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记住一个名字——冯思广 -- 西楼客
可以想见当时的千钧一发
为了跳伞成功,必须改平以使弹射座椅获得最大的高度 这句挺扯的 <0字节> 【大肚子陶陶】 2010-05-23 13:40 [11] [N]
歼七起飞迎角并不大,向后迎飞行员弹射出去以后的真速要小于向前迎,有利于成功逃生 <0字节> 【大肚子陶陶】 2010-05-23 13:41 [6] [N]
低高度,带俯角,而且速度还那么大,死定的啦,除非摔草垛上 <0字节> 【大肚子陶陶】 2010-05-23 13:43 [1] [N]
他们是正在起飞中,已经离地上升到50米的高度,这说明在这50米高度前他们一直是上升的。
失去动力后,飞机速度不会突然降下来,要有个过程,至少要有几秒钟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随着飞机速度的下降从上升(停车的瞬间在上升过程中)变为平飞再变为失速下坠。
这时如果拉杆,会增加仰角,同时增加阻力,上升的过程缩短,但上升高度增加,同时更快地进入失速。这样操纵全缩短最后坠地的距离,但失速后是不可控的,同时因为最高高度增加,飞机坠地点可能向左右偏离,偏到哪只有天知道。而且失速后低空弹射是很不安全的,因为你没法控制飞机姿态,弹射方向不一定向上。
这是我副的一幅飞机轨迹示意图,红圈处是发现停车并开始做动作处。
左图是停车后拉杆,仰角增加飞机急速上升,速度快速下降,到失速时开始向下掉,如果在高空,飞机静稳定性好并且操纵得当(开始推杆),飞机机派转向下加速,到可控速度后开始滑翔,教8的尾冲动作就是这样的,只是教8做尾冲时只是减小油门,所以能冲得更高,同时失速后向下俯冲时会加大油门,改出尾冲早一些。
右图黑线是停车后不改动杆位,飞机沿着黑线先向上减速再平再俯冲加速;如果停车后推杆,上面的这个过程缠短,象红线那样。
不管做什么动作,在上升过程中停车,肯定会有一个上升的阶段(A段)然后转入B段下降,只是轨迹不同。
就是机身轴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我不是分不清这两个角,只是不知道国内怎么叫,这两个角对描述飞机姿态很重要,业内(航空)应该有比杂志或网络文章更严格的称呼.
比如攻角,直接来源于英文Attack angle(attack air),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航空杂志攻角这个词用的还是很多的,但最近这个时发现国内已很少提攻角,而大多以"迎角"代替,包括飞行员访谈.同时又发现也有人用"迎角"来称呼飞机纵轴与地平线的夹角,所以有时看文章就会变得希了糊涂的.
所以想趁此机会了解一下,统一下概念.
停车时速度多少呢?
安放烈士骨灰时候只有他的姐姐和父母。这个细节总是让人不舒服。
送花一朵。算是给烈士的吧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推杆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更好的办法应该是猛拉杆,飞行姿态会是飞机借惯性小幅度升高,同时地速明显降低,由于空气动力学的原因,飞机马上进入失速临界点,此时飞机的姿态会是大迎角、低速度,但高度不会损失,此时的状态最有利于跳伞,因为高度是跳伞成功的关键。过了这个临界点,飞机会马上机头朝下进入失速。大家可以去看看俄罗斯的米格29和苏30在低空事故中跳伞时飞机的飞行轨迹,无一不是拉起后出现失速下坠前再跳伞的,目的就是要高度!高度!还是高度!这玩意儿没法训练,完全靠飞行员的应激反应。而此次事故中,飞行员在那么短的时间马上作出推杆的动作,我觉得更多是来自于平时的训练,因为平时训练中就是当飞机出现空中发动机停车时,条例要求推杆以增速,禁止拉杆的。如果你要说飞行员推杆是为了改变飞行轨迹而不至于坠入居民区的话,那就要看你的宣传目的了,因为无论从空气动力学还是实际案例上讲,飞机拉杆抬头失速后前行的距离比平飞或推杆俯冲都要短,既然短,那飞行员跳伞后飞机就飞不到前面的居民区,因为飞机失速后是垂直(或垂直螺旋)坠地的。
另外,歼教7上的弹射座椅如果能换换就好了,有个朋友告诉我,歼教7的椅子很不咋地。
发动机停车了,拉杆肯定玩完(立刻失速),推杆可以多要点速度,可以带速度做些动作,选择迫降或者跳伞什么的。本人纯属IL-2模拟飞行经验。
我不反对宣传英雄事迹,但是大部分读者都没有飞行和模拟飞行经验。仅凭“常识”认为拉杆上升高度,推杆下降高度,这个是不对的。同时相应的宣传不应该误导读者,或者故意忽略操作常识。
纪念
当时空速多少?大多大角度?另外说拉杆弹射,就是为了让飞机进入大仰角状态,在失去推力情况下肯定失速坠毁,以免撞入前方居民区.
living room pilot?不才也是。
认真的怪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