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凹造型 -- 自以为是

共:💬138 🌺472 🌵10新 💬114 🌺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跟风捅马蜂窝

          这些浪费了的钱省下来存着收利息,说不定运十就搞出来了。。。。😉😉😉

        • 家园 这种讨论才有意思

          你说政府不好,粮食不够是因为引进化肥工作不力,这是正常的讨论。

          把正常的讨论,都扯到领导一拍脑门上,不是蠢就是坏。

          -----

          叙利亚就是毁在脱产教士的头上了。

    • 家园 放眼全球,才能看清六、七十年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凸出的着眼点是工业化,这不包括发达国家,他们早已完成工业化,并度过了二战后的恢复,也不包括极度封建落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这里想说一些有上进心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要任务,就是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在产业发展之外,国内政治局势尤其关键,这些发展中国家囊括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亚非拉国家。

      综合来看,伴随冲击重工业产业(进口替代),国内政治无一例外剧烈动荡,在东亚,韩国,台湾地区,在南亚印度,在中东北非,伊朗、伊拉克,埃及,在南美,巴西、阿根廷,还有我们中国,从宏观上观察,冲击工业化伴随国内政局动荡,具有明显且强烈的关联。

      工业化进程,根本是农业社会改造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其中的艰难与困苦,看看成功的比例,使人唏嘘。

      中国革命的成功,确实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其后的现代化工业化,比武装斗争更艰难与残酷。

      多从宏观理解,看看历史长河中,短短二十年的变迁,就不会纠结于几个领导人的个人命运,也不会耿耿于百姓吃的苦。

      百姓吃的苦换来了今天的物质丰富,没有重工业,哪来的消费品丰富。没有思想的改造,哪来的长时间巨大的工业化投入。人民吃的苦才是工业化成就的根本,这里的人民绝不包括吞吃民脂民膏的贪腐集团。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 家园 说的很有道理

        回看历史,除了欧美第一波工业化的国家,从日本向后,工业化的国家,要么机缘巧合,得到外力相助,要么就是不堪回首,一路血泪。中国的大家都知道,不说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大批女性出国卖淫,挣了外汇寄回国搞工业。而且,直到战后经济腾飞之前,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是很苦的。韩国的汉江奇迹,一方面是大批女性给美国大兵服务,另一方面是组织男性出国打工挣外汇。总统出访,去看望这些打工人,汇报国家建设成就,一起抱头痛哭。

        但是,正如庄兄所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凸出的着眼点是工业化

        而上山下乡却把城里受过初步教育的年轻人赶下乡,完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吃苦不怕,怕的是白吃苦,和没苦硬吃。之所以翻上山下乡的旧账,是因为现在居然有人替上山下乡涂脂抹粉,制造幻境。

        • 家园 你完全理解不了第一桶金的重要性

          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在社会上打拼,最难的是第一桶金。

          做生意挣到的第一个10万;人生挣到的第一个100万,那种艰难,没有经历过的人,真的很难想象。

          国家也一样,全世界从0起家,除了中国,韩国是最优等生。

          你看看韩国,有美国的援助,有日本以援助名义的战争赔款,在这种情况下,积累起家的资本的过程,也都是血泪史。

          韩国起家,最重要的一笔资本,是日本为了避免战争赔款,以援助的名义,帮韩国建的钢厂和化工厂。

          日本援助的浦项制铁,1974年投产后,韩国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

          至于德国日本,人家本来就有资本积累,只不过有部分工厂被炸毁了,并不是资本积累全部消失了。

          我印象中,看到过这么一个说法: 可口可乐说,如果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都消失了,给他们一年的时间,还是能再次成为全球饮料行业的老大。

        • 家园 就是嘛,其他国家搞工业化,也把城市里的知识青年往乡下赶?

          其他国家在搞工业化的时候,也大力迫害知识分子? 烧书大砸“封资修”?和国外特别是西方隔离、禁止一切西方的文化艺术、包括贝多芬的音乐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动音乐?写首歌曲(任毅,知青之歌,又名“告别南京”)也能被判处死刑?

