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牢骚帖】对『流浪地球2』大失所望 -- 铁手

共:💬81 🌺353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只要法律清晰,买卖得时候合同清楚也没问题

                  别买卖的时候以为自己有各种权力,结果到时候被送人头就行。

                  更怕的是,送人头外,出了事故还要为不是自己的决定担责。

                  所以法律一定要定义清晰,如果是厂家做主,出事后受损各方包括买家都找厂家赔。

            • 家园 五座乘用车最安全的座位是驾驶员身后那个

              原因就是驾驶员在遇到正前方险情的时候“下意识的动作”是转向自保,将自己和自己身后那个座位在即将到来的碰撞中位于靠后的位置。

              确实是“最能展现人性”。

              奔驰去年还是前年就做了选择:选B,保车内。

          • 家园 也许是谁出钱的问题

            其中一个出资方,我印象中以前出过一个小孩动画片,大概是少年姜子牙(好象又有一个电影姜子牙,应该不是一回事),本来也是想给小孩看,但是看了个开头就吐的不行。姜子牙被赋予追求自由的形象,感觉完全是东施效颦,别扭的很。

          • 家园 这个和电影拍摄的顺序有关

            流2是后拍,但是在剧情时间线上却是先发生的,所以流1只需要讲一个故事,而流2除了讲故事本身,还要把流1需要的前置剧情表现出来(这是逻辑必然),甚至要为流3预留线索(这点看了流2之后应该很容易感觉到)。

            而且里边还有一些暗示,比如MOSS的红眼睛几乎是赤裸裸地致敬《太空漫游2001》的HAL9000,AI就成为另一个隐藏的备用主线。

            其实我觉得,行星发动机驱动的流浪地球和AI虚拟空间的意识上传,两个计划的取舍,几乎就是哲学里那个基本的问题:真实和实在,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物质世界,是不是洞穴原始人看到的石壁投影?

          • 家园 那是第二部

            黑客帝国2通过NEO的选择来学习人类的情感逻辑,目的不是让人类二选一,而是升级程序。

            刘慈欣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确的,保人类文明,而且他设置的选择题是在吃人保人类文明和不吃人丢失人类文明中选一个。

            刘慈欣:我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我个人坚信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

            有人说科学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科学有可能造成一些问题,比如人性的异化,道德的沦丧,甚至像南茜·克雷斯说“科学使人变成非人”,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人性其实一直在变。

            我们和石器时代的人,会互相认为对方是没有人性的非人。所以不应该拒绝和惧怕这个变化,我们肯定是要变的。如果技术达到了那一步,我想不出任何问题是技术解决不了的。

            我认为那些认为科学解决不了人所面临的问题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顾虑,那就是人本身不该被异化。

            江晓原:人们反对科学主义的理由,说人会被异化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的理由在于科学确实不能解决一些问题,有的问题是永远也不能解决的,比如人生的目的。 依靠科学能找到人生的目的吗?

            刘慈欣:我认为人生的目的科学是可以解决的。 科学可以让我不去找人生的目的。比如说,利用科学的手段把大脑中寻找终极目的这个欲望消除。

            江晓原:我认为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正面说,是中性的,要看谁用它:坏人用它做坏事,好人用他做好事。

            但还有一些东西,从根本上就是坏的。你刚才讲的是一个很危险甚至邪恶的手段,不管谁用它,都是坏的。如果我们去开发出这样的东西来,那就是罪恶。为什么西方这些年来提倡反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反的对象是科学主义,不是反对科学本身。科学主义在很多西方人眼里,是非常丑恶的。

            刘慈欣:在一个太平盛世,这种不相信的后果好像还不是很严重,但是在一些极端时刻来临之时就不是这样了。看来我们的讨论怎么走都要走到终极目的上来。可以简化世界图景,做个思想实验。假如人类世界只剩你我她了,我们三个携带着人类文明的一切。而咱俩必须吃了她才能生存下去,你吃吗?

