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西医论战攻略(1)中药到底做不做临床和毒理实验 -- 花大熊
中药熬汤的那个过程,专业术语叫:调剂
调剂是在医生已经开出药物的基础上,赋予药剂师(实际就是药房配药的)简单的处置药物的权利。可口可乐就是这么折腾出来的。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有特色的国度里,这件事情就交给大家自己去做了。
只要是国家认可的药物,没有明确的禁忌,是允许简单处理的。比如您把医生开的胃药嚼碎了吃下去,还是整个吞下去,还是就着甜面酱吃下去。这都是允许的。
貌似没有写完啊
比如纠气之偏。再比如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中医自许原则上没有副作用,是因为有这两大说法保驾,这两个原则很容易从中医学原理导出。但现在看来这只是理想模型,指导原则,因为没有人能做到纠偏纠得毫发不爽。岐伯于是提出个经验公式:毒药(峻剂如十枣汤)去病,十中六七分,次毒(次峻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十之七八,甜药去病(如六味地黄),十之八九,还留一点以免自己什么都不做。
如果用上述法则作指导,用目前的办法,中药的药理学就显得要复杂艰难的多(三体问题,连高大精深的西学也犯难了),有效性,君臣佐使是否有理都处于em,em阶段,遑论其副作用如何了。中医你不得不先去思考那些“原教旨”。
现代药理学对复杂系统基本还是无能为力的。而中药偏偏就是一个复杂系统。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药汤药,中成药应用有上千年时间,安全性有一定保证。中药注射剂未经严格实验投入使用,是拿病人当小白鼠。
这位小兄弟,你看明白我说的意思没有。
正式上市的中药注射剂都是给小白鼠打过的。你可以说小白鼠打少了,但不可能不给小白鼠打就直接拿人当小白鼠的。
注射剂的研制难度比较大,不过相对要求也比较严格。即使这样还是出事了。实在是遗憾。
这或许是现代医药的困境,一方面大家希望医药学的进步,一方面又希望象美国打伊拉克一样的0伤亡。难啊……!
不光中药如此,合成药物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不过相对合成药物而言,中药注射剂出的问题还是在接受范围内的。你放狗搜索下“万络”,就会发现上市后出问题的药物,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中药注射剂都是上不了排行榜TOP10的。呵呵!
“是药三分毒”才是中医的正规理论。中医药方配伍方面,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抵消某些毒副作用的。否则中医药方也不需要这么多味药了。
中医就是在以偏纠偏达到无过不及,多味药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纠偏之“气”,不一定为了缓解毒性,麻黄附子细辛,张仲景用来治外感入少阴之病,单看就是炮制后都有毒性,组合起来,也没有解毒的针对性,但是相互连接达成沟通阴阳的目的。当然也有单纯考虑毒性问题,乌头汤中乌头蜜中加蜜之意就只为缓解乌头之毒(关公之箭毒,传说中的见血封喉)。在这两个方剂上写上其毒副作用实在需要一本大书。
所以中医讲毒药可以是补药,补药也可以是毒药,除了药方本身还和辨证大有关系,废医存药之说要么就是为了消灭中医要么就是把广大患者放在火上烤。这中药就是瓶上标明毒性用起来也是要很小心。
个人看法中药注射剂在理论上有很大问题。中药注射剂中含有的杂质成分无法精确确定,杂质含量较大,杂质在人体中作用无法说清。这种情况下注入人体血管,有些问题。也就是说要做更大量实验确定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取得理论突破。
但不完全是你说的问题。你说的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是非专业比较容易理解的一部分问题。
在很多人眼里,中药是没有副作用的。
相信这个话的人和相信美国是天堂的人一样的纯真。纯真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只可惜不能长久。
首先要澄清的不是有没有副作用(或者毒副作用)的问题。而是什么叫副作用。
单叫副作用是很不专业的。文绉绉一点的说法应该叫“不良反应”(untoward effect)。
基本每个国家都建立有自己的不良反应检测机构,用来捍卫地球人的健康,不受到外星药品的侵害。但是没有叫副作用检测中心的。因为不良反应要包括的范围太广了。
大多数教科书上是这么教育菜鸟的。不良反应包括:
1、副作用
2、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这个名字绝对够变态,其实就是过敏)
4、后遗效应
5、治疗矛盾
6、致癌,致畸等
我们常说的毒副作用只不过是不良反应中的两种而已。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把所有的不良反应,一股脑塞进了“毒副作用”这个听起来张牙舞爪的名词中,以示我们的愤怒。毕竟当别人被药物痛苦的折磨的时候,你只用“不良反应”四个轻描淡写的字,不足以彰显你对普世价值的热爱、对黑心药厂的愤怒、和对别人所受痛苦的深切关怀。就像我们经常感觉那些殴打老师,侵害同学的孩子实在不能简单的用“不良少年”来形容一样。
那么有么有药物能够逃过“不良反应”的四字魔爪呢?