        • 家园 为什么富余的城市资源不能援助穷乏的农村?

          自以为是河友,当时城市就业不足是事实吧?当时农村工作艰巨是事实吗?城市青年科学文化知识中值远高于农村是事实吧?那么,请问将城市的富余资源,调去支援农村,有什么不对?

          “改开”后知青回城,矩时间内便造成强烈的社会动荡。邓怎么处理的?严打。83严打抓了100多万人,枪毙2万多人。 @懒厨 。

      • 家园 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韩国重工业化不叫斯大林模式,只有

        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才被叫斯大林模式。

        台湾也进行了部分重工业化,只是由于美国控制,台湾只是半吊子,轻工产品美国西方供给了。

    • 家园 为什么有喜欢凹造型的人?

      其实很简单,理屈词穷,正常说话讲不通了,只好拗过来拗过去,拧巴着,别扭着,拉大旗作虎皮,云遮雾罩,才可能唬住人。

      例如:河里这么多为上山下乡唱赞歌的,如果你真的认为上山下乡很好,就请停止煽情,明确指出上山下乡运动对人民幸福生活,对广大普通知情的长远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对军队强大,或者其他什么方面,起到了普遍推动促进作用。

      何如?

      • 家园 上山下乡得失难说

        上山下乡得失难说。我以前是认为得大于失的。因为短期内缓解了城市的粮食和就业压力,促进了备战。长期来看,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农村和城市双向信息交流,为农村带去了城市的新鲜信息,同时又给城市青年增添了农村的感性认识。对于中国这种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这种信息双向交流是绝对必要的。

        但是近些年来我又觉得所失也很大。因为你把大量初高中学生在学习的大好年华放到农村去,第一他该学的就学不好,该打的思想钢印就没打上。例如,哲学上的“形式与内容”,“目的和手段”,历史上的治乱经验教学,这些正规生常识性的东西,这批人可能就没概念。第二,长期的农村生活,会反过来把这些人同化,变得很“农民”,狭隘、极端、好说大话,认亲不认理。而一旦将来这些人走上领导岗位特别是大领导岗位,“农民”的缺陷就会放大。

        所以,得失真的很难说。

        • 家园 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的想法

          当时哪会想那么多,就是单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和粮食问题,至于其他,谁能管得了。用忙总当年的话说就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如果有什么意义,也是“先射箭再画靶子”。

          当然了,这肯定会戳到河里的文革老年粉的肺管子,毕竟他们所最怀念的和最珍贵的人生经历,到头来发现不过是高层眼中的一个数字,一个抽象的经济问题,没有人关心他们这些人的人生与情感,其带来的挫败感,会让他们不顾社会共识和政治现实,用偏执的思想来维护自己最后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和脸面,产生一个又一个当代九斤老太,在公园为了俄乌战争吵架的大爷,这种偏执既可悲又无奈,也只能平静的看着,等这些老年粉把这些一厢情愿的思想和情绪带进他们的坟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真正了解国内社会现实的人,都会明白,当前体制纵然有许多问题,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在带领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当前体制是成功的,当前的发展思路是明确的,当前的领导是稳固的。我可以明确的说,我拥护当前体制。

        • 家园 上山下乡短期也是失大于得

          所谓

          短期内缓解了城市的粮食和就业压力

          后半句,不过是心善,见不得穷人,就把穷人都赶走了的翻版。前半句总体上不成立,因为知情在农村不比在城里少吃饭,而知情下乡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有限,因为中国始终是人多地少,增加劳动力对增加产量的贡献很小。事实上,由于文革的冲击,1968和1969年的粮食产量是低于1967年的:

          点看全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长期看,以1952年到1958年为基期,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562万吨。如果以此做一条延长线,实际粮食产量要到1978年才追上延长线。大跃进和文革对粮食生产总体上只有损害,没有促进。

          • 家园 所以我说的是“缓解了城市的粮食和就业压力”

            保障城市,矛盾下乡。

            另外,好像有些知青下乡是带粮票或者粮食定额的。我记不清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