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骑行趣事几则(一) -- 哈哈一笑

共:💬131 🌺10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骑行趣事几则(一)

    俺是资深潜水员。04年混西西河以来,除了少数几篇涂鸦,基本上只看不说。

    前几天在河里,看见范进中举兄发帖道:范进中举:【原创】致骑行318的勇士过川藏线,沿路骑自行车到西藏的人不少,尤以年青人居多,故而感概现在的90后年青人,不是大家想象那样娇弱。忽然想到,俺当年也是在318线上走过两步的,尽管走的不远。也有几件趣事,就随手写了几段唱和。

    同时想到既然写了几句,那就干脆稍微补充一点内容,作为主帖发到这里供大家一笑,潜水员偶尔也要冒个泡不是!

    川藏线上络绎不绝的自行车骑行,这几年本身已经成为了这条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不管是自我挑战的、猎奇的、探险的、看稀奇的、被忽悠的等等,只要上了路,终归是对自己意志品质的一次难得的锻炼!

    22年前,俺年轻的时候,也曾和3个同伴利用暑期到川藏线上骑行了一番。不过惭愧的是,只走到了新都桥前面的塔公寺就返回了!

    那时骑行川藏线的基本没有,俺可以冒昧的说一句,也算最早的大陆骑友之一吧。

    说几个当年的趣事吧!

    1. 关于装备

    先说装备,完全是土八路的干活,没法和现在比。

    车倒是当时的好车,四个车都是永久、凤凰牌子的,特别结实、耐用。这个么,用过的老家伙们都知道(特别是坐垫,样式虽然老,但舒适呀)。

    -啥子?你问变速器!啥子是变速器哦?

    服装倒是一人一身阿迪达斯,20元全套上下齐。不过,我要说它是真的,你信么?

    -头盔戴没得?

    -骑自行车还要带头盔,莫得那么夸张哦!

    -水壶总要有吧?

    -哦,这个好办,买个5公升的塑料水桶,绑在车把前面的铁篮里,找根长塑料管放里面,边骑边喝,一天的水都够了!(俺觉得这个对现在年轻人的长途骑行有一定参考意义)

    -露营帐篷有莫得?

    -那当然是必须的,那是俺们哥几个DIY的,高级吧!用缝纫机自己打的。

    2. 蹦蹦车

    当年的车没有变速器,上稍微陡一点的坡,就只能推行,记得翻第一座川藏线上的大山-二郎山,那无尽的盘山路,让人有一种绝望的感觉,而且那时二郎山没有穿山隧道,必须翻越山垭口,加上东坡又是狭窄的沙石路面,十分难走。上山的时候,俺四个人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推行到离山顶10公里的地方,在公路养护道班借宿,第二天才翻过垭口。

    二郎山西坡全是柏油路面,路宽路平。你想想,头几天推车推的吐血,现在居然可以风驰电掣般顺山滑行而下,爽呀!40多公里到泸定县城,2个多小时就到了(包括路上修车、看风景、摆poss摄影等)。

    一哥们刚下山不久,后车胎就爆了,而且爆的彻底,不仅内胎爆了,外胎也爆了一2寸口子。内胎好办,补上就行。外胎咋办?没法补。关键外胎破了,内胎补好立马又得爆,山上又没处买。好在办法总是人想的,刚好大家带了一卷铜电线,于是就用电线在外胎破口处密密地缠了若干圈,ok!搞定。

    悲剧的是,这家伙的车直接就变成了蹦蹦车,而且是前轮不蹦后轮蹦。

    俺们三个顺风下山固然爽呆了,这哥们可就爽大发喽,............

    请闭目想象几秒钟,您坐那车上顺坡而下的感觉..............................

    一路蹦蹦车颠下来,哥们屁股肿了一大圈,以至于两天没法骑车,只好在泸定县城多呆了两天。

    3. 没看出来别个(别人、他们的意思)是喝汽油的嗦?