没有。
因为不良反应的四字魔爪,就是为了把那些林林总总的不舒服一网打尽的。就好像一句“不舒服”基本可以包括所有生病时候的症状一样。
那么缩小点,有么有药物能逃过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的魔爪呢?
也没有。因为专家们根本就不想你逃。
看看什么叫毒性反应吧,一切剂量过大(吃多了),用药时间过长(不停的吃)出现的反应都叫毒性反应。如此强悍的定义,不要说药物了,
连你吃馒头吃撑了都是属于毒性反应。还想说自己没有毒?门都没有。
副作用的问题相对复杂点。为了痛打中药无毒派,这些小帮派咱就先放过吧。
那么为什么居然还有人敢宣称中药无毒呢?
两种人。
一种是正牌的老中医。要知道刚才说的毒性反应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现代药物学的分支——药理学。老祖宗的本草里可是从来没这么说过。本草
书里关于药物毒性的理念是指药之偏性,药性剧烈而已。大部分没有太多偏向,药性平和的中药说他们无毒,自然是合乎我们的直觉的。非要说生姜、大枣什么的有毒性反应多半会被劳苦大众认为是咬文嚼字的西方孔乙己。
这些人的影响力一直到九十年代才逐渐消失。现在的中医药界基本已经认同在西方医学相对完整而复杂的毒性概念了。并不予余力的向公众宣
称着中药有毒性反应(包括其他不良反应)的共识了。
怎么办呢,要走出国门,出访西方。不穿一身西装马甲,怎么忽悠人呢?
还有一种就是药厂和中间商,俗称卖大力丸的。古语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岂止是轻别离,就是把老婆换掉又何妨。而国家政策又恰好给出了换老婆的空间。于是乎结果可想而知了。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的部分免责制度。具体的条款老熊就不说了,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反正大意就是如果你把可能不良反应罗
列在说明书里,那么你可以免除部分出现不良反应后的责任。但你要不说,那麻烦就大了。
不知道河里在国外的朋友们有么有这样的感觉,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罗列之详细让人瞠目结舌,给人的感觉是这药到底是治病的还是害人的。曾经有过国内病人看过进口药品说明书后,大骂医生想害死自己的笑话。
国内呢?好像目前还没有类似的规定(其实还是有一点的)。那么说明书上写什么,写多写少就是商业行为了。只要不是那么离谱就成。至于药品的商业广告……,不说也罢。
应该说,隐瞒不良反应的倾向,国内所有的药品均有,绝不是中药所特有的。
平心而论,中药的不良反应,总体而言,无论从数量还是严重程度来看,都是远远小于化学药物的。如果中药的不良反应不是那么小,那么也不会给大家中药效果来的慢,来的弱的印象了。因为在药学领域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多半是和疗效成正比的。
那么中药为什么还三天两头出事呢?没办法,谁叫商家把它打扮的跟黄花闺女似得。阿娇的艳照门,和舒淇闹绯闻,善良群众心理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演艺圈出事,你见过圈子里的人一惊一乍的么?仅此而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真正要“消灭”中医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连中医支持者最讨厌的方舟子,也不敢公然叫嚣要消灭中医,新语丝上面,比方激烈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往往某些中医支持者一发谬论,就连最温和的改革派,也受不了,他们往往无视科学,无视事实,只相信眼前见到的,或者根本就是臆测,所以我说,亡中医者,就是这些不懂装懂的人!
中医有自己的长处,但是短处也不少,在民智已开的今天,其短处基本是藏不住的,就拿病理术语来说,哪个中医可以无视现代医学带来的冲击?居然还有人说“真正的中医根本不尿现代医学的那一套”,就说古代的名医,难道是闭门独自研究的,从不与外界交流?传说叶天士为了研究治疗鸦片烟瘾,自己吸上了大烟,这鸦片可也是外来物种,要是不交流,《黄帝内经》能告诉他鸦片瘾的症状么?
还有什么中医不能量化,不能套用“科学”的标准来检验,这是实际情况还是推脱之辞?中医从来就不是不可检验的,也不是没有标准的,阴阳平衡,五行相克是不是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过时了,被证明是不适合这个时代,那么就得想办法证明自己,而不是缩在自己的“千年文化传统”的壳子里YY。
我也非常讨厌那种无知的中医药支持者。甚至认为比反中医的还可恶。
只是遗憾的是在大一统的教育体系下,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