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双方都背叛了工农 -- 审度

共:💬264 🌺644 🌵7新 💬18 🌺3 待认可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陈王兄这篇有失偏颇

                      我们祖辈都是农民,所以对于农民阶层不会戴有色眼镜,但也要避免河殇式叙事。

                      上世纪90年代,大环境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总溃退,因此整个原社会主义地域,自杀率都是激增的,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但相对于东欧和原苏联,已经算是矮子里的高个。中国自1978年开始统计自杀率,之前只有北京市等少数城市有数据,但1955年北京自杀人数就有500多人,根据后来的研究,中国农村自杀人数3倍于城市,因此,中国上世纪的自杀人数基数本身可能就很高,90年代的高自杀率,

                      有可能也建立在原本数据的统计不完全基础上。另外根据上世纪的自杀率研究文献,农村自杀60%都与农药的普及有关,在禁用百草枯后,农村自杀率有断崖式下降,同时历年数据也表明,农村自杀率和经济条件高度相关,在农民外出打工,平均收入上升后,农村自杀率也逐年大幅下降。

                      而关于农业机械化的问题,我另一帖里已经说明了当时的国情并不适合搞农业机械化,决策有巨大问题的

                      • 家园 不太认可,实际上农药一直有,你这个说法不可靠

                        就算是致死率恐怕也没下降多少。

                        在中国一些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自杀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有些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甚至主动喝下农药结束生命;有些老人在临死前还留下遗嘱,把自己的积蓄分给家人,甚至还为自己办丧事。

                        根据武汉大学刘燕舞教授团队发布的一组全国性社会调查数据,中国老年人自杀率高居世界第一。2019年中国老年人自杀率为100.9/10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多。

                        从2000年到2019年,中国老年人自杀率增长了近40%。这些数据表明,老人自杀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刘燕舞教授在《农民自杀问题研究》中指出,根据2000年的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口自杀比例占全国自杀总人口的80%,而其中湖北京山一带的农村较高。

                        自杀方式以喝农药为主。喝农药占所有自杀方式的76.6%,其次是上吊(14.8%)和跳楼(4.7%)。自杀原因以生存困难为主,占所有自杀原因的38.3%,其次是疾病(21.9%)和情感问题(16.4%)。

                        自杀时间以农忙季节较多,占所有自杀时间的54.7%,其次是农闲季节(45.3%)。自杀地点以家中为主,占69.5%,其次是田间(19.5%)和公共场所(11%)。

                        社会老龄化加剧,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服务却远远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导致老年人在社会中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感受到被边缘化和忽视的压力。

                        其次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或创业,而他们的父母则留在农村,形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照顾,他们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遭受虐待和欺凌。

                        在20世纪8、90年代,中国自杀率达到了约18/10万的高峰,进入21世纪后得到很大改善,自杀率持续降低,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自杀率为4.16/10万,农村自杀率为7.04/10万,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较低水平。

                        2006-2019年,城镇居民平均自杀率为4.88/10万,农村居民平均自杀率为8.61/10万,两者近些年来均稳步下降,但仍存在显著差异。2006-2019年农村居民自杀率平均为城镇居民的1.78倍,近9年(2011-2019年)稳定在1.6-1.8倍之间。

                        • 家园 不同时代的农药的毒性也是不同的

                          记得毒性最大的农药甲胺磷和乐果在80年代初还供应非常不足,80年代中期才比较容易买到。那时候,我们村里自杀的以家庭纠纷,尤其是夫妻纠纷为主,真想自杀的人就喝甲胺磷,再兑点白酒的话,几乎没法救活。其他早就流行的农药如敌敌畏的致死性没那么高。根据报道,中国政府在2007年把甲胺磷禁用了。

                    • 家园 那时候有些自杀稻公脱不了干系

                      记得刚读大学那一年,班上有发地方报纸。还记得有一个新闻是说一个农妇,因交不起农业税,跳入村门前的池塘自杀身亡。

                    • 家园 只能说自杀最多在九十年代,那时候真是

                      虽然不是太明显,仍然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得到数据。

                      但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自杀数字大幅度提高是明显的。

                      自杀死亡率也是很高。

                      唉。

                      他们不懂机械化,只以为是大型不适合南方,哈哈哈。就是南方,算在一起也不少啊。

                      就是山地也有小型特殊机械啊,现在日本也很多啊。

                      要想办法,总会有,但是他们就是以分田地为主想单干,或者说臆想。

                  • 家园 说农业机械化是倒退的

                    应该自己去参与一季粮食从翻土施肥,下种除草,收割脱粒后再来说说是倒退还是进步。

                    另外,传统的手工收割掉地上浪费的粮食并不少,而掉地上粮食收集也就成了农村孩子收割期的主要任务,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捡麦穗。

                    • 家园 农业机械化是倒退这种谬论根本就不值得反驳

                      远的不说,就前两年,央视十频道有档节目忘记叫啥了,就是在各地农村找农民自主研发小农机,然后跟人工方式打擂台,看那种方式更快、更省钱,那真是百花齐放,绝大多数自研农机效率和成本都稳赢人力方式。

                      通宝推:真离,
                  • 家园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苏联的粮食统计是啥,难道还算落在地里的吗?