            江晓原:我不吃。

            刘慈欣:可是宇宙的全部文明都集中在咱俩手上,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歌德……不吃的话,这些文明就要随着你这个不负责任的举动完全湮灭了。要知道宇宙是很冷酷的,如果我们都消失了,一片黑暗,这当中没有人性不人性。现在选择不人性,而在将来,人性才有可能得到机会重新萌发。

            江晓原:吃,还是不吃,这个问题不是科学能够解决的。我觉得不吃比选择吃更负责任。如果吃,就是把人性丢失了。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才有了今天的这点人性,我不能就这样丢失了。我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奋斗,看看有没有机会生存下去。

            刘慈欣:我们假设的前提就是要么我俩活,要么三人一起灭亡,这是很有力的一个思想实验。被毁灭是铁一般的事实,就像一堵墙那样横在面前,我曾在《流浪地球》中写到一句: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那就是死亡。

            江晓原:这让我想到影片《星际战舰卡拉狄加》中最深刻的问题:“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

            在你刚才设想的场景中,我们吃了她就丢失了人性,一个丢失了人性的人类,就已经自绝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歌德……,还有什么拯救的必要?

            一个科学主义者,可能是通过计算“我们还有多少水、还有多少氧气”得出这样的判断,但文学或许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我很小的时候读拜伦的长诗《唐璜》,里面就有一个相似的场景:几个人受困在船上,用抓阄来决定把谁吃掉,但是唐璜坚决不肯吃。还好他没有吃,因为吃人的人都中毒死了。

            当时我就很感动,决定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一定不吃人。吃人会不会中毒我不知道,但拜伦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丢失人性。

            我现在非常想问刘老师一个问题:在中国的科幻作家中,你可以说是另类的,因为其他人大多数都去表现反科学主义的东西,你却坚信科学带来的好处和光明,然而你又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这是什么原因?

            刘慈欣:正因为我表现出一种冷酷的但又是冷静的理性,这种理性是合理的。你选择的是人性,而我选择的是生存,读者认同了我的这种选择。套用康德的一句话:敬畏头顶的星空,但对心中的道德不以为然。

            江晓原:是比较冷酷。

            刘慈欣:当我们用科幻的思维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变得这么冷酷了。

            有人会觉得矛盾,这里吃人都违背人性了,怎么还谈得上文明?但刘慈欣的设定是生存第一,如果生存都没有了,还谈何文明?

            不过,光阴荏苒,这毕竟是十几年前的表达,不能说刘慈欣就没有变化,“冷酷的技术理性”在球第一部中就被刘培强的大爱打败过一次。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郭帆的看法。

            不过球2相当于把“刘慈欣之问”又提了一遍,并且用了一个更极端的方法。简单说,刘慈欣说吃人保人类文明,好,这个人是你女儿,你吃不吃?

            我想即便冷酷理性如刘慈欣也无法面对这个问题。不过没关系,这毕竟是思想实验,刘慈欣真正需要面对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他的信仰:到底是谁把人逼入这个两难选择的困境的?是技术吗?如果技术让人陷入这样的困境,那说明技术本身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 家园 多谢指正

              不过我没说过机器帝国的目的在于让人类二选一。

              刘慈欣也许自认为是个现实主义者,不过他的作品总是有实用主义的倾向。要检验这一点其实也不难,他那么喜欢“思想实验”,那么就拿他的实验改改就行,甚至比他的还简单:

              假如人类世界只剩你我她了,咱俩必须吃了她才能生存下去,你吃吗?

              生存是手段还是目的?文明是目的还是借口?

              所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就这么简单。

              当然我也不是要批判他,讨论这些东西带立场就没法聊,所以各自逻辑自洽就好。

              倒是黑客帝国那个机器进化的设定,回头来看很有前瞻性。靠逻辑是推导不出情感的,机器人要理解人类情感,基本就要把人类进化的历程走一遍。像matrix这样通过“刺激-反应“来建立“人类情感大模型“,顶多也就是建立一个“人类行为包线“,与真正的人类情感之间的区别就有如现如今的语言大模型和真正的人类智能的差别一样——只能是一个残缺的、“归纳型“的,无限接近的模拟。

              年初ChatGPT火出圈的时候,就曾经讨论过人工智能的情感问题

              AI要谈感情先要有七情六欲的物质基础

              痛觉传感器先发明一遍吧

              先探讨一下电力不足与充足的“饥饱感”吧

              正因为黑客帝国中的机器世界缺乏人类的物质基础——碳水化合物有机体——它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完善matrix。像这种因为没有物质基础而不具有可理解性,对于我们人类现实并不是不可想象的,比如我们男人就没法理解女人痛经和生产的感受,女人当然也无从理解男人前列腺病变的痛楚——但至少“痛觉”还是我们人类共通的感受。