    前面说了用土办法解决饮水的问题(那个时侯没有瓶装水一说,我们骑行过程中,到农家或旅馆烧水,别人都不会收钱),就是使用5升的塑料水桶。俺们几个出门之前,准备功课还是做得比较充分的,知道高原早晚温差大,骑车出汗多,不注意的话,容易感冒。

    预防措施之一就是每天早上烧好开水后,在水桶里面兑上一些抗感冒冲剂、加上点葡萄糖和盐,所以这水的颜色就略呈红色。俺们骑在路上,把桶盖略微旋松,拿起塑料管、边骑边喝,十分拉风。一次路边休息,一些当地人围观(山区人基本不会骑车,当时也没有路过骑行的,俺几个去了,自然就稀奇了),年轻人自然上来搭讪,边上几个中年人旁观议论,其中一个比较“老练”、显然属于“舆论领袖”:

    -这几个狗的凶哦(厉害的意思)!哪门(音:闷。那么的意思)高的山都翻得过来。

    -你龟儿莫得眼水(没有眼光、不机灵的意思)。你看哈人家在桶里面喝的是啥子?汽油得嘛!汽油你敢喝哇?

    -我咋个敢喝喃!

    -所以说,你就没得别个凶火糤!

    说明一下,20多年前的汽油多是含铅汽油,略呈红色。俺们自己配制的饮料颜色和其相近,而且边骑边接塑料管喝,所以有“目光敏锐”的这个当地人认为是汽油。

    顺便说一下,俺虽然是老潜水员,但是尚未认证,最近几天正在申请认证,请各位认证会员移步帮忙投个票,谢谢了!!!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二)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三)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四)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五)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六)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跑题之四川话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七)--酥油茶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八) 学了几句藏族话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九)借宿道班

    哈哈一笑:【原创】骑行趣事(十) 磨刀霍霍向猪羊

    关键词(Tags): #骑行趣事(铁手)#趣事#骑行川藏线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江南水,冰官儿,晨池,马尔他之鹰,苦药汤子在美国,赫然,范进中举,可爱的中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骑行趣事(十) 磨刀霍霍向猪羊

      前一段时间手上有些事情,所以就没有更新了。今天刚好有些时间,就再发一个吧!

      13.磨刀霍霍向猪羊

      二十多年前,人口密度比现在低多了。尤其是在藏区,有时候走个一、二十公里都会见不到一户人家。不像现在,只要不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公路沿线是能够断断续续看见藏族人家的。

      而且、那个时侯,牧区的藏族人民好多都是以流动放牧为主,没有固定的家,牛羊放牧到哪里,那里就是家。

      现在就不同了,一个是人口增加了,二一个是牦牛肉值钱了,大家的养殖数量也增加了,这就使得草场不够了。

      俺08年自驾去稻城,就遇上了当地两个乡的牧民为争夺草场而发生械斗,死了好几个人的事件。所以现在提倡定居,同时把草场划分给牧民。所以你现在去四川甘孜州、阿坝州的高原草场,往往就会看到很多水泥桩加铁丝圈成的围栏。

      话说当年俺们4个上了高原,才知道自己DIY的帐篷中看不中用,晚上睡在帐篷里,温度一下降,就跟睡在露天中没什么差别。要知道,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即使是7月份,夜晚的气温也常常会下降到零度以下,所以在俺们自己的那个土造帐篷里会冻的受不了。

      记得在塔公草原的时候,偶然遇见康定县的团委书记(是一个豪爽的藏族小伙子),这哥们邀请俺们4个去住他们的大帐蓬。那种藏族白色红边的帐篷搭建在草原上十分好看,俺们欣然同意,前去查看,结果看见帐篷里面铺了厚厚一层牛粪,大家顿时心里有些叽咕,不觉神情上就有些犹豫了。那藏族哥们也不以为意,说要是你们不习惯就算了。哥几个就坡下驴,回到自己帐篷休息,结果那天晚上几爷子被冻的几乎一夜没睡着。后来俺们才反应过来,这干牛粪铺在帐篷下面,既保暖又防潮,其实是个好东西。现在要叫俺到牧区去,俺肯定是入乡随俗,绝不会怕脏而受洋罪了。(干牛粪在高原上其实是比较干净的)

      因此,有了这个教训,大家一路能够借宿就尽量借宿,一般不在自己的帐篷里面睡。

      这一天,哥几个按计划是到一个村子(村名记不清了)中去借宿。俺一马当前骑在前面,下午大约5点钟多的时候,到了地方一看,原来那村子在河的对岸,有一座铁索桥与对岸相连。俺因为先到,就上桥去查看,那个桥当然要比著名的泸定铁索桥短一些。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桥上铺的木板好多是坏的,隔三差五还有地方是空的。高原的河流,水冷水急,不小心掉下去,多半要戳脱(丧命的意思)。俺把自行车横过来扛在身上往桥对面走,心想万一滑下去,自行车横在铁索上,俺一翻身,不就上来了。过了桥,找到了借宿的地方,俺又返回来等那3哥们。