                    谁统计也不可能统计地里的啊,当然了,肯定有遗憾的落下的,也确实应该合理组织人力拾稻穗,这倒是一个合理的做法。

                    当年东北兵团都有这种习惯,有一些还沿袭到了今天。这当然是好事,颗粒归仓。

                    苏联的粮食浪费应该是储藏水平有不足,仅此而已。

                    苏联的农业浪费是机械维护保障不够到位,数量太多,没有足够的人数和场地来维护,这个事情应该有更完善的解决方案,需要关注一下。

                    而苏联进口3000万吨粮食是因为农业饲料需求,这个和中国进口一亿多吨大豆是一个意思。

                    分田倒是似乎不浪费了,但是机械化完犊子了,也是一种浪费,巨大的浪费。

                    水利荒废了,维护不善了,这更是一种浪费。

                    你的思路是有问题的。

                  • 家园 机械思维

                    一说机械化,就什么都机械,这是一种机械思维。现现的精密机械加工,最精密的部分往往还是手工,那是不是就不要精密机床了?

                    机械化浪费大,主要集中在收割。其他翻地脱粒运输之类的,胜出人工n倍。当时的中国农村,机械化刚全面启动,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离全面机械化还差得远。此其一。

                    其二是机械化的产出才有意义。比如人工产出100,浪费0,机械化产出100,浪费100,浪费率是机械化高,但产出一样。那么这个机械化有没有亏,就得综合考虑其他问题了。

                    总的来说,当然是机械化好。就是你说的浪费,可以找人去捡谷子的呀,捡是人工,割难道不是吗?不去捡,显然是有不去捡的理由。

                  • 家园 农业机械化确实要细分

                    我记得中小学的课本里说过(人力劳动较多的)精耕细作的亩产比粗放式的机械化生产的亩产高。

                    再说说我自己看到的种水稻情况。农业机械主要用在翻耕,灌溉,田间管理和收割阶段。翻耕和灌溉能大大提高效率,用得好的话对增产有帮助,但主要贡献是提高效率。田间管理主要是除草,松土,打农药和施肥,由于这时作物已经在田里了,大机器会压坏部分作物,作物间距也不能太密,所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收割阶段分收割和脱粒,联合收割机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了,这就造成两种损失。一,部分粮食没收上来,二,稻草拦腰隔断,没法用作燃料,我们那里一直到90年代中期稻草都是家庭主要燃料。

                    • 家园 你说的有理,初中地理课本提到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是精耕细作,劳力投入大,产出高。美国是机械化种植,节约劳力。

                      但是这个是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相关的。日本由于相对于人口,耕地的极度匮乏,因此不是纯商业目的种植,而是相当于维护国家安全,给了大量显性隐形补贴(如对外国农产品的严格管控),来维持这种高消耗低效率的农业。

                      美国相对于人口国土广大,因此种植的产出相当部分要出口,商业利益就是头等考虑。

                      对比来看,中国东北的农场很早搞机械化,因为条件更接近美国;而你们温州在粮食彻底全国流通前,更像日本。

                      btw:联合收割机可以不耽误做燃料。最后产出粮食是脱粒的,秸秆已经被分离。设置成秸秆碎了放在地里,是因为这样做肥料多数农民更喜欢。在联合收割机普及的年代,即使自然缺煤区,燃料应该也不稀缺了。

                    • 家园 当时的国情并不适合搞农业机械化,决策有巨大问题的

                      1.农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播种和收割,因为两者都是高度时效性工作(播种迟了活不了,秋收迟了烂地里),也是决定农业生产成败的关键问题。如果这两个环节不能机械化,那么农业机械化也就基本没有意义。

                      2.上世纪建国后,随着中国人口快速增长,中国农业的主要问题已经是人多地少,农业的组织形式,抢种抢收才是最关键的问题,而机械化,成本高,浪费大,节省的人工本来就是富余的(因为缺少工作岗位,知青都被下放了)。

                      3.中国缺油少气,铁矿也不足,保证军工都已吃力,点农业机械化这个科技树困难重重,而且人多地少的现实也使得农业机械化成了好处聊胜于无,坏处全占的鸡肋工程。从这点来说,以毛公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对于苏联的调研明显不足。

                      4.工业化是个系统工程,之所以说它是吞金兽,就在于没有什么“半拉子工业化”的问题,要搞就是要上全系统的工业化,中间任何一环掉链子,那就是整个系统掉链子,费效比就会连人工都拼不过。工业化就是高耗费高产出模式,所以上世纪的中国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工业化,只能当工业化学徒,所谓毛公时代的工业化,只是自我贴金的说法,如果当真了,那就是逗比了。

                      通宝推:普鲁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