          • 家园 对于选择救人类还是救爱人这个问题上

            如果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沦落到需要牺牲一个人换取整个人类生存地地步,那么人类跟灭亡已经没什么区别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无论选择救人类还是救爱人,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类作为文明不复存在了。

            所以并没有什么二选一,而是都一样,就像章北海说的,没关系,都一样。

            回到《流浪地球2》,球2在剧情和时间线上虽然是球1的前传,但在哲学上确实是对第一部的反动,在球2中,第一部那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人类大团结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人类内部的分裂和斗争成了球2的主要内容,移山计划和数字生命计划的对抗,人类和AI的对抗等等。方舟号空间站的坠毁,月球的坠毁,都是分裂和斗争的结果。其中李雪健扮演的周喆直和AI之间的斗争是球2最精彩的部分。

            分裂和斗争,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不同于西方哲学,对于中国哲学来说,矛盾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斗争中蕴含着合作。周喆直和AI在按下启动键前的最后一秒钟达成了合作,这就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所以真正的东方哲学,是不做二选一的选择题的。二选一,是西方哲学思维。二选一意味着毁灭,矛盾对立统一才孕育着新生 。

            我之所以说《流浪地球2》是新冠抗疫的预言,很简单,新冠疫情不是病毒给人类出选择题,在西方人眼里,面对新冠病毒,他们只能选择和病毒共存或者不共存。过去三年,他们选择了和病毒共存,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因为病毒就是病毒,不会因为人类选择和它共存,它就会改变什么。就像黑客帝国里,AI不会因为NEO选择救爱人就改变程序,无论NEO选择救爱人还是救人类,AI都会重启程序。对于真正的东方哲学来说,面对病毒和疫情,你要选择和它斗争,封控和清零,是斗争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人类通过和病毒的斗争,去了解病毒的弱点,从而战胜它。西方式的共存是自欺欺人,就像黑客帝国里的ZION,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存在。在球2里,周喆直通过和AI同归于尽的方式让AI让步,从而死中求活走出了一条生路,这是东方智慧的体现,这也是刘慈欣一贯的价值观。那么人类和新冠病毒的斗争也是如此,必须要让病毒知道自己会灭亡,病毒才会对人类让步。当然,病毒不会说话,也无法用人类语言沟通,那如何让病毒知道自己会灭亡呢?那就是人类的公共卫生系统,公共卫生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动态清零系统。说起来这套东西还是西方人发明的,西方人在中世纪黑死病的死亡威胁里搞出了公共卫生系统,这才迎来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给西方文明带来了五百年气运。可惜西方人自己现在已经忘了。所以,要战胜疫情,必须恢复动态清零,不重建公共卫生系统,是不可能战胜疫情的,西方式共存,不过是投降派欺欺人。

    • 家园 吴京那段是想体现大时代下普通人的挣扎与苦难吧

      这片子时间跨度很大,从2044到2058,足够一个毛头小伙长成中年男人。那段闪回塞的东西挺多,连AI应用导致工人失业抗议都提了一下。

      很明确的表现出他的作为就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能够有一个进入地下城的通行证。好莱坞大片的英雄人物还都有些为“正义、自由”之类的去大打出手,怎么中国片子里这么赤裸裸的交易了呢

      吴京从年轻的时候满脑子大理想甘愿牺牲,到中年时候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老婆患病自己却无能为力,面试的时候想吹牛x被moss一眼拆穿。自顾不暇的时候领了两袋水果送了流浪的小女孩一袋已经算是有人性了。这个时候还让他去当战狼反而是才假大空。

      球2其实老老实实按原著拍飞船派和降临派,能赶上在21年春节上映,绝对是最完美的时间配上最完美的剧情,又是一部爆款。只是可惜了,后面疫情形势的急转直下。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这是你铁手去国日久,不了解国内思潮的缘故

