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谈“中华之星”的下马(1) -- 忘情
是密封的,按技术要求,必须保证密封良好,水,灰等进不去。每回段修重新探伤,重新装填好锂基脂以后,要求在下次段修前不出问题。这段时间有多长?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期间车辆要运行多长距离?20余万公里。路况如何,这可不能打保票,中国铁路的状况各地相差很大。
车辆轴箱里填充的锂基脂不但要起减少磨擦力的作用,而且还要担负散热的重任,还要起一定的减震需要。如果没有这个,在列车高速运行的情况下,轴温会迅速升高,导致车轴轴颈处的各项机械性能下降,导致切轴,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热切轴。
如果搞循环回路行不行?我觉得不可行,因为难免有杂质进入,锂基脂在有杂质混入的情况下,在高速运行中很易变质,半固体状变成水状,丧失其应有的功能,极易出事。
我们有几回发现轴温偏高,回来分解后查找原因,主要是做段修时清洁不彻底,轴箱内混入了少许铁屑,还有就是盛放锂基脂的容器不太干净,混入了少许水所致。
车辆轴承要求的精度并不高,但对可靠性,耐久性的要求相当高。
那是指自带动力,自成编组,无需换挂机头,无需调向,两头都能开的固定编组的旅客列车。按牵引方式分,可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从动力特性来分,可分为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动力分散式比动力集中式先进,它可以提高总体可靠性,提高动车牵引的平稳性。
理由如下:
1、有人在和株洲研发厂家鼓吹中华之星神教的人辨论,把这故障单扔给他们看,他们承认是06年的故障单。
2、该故障单出现的东北的地名足以说明这是06年的。因为新产品做前期试验,是不可能到运用线上去做的,只能在试验线,比如说北京铁科研的环形线上做试验。
3、我们在铁路内网论坛上谈过这个故障单,东北局的同行们确认了这个故障单的时间。
4、在试验线上做试验时是没有排时间点的,啥时走,啥时到哪儿都无计划。但故障单中出现了始发晚点几分钟,这就证明它在正线上排了点运行,肯定是载客试运营无疑
咱们不需要您的那个东西,咱们只要在运行途中盯过几个硬指标就行了,超标就该报警。具体到这个故障,无非两个原因,一是轴承不行,二是黄油不行,难不成您所鼓吹的那套系统居然还能判断出黄油是否有问题?
停车前17秒才报警,感温探头都达到100度以上,点温仪点轴温,也有90多度了,早不报警,这套系统早该干什么去了?
您说的这套东西的报警珊珊来迟,这回是运气好,要是运气不好,早就车毁人亡了,估计您是和这套系统有着某种程度关联吧?您说它可靠没用,属于王婆卖瓜,产品的实际性能如何,那得用户说了算。
咱不是动车所的,对CRH所知有限,不敢献丑呀
其实在夏天的时候行车,轴温很多时候都是超过45度的。但是只要它遏制在50度以下就没有问题,可以正常行车。行车时、轴温、尾部风压、还有车头瞭望都是要时时注意的。
铁道部的技规这么规定,一定是有它的道理并且有血的教训。中途高温甩车,铁道部是要追责的,有些单位为了不受处分,盲目带车,那是玩命,不能说因为侥幸没出事就认为这么做是合理的。
的给我们讲‘中华之星’如何如何之类的,还多次提到了它的娘家“株洲时代”如何如何之类的,想不到我们课堂上拿来当范例的竟是这么个故障频发的家伙。
得自己经手试用才知道斤两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亲力亲为之后才发表意见,嘴就是两张皮,怎么说都是他有理 阿
我记得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到处是走私来的香港电子表,日本电视,冰箱,洗衣机。甚至到了1988年,我到厦门去时,鼓浪屿上还有不少骗子在当街兜售所谓的“英国黑布”。可现在情况又如何呢?咱们早已是家电,纺织品出口大国,在国内市场上也占绝对统治地位。想想80年代全国引进了一百多条彩电生产线,各省都一窝蜂地上马,大浪淘沙,现在还剩下几家?没有这些开放竞争哪里又有如今的局面?想想90年代纺织行业限产压锭,淘汰落后产能,电视里经常播放某地强行把织机砸烂了卖废铁的镜头,你能把这解读为“必欲置民族工业于死地而后快”吗?
很多人喜欢用80年代各省引进数百条彩电生产线,来证明开放竞争的好处,却不知道,当时中国也引进了33条半导体芯片生产线,但“开放竞争”的结果却是全军覆没,没有一家生存到现在。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