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今天下午的两个电话“面”试 -- dfindy
一周前新来不久的经理跟我们几个说着说着就急了,“我来这儿半年多了,部门有三四个已经批准的空缺,半年下来你们一个也没填上,你们是不是自己把标准定得太高?都给我好好反思一下”
那就反思吧。这个礼拜电话“面”试给排了好几个,今天一下午就有两个高级职位的初试,结果不容易两个都是极品,我们几个勉强保持住礼貌打完电话,完了意犹未尽,感叹了半天。
第一个是个大牛,州立某科研单位任职二十年,身为正宗本土白人却拿了一堆文凭,两年前离职,目前是全职博士生,GPA4.0。电话开始,我们简单自我介绍,大牛马上问道你们几个都是谁向谁汇报。这阵势我见过,报上说这是上了点年纪的资深白领最快捷的结束面试的问题。赶上我们几个脾气好,不大在意。面试开始,用不着我们怎么问,大牛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夸自己,
“那时我的教授都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我跟他讲解半天”
“我跟那个同事说了几遍后,那人终于开窍。他惊叹道,“Wow! how did you come out with that!""
大牛的领域跟我们交集不多,他那一套一套的我们也就听懂了点皮毛,感觉这人科技底子很厚。后来问他项目管理领域的问题,他也答得很好,有那种负责到底的精神。
面试开始不久那人还在说wow的时候,我在评估表上写下,“此人是我面试过的最狂妄的应聘者”,我把评估表交给左右同事看,大家都带着那种amazed的表情点头同意。
一个小时后大家又坐到一起给另外一个应聘者打电话。这人的简历堪称完美,倒不是说文笔怎么好,而是所有的经历都跟我们的职位要求百分之百相关,头衔也经常是高级工程师级别。而且以往每段经历都有87年通过某项改进节省八十万美元成本,93年某项改进把缺陷率从70%降到3.5%之类,大家期望很高。
互相介绍后我提问技术问题,因为他的简历很好,我就直接问了个较难的问题,结果那边来了句“没听清楚”,好,我大声慢速再重复一遍,还没听清楚。这就奇怪了,我电话面试过那么多人,我知道自己英语没有差到那种程度,我下个星期还要向全公司几千人做技术汇报,我要是英语差到那种程度上面也不会选我。
我一连问了四个问题,结果每次都是听不清楚。别人转述后此人每次都是瞎蒙答案,我突然明白了,他不是听不清楚,他是听不明白。因为这个职位归我管,该问的问题我必须问,所以我的四个问题越来越简单。最后一个问题涉及芯片封装不同种类BGA和弯脚封装,结果此人来了句,gosh,十几年没接触BGA了。
做二十年SMT电子制造工程师到2008年,记不起BGA任何细节,简历造假毫无疑问。
回想起来这些年面试应聘者应该过百,其间遇到不少极品。有瘾君子撒谎说自己刚吃了强力镇痛药的链接出处,有两起菲律宾移民对着书(或计算机)照读答案的,这回又加上个照抄别人简历的。
替自己解释一下,我们这儿地处农村,两年前开了家超级沃玛还弄得沸沸扬扬,所以我们得到高质量简历不容易。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电子制造行业外包严重,美国本土除了硅谷和达拉斯波士顿明尼苏达佛罗里达等几个点之外,有当前相关经验的工程师不多。倒是很多年前干过这行,后来关厂改行的现高中教师,房产中介,FBI分析员等等有不少,可惜的是这些人毫无例外表现都很差,包括今天这位完美简历者。
做过一点厂务,那个BGA会散发出N多微颗粒,污染洁净室的指标,找了好多年,才找出源头,^_^。
BGA = Blue-Green Algae
应该不算太难,
BGA芯片的焊接可靠性为什么比弯脚芯片要差?
