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据说有事憋在心里不好 -- 云意不知沧海
我必须改改这耳朵软的毛病了。
其实觉得很多做父母的,自己在心理上都是孩子,孩子管孩子,越管越歪。
我爸妈吵闹30年了,妈妈由于出身一个畸形的家庭,非常不可理喻,爸爸脾气暴躁,两个人就像两把锉刀一样互相磨,吵起架来简直让人发疯。
终于我不能忍受,嫁了一个不爱也不烦,但对我还可以的人,目前日子过得很平静。
他们这种相互厌弃的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这种情形,想起来就感到绝望。
我有好几次梦见他们离婚,从梦中哭醒,好在有我先生在旁边安慰着。我几乎不会对他讲家里的破事,为的是不要把我父母的那种情绪引入到我的家庭中来,但有他在旁边,还是非常的慰藉。
所以他们也别想在我面前抱怨。一说我就烦,久了也就不在我面前抱怨了。什么都是相互的,那些小时候对子女感情投资太少的父母,老了想要回报应该不大可能吧。
文是不错,但感觉有点晦暗了,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不过热爱生活才应该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主旋律!
考试成绩平均七十分上下,这一次的题目不难,尤其生物,全是选择题。爸妈都还满意。
家庭其他方面,却是越来越让人失望,不过自觉心也冷了不少,对父母没有了期望,感情上倒好受了。
自己的习惯是在父母影响下二三十年养成的。改起来都很困难。父母的习惯是五六十年养成的。改起来更困难。这一点得体谅。。。再说,家是要经营的。如果我们计划用10年时间改变自己,那么得花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父母。现在人口寿命也上来了,活到八九十岁不稀奇。如果我们的努力能在父母70岁时能见成效。那么让老人晚年享受十几年幸福生活,也是我们做小辈的孝心。
亲戚里有和lynn很类似的情况(不细说了,不过真得非常类似)。这话是我劝亲戚的话。好在貌似效果还行。希望对您有帮助。
改变自己和改变父母都不是容易的事。反思和改变自己,有时如同挖肉一样疼。你的心里还有渴望,你不愿放弃,你做不到冷漠,但没有办法去解决,这是你痛苦的缘由。
别着急,慢慢来。一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十年。十年后你才多大?一个人三十多岁就可以拥有平静从容的心境,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坚定信心,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不可改变的别再无谓烦忧,可以改善的认真努力。(愚公家门口的山最终被移走了,是神力更是人力。)
世上的事总会有办法的(解决不了客观的,就解决主观),也总会有更好的办法的。
一点点做。一件事一件事分析清楚。下功夫分析父母,当成研究对象。他们的成长背影(可能也需要分析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性格特点和背景),他们的成长历程。他们小学中学在哪里上的?当时有哪几个朋友?怎么认识的?他们成长过程中受过什么伤?害怕什么?喜欢什么?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渴望什么?对自身哪里不满?有什么遗憾?谁更容易听进你的话?等等等等。人成长过程中心里结成的无数个大小疙瘩,你替他们一个个解开,同时你也解开了自己的疙瘩。一天解一个,你早晚会发现疙瘩不够多。
了解父母,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从细节入手,望闻切问,对症下药(你是大夫)。千方百计。
别轻易放弃,不要放弃你未来的平静,幸福和无限可能。
不要着急,慢慢来,累了就歇歇。不要放弃。
尽量努力吧。以后我会常跟大家聊的,我缺乏生活经验,河里大概都是哥哥姐姐或比我早踏入社会的,有些生活中想不明白的事和想不开的,大家多指点哈。
由于父亲的易怒情绪,从小你对于自己的接纳比较少。
孩子在幼年时期对于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父母的接纳和关爱上面的。你父亲的脾气和反复无常,让你将他这些反复无常潜意识里归结在自己身上。
成年后,你会因为对于自我的认识不够,自我的接纳不够,而对于周遭环境的变化,都会潜意识谴责自己。
爱能慢慢治愈你这些内心的负面情绪。所幸你的老公跟你的成长经历不同,他的安详和稳定,会让你的心理平稳有正面作用。
每个人从原生家庭里,都继承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走出来才是好的。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
要体会到一切都是为自己的前提,也许能更圆转些。
我和哥哥在他的暴躁批评中长大,
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都尽量做到最好以防被呵斥打骂。
家父算不上“暴躁”,但极为自私和放纵,加之酗酒,更放大了他的毛病。无论我们兄弟如何努力,都不会得到他的认可。他会不时地在朋友前夸耀自己的儿子争气,但绝不会真的为我们浪费心思。因为要应付他阴晴不定的情绪,我们哥俩变得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很多微小的信号都能引起我们的反复思考和联想,因而活得很累
我也每天认真思考自己的不足,也会在潜意识引导你爸...
上大学后,母亲也常在电话里这样说。每次说到父亲,她都会补充:他现在变好多了。我不相信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会改变,更不相信他会改变(由“糟糕”变得“更糟糕”倒是有可能),但一次次地这么说,自己不可避免地信了。
好处是她让我安心学习的目的达到了,坏处是再次面对他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为我们父子的冲突埋了颗雷
父亲小时颇受溺爱,为人自私放纵(子为父隐,与他做过的事相比,这么说简直就是恭维他)。也许他很爱我们,但至少前二十年里,丝毫没有感受到
会不断和自己对抗、挣扎,对于内向性格的人这种生活状态蛮痛苦。
从小就被母亲教导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自己也以他为反面教材。处事风格、习惯与之区别颇大,但每遇大事,自己的个性像极了他
即使她当下不能口才很好的说个所以然,
也至少要表达出:“你这样做,让我不舒服。”给父亲一个回馈。
说的太对了,没有这样的反馈,他永远不会反省。有了这样的反馈他不一定会改变,但潜意识里至少知道自己放纵的后果。
父亲有时收拾完我们兄弟后会后悔,但每次都推脱给酒精。高中毕业同学聚会,喝得自己都站不起来,情绪激动但意识还算清醒,猛然间回想起往事——他都是骗我们的,他每次都是故意的。回想起来,如果当初他能够得到“你这样做不好”的反馈,情况也许会好很多。
行文至此,泪不能禁
读古诗时突然想到,你努力去抗拒某种念头,难道不正说明它占据了你的心?
对情绪的否认、抗拒,恰是对它的强化。
烦恼时就烦恼,痛苦时就痛苦,只要不伤人伤已。船过水无痕,等过了劲儿,不必再去为自己挑起伤痕。需要准备对策的事除外。当然,前提是头脑够冷静,不会自己骗自己。
烦恼亦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