      电影自发明以来就是人类艺术的最伟大成就,每一部电影都是时代思潮的体现,尤其是科幻电影,反应的就是当时社会大众的精气神。正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拍的《独立日1》,美国总统慷慨激昂的演说,亲自架着飞机和外星人干仗,体现的是美国如日中天的国势,象征着苏联解体后,美国大众强烈的自信。而二十年后的《独立日2》却讲了什么都不知道,除了特效一无是处,属于走出电影院就能忘掉的垃圾电影,则象征着美国国势的没落和好莱坞价值观的彻底混乱。

      那么回到《流浪地球》,《流浪地球1》里变现出来的全人类精诚团结的大无畏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及刘培强、韩子昂等人的牺牲精神,象征的恰恰是新冠前的人类黄金时代。《流浪地球1》上映于2019年的春节,这是人类社会在新冠前的最后一个春节,也是中国四十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尾声。那个时代,对于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就克服的。那个时候人们都相信中国即将超过美国,领导全世界,所以电影中才有中国人带领亚非拉人民拯救地球发动机的情节。我们相信集中力量饱和式救援然无所不能,就像过去几十年发生一样,无论地震山洪还是大洪水,我们都能战胜。

      然而这一切随着新冠的降临戛然而止,2020年春节,新冠刚来的时候,我们用饱和式救援在武汉把新冠扑灭了,然后全世界并没有跟进。人类在灾难面前互相算计,各自自扫门前雪,为了利益互相伤害,欧美国家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抹黑中国抗疫,中国在坚持了三年以后,也在病毒面前败下阵来。新冠,照出了人类的渺小龌蹉阴暗和自私自利,新冠让人类的弱点无所遁形。

      《流浪地球2》的拍摄,完整地经历了新冠抗疫的三年历程,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这三年的气息。电影中人类互相算计互相拆台,一个个只有自己的小算盘,于是方舟计划的失败,方舟号空间站的坠落是顺理成章的事,电影开头的方舟号空间站坠落,象征的就是人类在新冠面前的不团结,互相拆台,人类整体抗疫的失败。既然方舟计划失败,那么中国就只能单独启动移山计划,也就是流浪地球计划,而移山计划的失败,也是因为图恒宇有私心,导致月球危机,流浪地球计划还没开始启动就面临失败。这象征着中国抗疫因为上海疫情某些人的私心而被撞门。但在全人类的灾难面前,人类还是暂时团结起来了,用集体的牺牲拯救了地球。“中国航天员大队,50岁以上的人出列。”这就是人类的牺牲和勇气的再现!人类的勇气和牺牲最终拯救了自己,但这也只是暂时的,所以后面还有木星危机。《流浪地球2》是时代的记录,也是预言,结合同时上映的《满江红》,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新冠面前搞投降主义是行不通的,人民不答应!最终人类还得通过牺牲和合作战胜新冠,最终,人类会战胜新冠。

      通宝推:达雅,亮子,
      • 家园 别扯了

        像流浪地球2这种头部项目,剧本上面是要严格盯层层过审的,怎么可能边拍边往里加东西?

        根据流浪地球2制作手记,球2剧本从2020年12月16日开始创作,到2021年10月13日开机时定稿,而2021年4月就开始美术设计和预拍摄了,2022年4月中旬基本杀青,而上海封城2022年3月28号才开始,现在的剧情不可能扯上什么上海封城,跟放开更没有一毛钱关系。

        郭帆等人最骄傲的,应该是球2把AI当成最终BOSS,正好押中了去年底开始红火的Chatgpt,他们现在在做第三部的剧本,也在猜四年后的潮流会是怎么样。对了上面说希望21年春节上映的,也是不了解影视的制作周期,一部普通的当代剧情片没什么特效的,从立项开始到基本制作完成也要大约2年的时间已经很紧吧了,流浪地球这种巨型项目怎么可能2年就做完。

        还有河里面老喜欢捎带上海的,给你们看一张图:

        点看全图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火爆,爆款迭出,但各个省份的年冠数字,可以看到基本是全国山河一片红,满江红占了大部分省份的年冠。

        然而最让人意外和尴尬的是球2,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也是改开影响最大的地区当中,上海竟然是球2唯一一个年冠,放在全国也是寥寥可数。你让河里天天骂上海的球粉、粉红们情何以堪?我估计又有人要说:上海人还是识货的。呵呵,薛定谔的上海人民。