      半小时后,Z、S、L三人到来。俺很高兴给几爷子说,俺已经过桥找到借宿的地方了。谁知L哥有点恐高症,加上看见这个铁索桥又有点烂朽朽的样子,打死不肯过桥,说是:连婚都没结,万一落下去死了划逑不着!S哥听他一说,也有些含糊。俺和Z哥没办法,只好说,那就继续往前走。

      继续往前骑行了20多公里,鬼都看不见一个呀!眼看太阳快落山了,骑过一个山腿,终于看见公路拐弯处有一个给汽车加气补胎的工棚,俺们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借宿的地方了。

      到地方一看,是三个汉族小伙子开的汽修店,俺们四个上去搭讪,要求借宿,对方说房间太小睡不下。借他们的柴灶用一下,说是干柴烧完了。

      俺们也不以为意,在工棚外面的草地上搭好帐篷,然后拿出干粮来,坐在工棚前面和那3个哥们瞎扯。

      大约聊了一个多小时,到了10点钟左右,大家告别各自休息。

      一回到帐篷,S哥就十分紧张地说:“锤子,今天晚上怕是凶多吉少哦!”

      大家不解:“为啥喃?”

      “你们没看见长的最壮那个和我们说话,一直在磨斧头得嘛。狗日的硬是要磨刀霍霍向猪羊?晚上等俺们睡着了,大斧头排头砍将过来,只怕大家都跑不脱呀”S哥很慌张。

      这一说,大家都反应过来了。是呀,一开始就对俺们态度有些不友好。和俺们摆一个多小时龙门阵,就有一下没一下地磨了一个多小时的斧头。到后来,在煤油灯下,已然是明晃晃的了。

      于是哥几个都有些慌了,Z哥抱怨说,都是L哥怕死不敢过桥,这下你龟儿高兴了嘛!

      抱怨归抱怨,预防措施还是要做足。于是大家议定,把帐篷拉链打开,随身带的气枪冒充步枪支在背包上对着工棚,其余人刀放在顺手的地方,一有动静就出来拼命。每人轮流值两小时班,不准睡觉以防万一。

      俺第一个值班,睁眼熬了两个小时,然后推了推L哥,L哥答应后,俺才放心睡去。

      第二天早上起来,俺感觉昨晚上的预防措施果然有效,于是表扬最后值班的S哥表现不错。S哥诧异说:“没人叫我呀!”

      原来L哥昨晚答应一声,翻身又睡了。结果后面没一个人值班,只有俺一个人瓜兮兮地守了两个小时,于是气不打一处来,大怒道:“L哥、你龟儿最怕死,关键时刻偏偏是睡得着,啥意思哦!”

      再去和工棚的三个小伙子打招呼,发现那哥仨热情多了,也肯借柴灶和锅给俺们烧开水了。

      互相细细一问,原来才知道,那哥仨昨天旁晚看见俺们四个过来,就觉得俺们不像是好人(那个时侯基本没人骑车进来,加上俺们和当地人打扮不一样,所以就起了误会),腰里带着刀,背包里面还露出了枪管,只怕是来洗劫他们这个小小的汽修店的。而且俺们还东看西看、东问西问的,就更加警惕了。所以就拿了斧头在那里慢慢地磨,意思其实就是威慑俺们四个。回到工棚后,也是把门堵的严严实实,生怕俺们攻打进去。

      呵呵,这真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呀!

      关键词(Tags): #骑行川藏线#趣事通宝推:晴空一鹤,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们几个为啥总被人当作坏人泥?其中必有缘故,要好好反省!
      • 家园 帐篷这玩意,就是挡风挡雨,兼壮胆

        虽然就那么薄薄的一层,但是外面的看不进来,心里就踏实很多。完全露天,要睡着那实在是太难了。

        记得以前有次出去 yosemite 宿营,那里是出了名的有熊,结果半夜里哪怕旁边还有很多帐篷,心里还是慌啊,有个动静就觉得有熊在外面晃悠。

        话说牛粪,其实吃草的拉的,基本上都不臭,更不要说是干的了。

    • 家园 【原创】骑行趣事(九)借宿道班

      从雅西高速回来了。风景果然非同寻常,荥经-汉源-石棉-彝海一百多公里路程,基本上就是一条空中高速栈道+隧道呀,十分科幻、十分壮观!

