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改善交通的几个招数 -- 陈王奋起

共:💬33 🌺7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海和深圳的主要差别就是老城区的大小与改造的成本

上海的老城区相对很大,道路极窄,全国来说都是最窄的,没有之一。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上海商业异常繁荣,每条街道的拓宽费用都是市政无法承担的。这种拓宽成本还逐年递增,最终形成这样越来越堵,却越来越不能动的局面。而且越是路口越是黄金地段,那四角的楼面不是金子铸就的也差不多少。除非市政府涉及到整个城市形象或者其它根本利害的大项目,绝不敢轻易拆迁改造。深圳当然没有这种包袱。

其实比起临街商铺的繁荣光鲜,一墙之隔的里弄就有很多低矮破旧的石窟门老房子,这些倒是迫切需要改造。不信你往浦西高楼大厦不临街的窗户外面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但是这种改造无法盈利,也不会直接影响城市形象,以市场经济见长的上海人就不暇一顾了。

关键词(Tags): #杂谈
家园 肯定会削到建筑的

不知您是否对上海熟悉,以上海的建筑密集度,建25米弧长右转车道,多数情况一定会削到转角的建筑。而不影响到现有建筑的路口基本上都是早已改造好,有右转车道的路口。

另外,您低估了资本的力量。举个真实的例子,静安区新闸路延平路交界处15年前是一个木材市场,迁走后规划是建立一个花园。但是有资本的力量介入,后来这块地开发了房产名字叫做“云和花园”。规划定下的公益项目都能被资本篡夺,即便不直接影响转角处的物业,仅仅影响了物业前人行道上街沿,资本力量一定会让政府付出对价,500万一个路口只少不多。

家园 给您提三条补充,

都是针对第一条的。

第一是老城改造与新城扩建,要多采用“家乐福”(大转盘)。大转盘的效率,不会比红绿灯低,不会比单设右转通道低。而且可以形成广场文化。参见大连老城区,当年俄国人请法国人做的规划。

第二,使用单向路,尤其是使用只允许右转的单向路。表面上看,有时一个左转就可以到达,结果却得绕一口字型;但其实从效率到成本,都会得到优化。

第三是引入数理优化。当年有很多人对数理优化的作用存疑;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曾对大连的交道道路进行过系统性优化,口碑甚好(广告),“十年不堵”。在哪里开设新路,在哪里设转盘,在哪里设红绿灯,新路建城后会不会将老路的拥堵转移到新路,等等等,与其拍脑门,不如有一个可追溯、可调整、可扩展、可持续升级的模型来指导。

家园 忧国忧民,花之
家园 政府只管基本面

在资源上不支持小车,保住两个基本面:

一、公交,设专用公交车道,或象杭州加隔离外车不可入内,或象成都公交车上设摄像头拍到就罚

二、设置自行车道、自行车停车场,鼓励市区短途是用自行车

小车么,土地就那么多,道路就那么多,你想挤就去挤,“市场化”,政府在有富余资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修路,但不保底

家园 北京的大转盘基本都是带红绿灯的,环岛拆了改十字路口的也有

当然拆改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反正地名叫XX环岛,其实没有环岛

也许北京的转盘不够大?

可要是得够大,拆迁费可得飞涨!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

家园 现在拥堵的路口修好了,原来不拥堵的路口反而会拥堵起来?

把所有节点全打通,投资就要上去了。设计通行能力不是没有根据的。还有比如说小路,本身的容量就小。

不削减总流量,很可能就是这么个结局,修不胜修,意义不大。

家园 数学问题,把道路拓宽一倍是不是车流量也提高一倍

这在最简单的模型里是正确的。但现实中的车流问题是交通瓶颈不是道路不能容纳车量的问题。多一条车道,车流速度并不会提高多少。以前要5公里时速右转的,多了右转道还是要5公里时速右转。不会升到10公里。要上到10公里时速,行人被撞飞的可能就不只提高一倍了。要上到15,20,斑马线就和生死线差不多了。车道多其实只是提供更多缓存,减少聪明人最后一秒才减速挤进右道对中间道的车速影响。穿马路的行人才是最大的车流瓶颈。现有道路要提速,把人流,车流分隔的立交桥作为最常见的选项,当然不是拍脑门拍出来的。

家园 这种事情上日本倒是个不错的学习对象

公交以轨道交通为主。最繁华的几条轻轨和铁路线,高峰时每3-4分钟一趟车。高峰期间每趟8列车皮,一列车皮150人计算,一趟车一千两百人。一小时就是将近两万人。这种运力只有轨道交通能作到,而且还避免了红绿灯的拥堵。日本几乎所有企业,机关,政府部门等,如果你选择公交上下班,报销月票。开车不管。以私家车去解决公交问题就是缘木求鱼。

另外,伦敦所谓的治理市区拥堵办法就是收费。如今已经达到开车进城一次10英镑的程度了。

家园 只有假设其他部分通行能力富裕,扩拥堵路口才有效果。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三峡水库把水挡住了, 下游不发水灾,三峡畅通了,下游就发水灾了,坚持一路修下去,投资需要上一个数量级才行。所以绝不仅是拥堵路口的问题。

家园 好像德国就是这样,右转或左转必有专用的车道。

但恐怕只修几个路口不解决问题。

家园 哈哈,您是说上地环岛吗?

我不会开车;从外行的角度看,是真心看不懂北京,那不是一般的粗糙。

家园 中国的人口密度对通勤压力是很大的

记得日本以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计的大城市人口密度(东京都/大阪府)是不如北上广的

北上广的道路长度/路网密度也是落后很明显的

以上有过报道,数据应该是基本正确的

最近十多年北京上海以及国内其他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还是相当快的

不过...高峰挤起来也是要命的

热线的高峰发车密度已经基本达到前车出站后车进站

以上大体意思

是只学习日本恐怕不太够的

家园 有车常开车的表示支持

这才是政府要做的正事

什么收取牌照额度费、单双号限行,再提议什么收拥堵费、外牌进城费,都是私心:限制别人、方便自己,再打着改善交通的幌子捞一笔。

家园 说的是。车很便宜,但道路和停车场地是稀缺资源

应该按奢侈品对待私家车,或者可以把税加在油里面,油价涨个10倍20倍之类的,让开私车出行真正变成很奢侈的事,把收上来的钱投入公共交通,让人人都爱坐公共交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