        除了这些,洒落说的有一些是靠谱的。从球1到球2,根本的不是啥胜利主义到失败主义的变化,而是一个从美式思维转到苏式思维,却最终双双失败的过程。

        球1的上映版相对原版,剪掉了大概小一半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球1版本,叙事上已经很好莱坞了,虽然在主题上塞进了一些所谓“集体英雄主义”的东西,但基本的范式是好莱坞沿袭下来的,我之前一个说《绝世天劫》的帖子也提到过。

        链接

        但很多人不知道,球1的原版其实更“好莱坞”,这是一个看过原版剧本的人写的:

        今天中午,我拿到了《流浪地球》的完整剧本,解决了我不少疑惑。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大量剧情转折和人物设定上的生硬,让很多观众觉得美中不足。但是拿到剧本之后,我才发现,也许我们错怪了导演。限于春节档时长,据说这部电影有近半镜头被忍痛砍掉,以至于出现这样多的硬伤。

        点看全图

        以下是影片上映时剪掉部分内容的介绍:

        “刘启”作为宇航员家属,根据影片中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享有“特惠”,可以逃避执行危险的地面任务,属于特权阶层。所以,“刘启”作为一个普通青年工人能有资源自己攒一套助力外骨骼,能够搞到紧缺物资去黑市以物易物,还能有闲心搞个小发明。影片中,“刘启”一家人的着装明显比街边打麻将的街坊高一个档次,可见物质生活条件绝对不差。但是,向往自由的“刘启”去不了地面。

        《流浪地球》电影中,“刘启”这个角色与父亲“刘培强”的主要矛盾,是“刘培强”考虑到妻子患有重病时日不多,将政府分配给航天员亲属的地下城准入指标给了身体健康的岳父,同时停止积极治疗妻子,加快了妻子的死亡。“刘启”这个角色尽管生活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下,尽管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倡导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无法容忍父亲和当局操控他人生命的行为,与父亲和父亲所在的体制发生了矛盾。于是,“刘启”决定离家出走。“自由”和“平等”是“刘启”这个角色的首要特征。

        那么,电影中“刘启”离开地下城的目标在哪里呢?

        “流浪地球”计划启动了“地球发动机”推动地球30年,地表的气候并不是一蹴而就发生剧变的。同时,零下八十摄氏度的低温,并不是绝对的生命禁区。没能进入地下城的居民,通过一阶段的适应,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苟延残喘,成为了片中重要的背景设定——难民。刘启离开地下城“北京第三区”,显然没有打算再投入另一个相同的体制,他的目标是进入难民社会。

        这是《流浪地球》一片的第一个严肃的现实批判。地下,居住着抽签中签的幸运儿,这个社会并不是人人平等,刘启和外公韩子昂就享受“特惠”的特权。地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难生活着大批被“流浪地球”放弃的难民。影片中,难民袭击了遭遇空难的青年技术官僚“李一一”,拿回本应属于全人类的生存物资,导致“李一一”跟“刘启”一行人见面时的反常行为。过去,宏大叙事里从来突出英雄,不提及宏大叙事下默默的受难者。涉及“难民”,这部电影是一个突破。

        在影片中,主创人员的处理可以看出“刘启”对难民的同情和对体制的不满。“李一一”得到“刘启”自报家门“自己人”之后平静了下来,他作为一个显然易见低情商的青年高级技术官僚,开始指责难民的“暴行”,“刘启”这时默不作声。“李一一”片中询问“Tim”的国籍,就是疑心为什么中国的官方救援队当中会有外宾,他担心遇到另一伙难民。当“李一一”看到刘启使用“韩子昂”留下的驾驶员ID卡,再次起了疑心病,“刘启”毫不犹豫的把这个体制内高官扔出了车子。这一幕,“刘启”同情弱者、反感体制的情感立场可见一斑,“刘启”脱离地下城体系的决绝刻画的入木三分。“平等”与“博爱”深刻的影响了“刘启”这个角色的思想境界。