回头想想,简历造假那位很可能是有工厂经历的,但最大可能是干的生产主任的活,开会时听工程师们说着说那,人家索性全揽到自己身上,并给自己加了几个高工的头衔。
那人现在是保险中介。我生活中对这种中介和理财顾问之类的人都尽量躲得远远的,平时遇到相关的需求,自己多花点时间研究。总觉得从事中介职业的人不诚实的多些
给半导体厂写过软件,听说过BGA而已。为什么呢?给具体解释下?
BGA芯片的焊点都压在芯片下面,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焊点,用X光透视检查有缺点,一是和多层PCB板的导线及过孔重叠在一起,容易漏检;二是焊点间的桥接容易看到,但焊点本身焊接的质量好坏,不容易看出來,比如虚焊、空洞等。
再有是BGA芯片的焊点分布是面状的,而弯脚芯片的焊点分布是线状的。面状的焊点分布,在焊接时,各个焊点的受热程度不容易保持一致,造成各焊点质量不统一。
而且面状的在使用中散热不如线状的好,对于集成度高、热量比较大的芯片,比如笔记本中CPU、视频处理芯片、南北桥等,在长期使用中,BGA芯片中间的焊点,因为芯片发热、电路板变形等因素,容易产生裂缝、虚接等,而弯脚芯片的焊点一般不易出现这类问题。
其实,我只是看过别人在PCB板上换BGA芯片,自己没有直接上机器操作过。那种机器上的显示器,显示X光透视时还是黑白的,查看焊点时是可以放大的,但一个BGA芯片上几百的焊点,谁能那么仔细地挨个焊点检查呢?都是凭经验一扫而过的。
如果那位是“有工厂经历的,可能是干的生产主任的活,开会时听工程师们说着说那”,下过现场看看,至少应该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吧?
而BGA焊点相比较而言要刚性很多,边缘上翘对边角的焊点有很大拉力。
无铅焊料的流动性差,熔点高,还有重结晶的问题
唉,一脑门子官司啊
如果你的观察是普遍现象的话
好象外包多年以后想把制造业弄回美国,至少在人力资源上,很难,远远不是政府调整政策就能解决的。
毕竟不做封装才十年。
近两年前面试过一个惠普公司的工程师,他告诉我他目前所在的工厂是惠普在美国最后一家工厂,最近工厂特别忙,因为要做出大量库存来,然后关厂整体转移到马来西亚。
面试过施乐公司的试生产线工程师,根本不算施乐正式员工,是从临时工中介公司那里短期聘来的,一问三不懂。
还有大量的半导体行业的,Micron,Intel,Freescale。有几个很有水平的都是前两年做错决定加入绿色能源产业,当时前景很美,股票期权什么的。有一个应聘者告诉我公司还能发工资,可是连铅笔都要清点。
还有福特分出去的电子配件公司。电话面试头一句话是,今天是我失业的第一天。。。
也经常遇到简历好几页,过去七八年有十来个工作的,很多六个月九个月短期合同。
在OEM能保住饭碗的真的很少。估计相对稳定的就是富士康和Flex,Jabil那种EMS,他们在美国也是有些工厂雇了不少人的。不过那里利润低工资不会高,而且从个人技术角度讲,很难有机会钻研深度问题。最近了解到苹果公司虽然全部靠富士康外包,但它在制造技术方面实际上参与很多,很多东西是自己严格控制的(比方说焊料型号的选定等),是我们这行里能干的精干的深的不多的企业之一,可是世界上只有这一家苹果公司。
我有机会接触的三个主要行业,电子制造,注塑加工,还有半导体封装,全都是亚洲制造(还有一定程度墨西哥)的严重受害者。
不懂就不懂,乱找借口只能让人更加鄙视
现在美国好象到处在说缺乏理工科的学生,可如此看来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美国大学学费高昂,商科,律师,医生这三大专业又有过多优秀的学生。理工科只能捡剩,当然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欠缺。
现状人人都明白,想要改变就太困难了。起码咱是没招。
焊接时要在一次焊接中保证许多个点的良好接触,而弯脚芯片是一个一个脚的焊,每个脚可在该次焊接中保证良好接触?
没真正做过Packaging工作,自己瞎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