      接着讲吧!

      12.借宿道班

      继续倒述一个。仍然是过二郎山的事。有人要问?咋个那闷多的事情都是在这个沓沓(地方的意思)喃!主要是二十多年前,翻越二郎山东坡的公路路况极差,路窄弯多坡陡、滑坡崩岩是常见的事,路过花的时间多。

      当地有谚云:“车过二郎山,像进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要冻三天。”俺们当年上山的时候,一路上连绵不绝的都能看见山坡下的各种汽车残骸,很是惊心触目。

      为啥呢?二郎山以南北山脊为界,东西坡两侧气候和植被迥然不同。来自太平洋方向的暖湿气流翻越二郎山时,产生大量的降水,夏季是雨水,冬季就是冰雪了。空气流在东坡卸下水分,顺西坡干绝热下降,就变成了焚风,所以地处大渡河的二郎山西坡就干热少雨。

      因此,西坡是很好的柏油路,东坡接近山顶的30公里路,因为冬季路面会结冰,所以就只好搞成沙石路面增加摩察系数。汽车还好说,就苦了俺们骑自行车的,加上坡陡,几十公里只能推行。

      当年俺们从天全县出发,上到二郎山顶,整整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因为是在川藏线上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尽管海拔高度低于后来的折多山,但是印象却特别深刻。过折多山的时候,反而不觉得特别辛苦。

      不过1999年十二月份二郎山隧道建成通车后,使二郎山段缩短了里程25公里,上升高度降低了400多米,行程时间也要少近2小时。 并且避开了山顶事故、冰雪、塌方滑坡等灾害频发路段,路面现在早已是水泥路面了,骑自行车就容易多了。

      话说俺们哥几个一路上紧推慢推,终于上到了离二郎山垭口有10公里远的一个道班。顺便说一下,八九十年代及其以前,二郎山地区的公路道班是每10公里路就有一个,光是东坡一带,就有好几个公路养护道班。

      到了这个道班门口,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钟了,俺们估计今天是过不来山顶了,于是打算就地歇息。刚好道班的工人们也陆陆续续养护公路回来,正是准备吃晚饭的时候。

      俺和Z哥就去和一个看上去像是负责的人商量,能不能让俺们在此借宿一晚,如果能够在他们的食堂吃点热饭,那就更好了。

      那负责人正眼都不看俺两个:走开些、走开些,各人想办法!我们这里不接待外人。

      俺和Z哥吃了闭门羹,只好讪讪而退。把自行车停在公路对面,四个人坐在一堆石头上,拿出方便面和一些饼干,就着塑料桶的水干嚼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从坡下的小路慢慢上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衣衫破烂、神情疲惫、光脚流着血,走到俺们面前,痴痴地看着俺们手里吃的东西就不走了。

      俺招呼:小娃儿,是不是肚子饿了!

      小孩怯怯地点点头。俺们说:来来来,过来坐下!一起吃。于是递给小家伙吃的东西。

      问他:周围几十里除了道班没有其它人家,你是哪里人,咋个跑到这里来了?

      原来这小孩子是洪雅县的人(离二郎山大概有200多公里),和父母怄气跑了出来,过了几天后悔了想回家。晚上睡街边野外,饿了就到地里面去找点吃的。现在已经在路上走了十几天了。

      俺们吃了一惊:小娃儿嘞!你现在是往西藏的方向走得嘛,离家是越来越远了呀。还有,要学会问路,学会求人,不要当闷葫芦,不然死在什么地方都没人知道呀!

      正说着,那道班负责人从路那边过来招呼:你们几个小伙子过来过来,一起吃饭!

      俺们又吃了一惊,咋个这人态度又变了喃!啥意思哦?

      那负责人解释道:不好意思。刚才我看你们四个匪气有点重,像提劲打靶的操哥(提劲打靶:大致是牛皮哄哄的意思。操哥:混社会的小青年,意思近似于流氓,但程度上还差点)一样,所以就不想理你们。现在看你们给小娃儿吃的,就晓得误会你们了!呵呵,一顿饭还是管的起的!不要客气,过来吃就是了。

      呵呵,果然好心有好报呀!俺们也就不客气,进到厨房里面,结果炊事员又是俺老乡。于是,哥几个一人一大饭盒热腾腾的米饭外加一大勺回锅肉,吃了个不亦乐乎!

