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马拉大车——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的一大特色 -- 江南水
就是打下来也没法守啊,倒不如把中南半岛拿下来
不過,項同學一把火給燒了。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而是取道印度与大月氏以及康居取得联系,联合对付匈奴,毕竟在匈奴没有被重创之前,使臣走北线太凶险了。
保存起来了,汉祖人关日,萧何为政年。尽力取图籍,遂持天下权。項同學烧的只是建筑
秦帝国某些方面真早熟,标准化和流水线,还有世上最早镀铬技术。哎呀,越说越期待秦的11月首发了
所以,他們保護的祇是直接和打仗資源有關的資料。劉邦十月受降,項羽十二月就來了,時間上是非常倉促的。劉邦的那群兄弟,水平是很有限的,不會太愛惜這些文字資料,不然也就沒有了後來的所謂重考究的漢學。
更何況,項羽得勢後,還把劉邦流放到漢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算在入咸陽後,張良之流曉得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後續的發展使他也未必有足夠的精力把它們弄走。
當然以上這一切,都祇是我的推論而已。沒有任何直接證據的。項同學為何要燒建築,也是一個我一直不太弄得懂的事情,可能跟他要回家的大戰略有關。
秦朝制式的標準化,我猜有嬴政的便宜老豆一份大大的功勞。至於他母親是不是趙雅,我就不知道了。
你想平推别人,边境上养一堆兵,再想办法让他们自给自足,弄不好人家就造反了,安禄山啊朱棣啊都是好榜样,中国研究了一千年如何维持一个陆上大帝国,到明清才算成熟了,至于别的陆上大帝国,立国不久就四分五裂的多去了,蒙古就算一个,至于俄罗斯在亚洲的扩张,那是对手太弱,用不到出主力就扩张开了。
人或者牲畜运粮食,运粮食的民工和牲畜自己得吃,给1万士兵运粮吃需要8000民工,给这8000民工运粮吃还需要6000民工。。。这是个指数问题。山地运输困难,指数增长就更可怕了。
所以当时是能走水路就走水路,要不修这么多运河干啥。别说打仗了,就说清代广东读书人去北京赶考,咋去?能象现在京广线这样一直向北吗?人家是先坐船走北江到韶关,然后走一小段陆路过梅岭入赣江,然后坐船到鄱阳湖进长江,到扬州进运河,沿着运河到北京,别看绕了一大圈,但这样走大部分是水路
粮都没带够,所以绕开了运输这个大问题。
演义里不是说了吗,只要在隘口驻扎一小队人马,邓艾全军就得被饿死。。。
再说,那也是蜀汉没人的缘故,诸葛亮多次打到秦岭以北,还不是被司马懿给堵回来了
以前有人把丝绸之路抬的很高,结果被回一句奢侈品不可能真正影响全社会。确实是这样,工业革命的规模化是与消费能力相辅相成的。
不过反过来看,至少标准化是个很好的起点啊。
呵呵,听一听,笑一笑就可以了。千万别和老泉认真。
字的意义不同于‘四书五经’,‘易经’,‘佛经’的‘经’字。其意思是: 经历。也就是说, <<山海经>>是写人经历过的山和海。
网上查了下,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汉武帝的时候,虽然佛教在中国可能还没什么气候,相信也会对佛教的起源地印度会有所闻。这样,一来印度是个可能的威胁,二来独尊儒术的考虑,对云贵地区有所行动,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