        除了难民,地面世界还有叛军。所以救援小队会携带大批跟救灾无关的杀人武器。《流浪地球》的社会并不是大一统话语下森严的机械,它由各种成分构成。甚至在“北京市第三区”,还有跟地面存在紧密沟通的黑市老板。地下城外派的工作人员死在地表,他很有可能通过难民收回遇难者随身的物资,并用地下城的物资予以交换。剧末,鉴于“刘培强”的牺牲,“刘启”原谅了他,胸前佩戴上“刘培强”的遗物徽章(收回太空的遗物说明“刘培强”在空间站的同事安全返回地球),这就是博爱,所以说“蓝卫兵”也应该有人味。在影片的这一环节,跟地面关系复杂的黑市老板管“刘启”叫“启哥”,可见“刘启”在体制外的社会有很高的地位。

        可以看到,球1的原版剧本,非常的“好莱坞”,非常的“普世价值”,你说是好莱坞编剧写的剧本也有人信。

        但在正式上映时,去掉了地面叛军的部分,去掉了“普世价值”的部分,只保留了亲情的部分。当然,挂一漏万,里面还有一些设定被保留下来了,比如一半人进地下城的设定。我相信郭帆后来肠子都悔青了,他在第一部包括第二部一直在给这个设定打补丁。

        球1到球2的转变,除了尽量抹除“好莱坞味”以外,就是进一步向苏式体制靠拢。铁手吐槽的“太空电梯”,虽然西方科幻早就有过类似的幻想,但在造型上,在喻义上,明显是在向苏式的大工业机器靠拢,用社会学的话说,叫“阳具能指”,可以看看它跟前苏联壮志未酬的“苏维埃宮”的异曲同工之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另外,从社会系统上,战时经济,计划统领,官僚背书,也基本是跟苏式体制一脉相承。现实中一些国企央企纷纷“背书”也基本是这类理念的体现。

        因为抗疫,包括美式全球化的衰落,现在有不少人又开始鼓吹苏式体制的好处。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说向苏式体制的转向也是失败的呢?主要是影片内容和现实两部分。内容上,球2是前传,从历史时间线上,空间站坠落,推月计划失败,就是大系统大工程“祛魅”的过程。而最终AI统领一切,已经充分说苏式的大工业计划、技术官僚统领在郭帆团队看来不是人类出路,未来还得看AI。

        另一方面,现实是球2的票房表现也不尽人意,不仅赶不上满江红,也没达到球1的水平。年初的时候天天喊满江红灌水,给你们看一张国庆期间央视电影频道的收视图:

        点看全图

        可以看到,基本同一时间段,晚上黄金时间,球2的收视率也远远低于满江红。这是全国人民拿遥控器做出的选择。

        云合数据的网络播放热度,也是满江红最高:

        点看全图

        另外,球2在俄罗斯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极为惨淡:

        点看全图

        可见苏式体制的发源地也并不待见。

        所以,历史和现实证明,美式全球化走不通,苏式体制也一样走不通,那些总在美苏(俄)之间搞二人转的,正像今天的东北人民一样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对于这一点,我始终还是那句话,要放弃一种简单的世界想象,也别去鼓吹什么精神标的。洒落用“投降主义”形容抗疫也是非常错误的,病毒都算不上生物,也没有意识,没有主体性,谈不上投降。要说投降,欧美全球早就投降了,中国坚持到最后一刻已然是胜利。人类历史上对病毒可以说是败绩累累,唯一一个战胜的是天花,而那还是远非今天全球化的时代,最后一例死于天花病毒的病人病逝于1978年,而那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不知这是否是人类的一个隐喻。

        通宝推:秦波仁者,燕人,
        • 家园 感觉你说反了

          除了这些,洒落说的有一些是靠谱的。从球1到球2,根本的不是啥胜利主义到失败主义的变化,而是一个从美式思维转到苏式思维,却最终双双失败的过程。

          球1的上映版相对原版,剪掉了大概小一半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球1版本,叙事上已经很好莱坞了,虽然在主题上塞进了一些所谓“集体英雄主义”的东西,但基本的范式是好莱坞沿袭下来的

          毛时代强调集体主义,愚公移山。整个球1,不管中间过程经历了多少好莱坞式的东西,不管中间剪切掉了什么”叛军“之类的,它的立意和题眼,是在最后的世界人民联合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世界人民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如果说球1是一个命题作文,那它的中心思想是很明晰的——就类似24小时头几季杰克鲍尔的顶头上司无恶不作,各种官僚做派疯狂甩锅,但最后遇到核弹爆炸,顶头上司选择舍身取义了。瞬间这个角色就从观众心目中的恶人,成了有血有肉的英雄。有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都是最后大反转的铺垫,所以没必要去抓这个过程