      当然,那小孩也有一份。道班负责人说:你们几个小伙子放心,明天我给找一辆到洪雅的车,把他送回去。

      晚上,道班负责人安排:你们拿两个人和工人一起挤地铺,另外两个睡一个小屋的床。

      俺和Z哥有心照顾年纪小一点的S哥和L哥,叫他们去睡床,俺们和工人挤地铺。

      那哥俩高高兴兴去了没一分钟就回来了,高矮要让俺们去睡床,他们要去睡地铺。

      俺疑惑:L哥,你狗的啥时候当过雷锋,这时候突然要谦让了?

      S哥特别不好意思:不关L哥的事,主要是我看见床上有灰尘,不像是住过人的样子。那些工人为啥不睡床要睡地铺,不逑对哦!我看这床上肯定是死过人的。这山上,月黑风高有些吓人,反正我是打死也不去的。

      俺和Z哥又好气又好笑,Z哥说:怕个锤子,有床不睡是瓜娃子,你们不去我们去,看我两个明早上还在不在?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起来,俺们给小家伙拿了几元钱,叫他以后不要再乱跑了,好好回去读书,不要让父母担心。接着又嘱咐他了几句如何待人接物的话,那小孩点点头,才跟道班工人找车去了。

      关键词(Tags): #骑行川藏线#趣事通宝推:可爱的中国,晴空一鹤,特里托格内亚,等明天,廖石,苦药汤子在美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怪事!为啥重复了?

      发上去,修改一下,就变成两个帖子了。

      那位版主,请删去重复的那个《骑行趣事(八)》

    • 家园 del

      del

      关键词(Tags): #骑行川藏线#趣事
    • 家园 【原创】骑行趣事(八) 学了几句藏族话

      明天,俺要到雅西高速(号称世界上最漂亮的景观高速公路)去自驾游几天,暂时告假!回来再写!

      11. 学了几句藏族话

      二十多年前,交通通讯不像现在,差多了。不同的地区的交流远不如现在频繁。所以,你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很容易看出风俗习惯和语言方面的差异。

      在边远地区、封闭性更强,甚至于现在也是如此。98年俺们到四川蜀南竹海、兴文石林一带去旅行,在兴文县农村路边,向一个老太婆问路,结果一句都没有听懂。当时俺们还想,可能遇见了某个少数民族的婆婆了。一会儿过来一个中学生,向他一打听,婆婆就是汉族人,只不过说的是一种俺们从来没听过很少见的当地方言,近于古语,所以就听不懂了。

      现在的四川话,好多方言和土语都逐渐消失了,以至于现在的四川小孩都不知道了。比如俺们当年读大学的时候,重庆的同学有时候说:兄弟们,架麦(音:mei)!俺们开始听了一头雾水,不知什么意思!估计现在年轻的重庆崽儿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后来听重庆同学解释,才知道架麦就是开始的意思。

      顺便说一句,由于重庆话说起来特别有气势,所以外地的男同学特别爱学说重庆话,表示自己很拽,有小伙子气概!

      恢复高考的头几年,由于中间断档了十年。所以,高考进来的同学,年龄差距特别大。不说别的,就是俺们班,年纪最大的一个是1946年出生,小孩都读高中了,最小的一个是1964年出生的,两个整整相差18岁。在那个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代人的年龄差距了。最小的这个同学进校才十四岁,个子矮矮的、还没有发育!有重庆老大哥在洗澡的时候打趣这小孩:小崽儿嘞,你娃娃毛都没有长齐,就成了大学生了,硬是凶火哦!

      小兄弟经常听老大哥说什么堂客、堂客的,为了表示和大家能够打成一片,同时也为了显得老练,就也学着说:我在读书的时候,有好几个堂客,经常在一起..balabala。

      几个重庆同学一听,眼泪都笑出来乐!都说:小崽儿嘞,毛都没球得一根,还有好几个堂客,你娃娃晓得啥子是堂客!

      原来,小兄弟以为堂客就是好朋友的意思,所以也就想当然的跟着说。实际上堂客在重庆一带,是老婆、妻子的意思!小兄弟不懂,就闹出笑话了!

      所以,俺们那个时候,热衷于学习各地方言,表示自己见多识广,和各种人都能够打得拢堆。

      这次哥几个进了藏区,自然是想学几句藏语,一是为了和当地人打招呼套近乎,二是为了回去显摆!

      走到了新都桥,哥几个停下来到处照相,(新都桥现在号称摄影家的天堂,从那里路过的驴友如果不照几张风景照,似乎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几个十二三岁藏族小崽儿跑前跑后的跟着俺们,很快就混熟了。于是,俺们就向这几个小崽儿学说藏族话。

      比如吃饭叫:沙马莎!好就叫:呀咕嘟!姑妈:小偷。这是什么:的嘎日唉?等等。

      然后俺们就问,问候语咋个说,小崽儿们说:扎西德勒!

      俺们说,这个知道!有没有比较随便和亲切的话。

      几个小崽儿说我们有时候是这样子打招呼的:阿夏,吆嘛惹!(年代久远,后面三个字发音记不太清楚了!)

      于是,俺们就学会了一句见人打招呼的话,感到很高兴呀!

      继续前行,远远看见藏族的小伙子、姑娘、老人小孩等。俺们都大声挥手招呼:阿夏,吆嘛惹!

      小伙子们听了这话,都哈哈大笑,一副喜洋洋的样子。姑娘们听了这话,都有些羞射的表情。

      俺们也为学习了一句亲切招呼的话而沾沾自喜,只是觉得藏族姑娘略略有些奇怪。

      后来,俺有机会多次进入康巴藏区,一次酒桌上,向一藏族兄弟请教说;“多年前向藏族小孩子学习了一句问候语。阿夏,吆嘛惹!究竟是神马意思!”

      这兄弟表情就有些不自然,说:“俺们一般都不这样子说!”

      俺刨根问底“:解释一下嘛,是啥意思!”

      藏族哥们还是有些含糊:“阿夏,就是伙伴的意思。一般有点那个那个女朋友、女情人的意思。后面那个嚒........”反正就不肯明说。

      所以,俺们到现在也不知道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当然也不敢乱说了。

      估计那几个小孩子有点小调皮,故意教了俺们一句可能是有点不雅的什么话?

      河友们有谁知道么?

      关键词(Tags): #趣事#骑行川藏线通宝推:范进中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像阿夏就是情人的意思,泸沽湖的摩梭人也这么说

        摩梭人虽然现在归在纳西族,但实际上似乎属于藏族一系

      • 家园 说这个话的重庆同学估计是万州的吧,哈哈
      • 家园 现在各个地区方言也不好懂,尤其是在南方,换一个地方方言差

        现在各个地区方言也不好懂,尤其是在南方,换一个地方方言差很多。俺有一次去海南,在南山观音院外面和几个朋友在外面逛,不知不觉就走到人家当地人家附近了,一个老人家在收黄瓜,到海南吃的水果以各种各样的热带水果居多,见了黄瓜,还真挺馋的,就想买一点在车上吃,老人家也看出我们的意思,估计老有人去买,就拿了一把黄瓜,让后竖了一个指头,我们想奇怪老人怎么不说话呢,就拿了五元钱给他,他找不开,然后我们就找了一个一元的硬币给他,他死活不要,然后我们很奇怪,就说这不是假的呀,要不我们再加一元钱,老人家估计急了,开口说话了,除了一个”一“字我们能听懂外,其他我啥也听不懂,最后黄瓜也没买成,上车碰到导游才知道,海南当地人不收一元硬币,在这里卖个关子,猜猜为啥?老人一开始不说话,知道说了我们也听不懂,最后迫不得已不得不说,结果就是我们听不懂。这种事情在南方很常见,据说浙江的温州,江苏的丹阳都有多种方言,而且这多种方言之间互相没有任何的交集,就是说互相听不懂,请教过一个人为什么这样,他说以前在这种地方,要不有山,要么有水,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所以方言就自成一派,听不懂很正常,对他们来说,说普通话他们费劲,听的人也费劲,不是有说法”天不拍地不拍,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俺有一次给俺一个广东同学打电话,他妈接的,他妈说什么我听不懂,我就奇了怪了,心想,粤语我多多少少能懂一点,我就只能说找我同学,估计我说的她也听不懂,但是我同学的名字她是懂得,然后我同学就来了,说完事情,我就问我同学,说你妈说的粤语怎么和你说的不一样啊,他笑着说,他妈刚才听见我说普通话,说的是她认为的普通话。题外话,当心堵车,俺一个朋友在路上堵得一塌糊涂,现在怕了高速,上了高速堵在那里动弹不得,不像其他公路,还可以调调头,换换路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