          邓时代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目标,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于是价值观没有取舍,大家走着看,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整个球2就有这种感觉,不知道这部电影要说什么,像个大杂烩,不知道它要讴歌还是扬弃什么,没有中心思想,就当作普通科幻片看就完了,看个热闹,看完就完了。所以你说球2是苏式,我觉得不对头,反而球1更有苏式的中心思想在里面。当然球2里面那个”周总理“明显是个低级红高级黑,各种官僚做派,如果说这是苏式,那是没问题的。但是整个球2的题眼不在"周总理“这里,或者说球2根本就没有题眼

          所以我比较认同铁手说的那句总结:

          价值观与1完全颠覆,好比毛时代突然进入邓时代

          • 家园 没有反。

            反不反,取决于你站在什么位置,以及对什么敏感。

            你说的是对的,球1也有苏式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我说的“从球1到球2,是一个从美式思维转到苏式思维,却最终双双失败的过程。”并不是说球1就是美式思维,球2就是苏式思维,而是球1球2都有美式和苏式思维,只是球1这个转变,或者说融合比较好比较成功,球2比较失败,所以观感当然是1好。

            简单说,球1因为做的早,关注的人少,所以创作空间比较自由,郭帆这批人都是看着美式科幻长大的,从好莱坞范式构建剧本非常容易理解。

            但在剧本报审,上面开始关注以后,显然郭帆是受到了“指导”,要求和谐掉“普世”的部分,以及加入更多苏俄的部分。所以太空线加了很多苏俄人的戏份,以及运输车这些直接照搬“前苏联重工业美学”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再怎么改,美式的底色是去不了的,地面戏虽然加了很多“集体英雄主义”的救援戏,但天空线的刘培强是实打实的个人戏,而且从效果来说,明显是刘培强这条线更关键,更具决定性,也是催泪点。

            而且刘培强做决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绝对的把握,等于是在赌,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孤单英雄人设。

            所以第一部的全球大合作,如果你把美苏看做两极,那中国就是站在中间的。而毛一辈子就是在美苏之间纵横捭阖,博采两家之所长,最初以苏联为师,但很快就走向独立自主,把经济向地方转移,“从地方上收编中央的企业统统都拿出去,连人带马都滚出北京去”。在生涯后期更是亲自推动与美合作。所以说第一部像毛路线是没问题的。

            但是融合岂是那么容易的,博采众长弄到最后,很有可能变成博采众短。2就体现了这个过程。

            首先我们说,现如今碰到的问题除了病毒之外,其实都在2019年就都出现了并且越来越显著。而第二部因为第一部火了,上面显然更加关注,也更不“放权”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第二部明显是掺杂了多重利益、意识形态的结果,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不好。

            美苏在第一部里还能精诚合作,到了第二部,则走向了各自的极端。因为民族主义情绪,把美国设置成“数字派”后台,也很自然,但“坏”的非常脸谱化,其实效果反而弱了。

            而周所代表的路线,本质上是苏式路线,因为周在中共史上是苏派最大的后台,这个懂点党史的都清楚。而中央部委、国资系统,这也是典型的官僚体系把控,也是周路线。

            但你要说郭帆等人内心的想法,我觉得是暧昧的,纠结的,两边都想要。AI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属性,但从现实角度,这个产业目前还是美方主导,所以看上去是周(苏)跟AI(美)斗。但实际上因为创作人员内心的纠结,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两条线都没有讲好。

            所以融合的好,就像毛路线,融合的不好,就像邓路线,但关键还是在于,这两条线(美苏)本身都不是人类现成的答案,未来如何,那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一部电影只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靠我们自己。

            • 家园 所以有什么问题吗?
              • 家园 没问题

                我说过多次,无论是时政还是文艺,都要过几月再看。在一个容易上头的环境里,急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准确的。

                • 家园 我个人是觉得,你评价的过于陷入自己的立场了。

                  太空电梯与其说是参考苏联,不如说是按照电影背景必须要设计成这样。

                  我个人是感觉你对流浪地球的执念太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