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马前卒:长征八十周年总结 -- 万年看客
很明显,你没有真正的看马前卒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内容已经解释了中国革命的很多根本问题。
首先为什么会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有红军,为什么会有中国革命,马前卒的文章一开始就讲清楚了:因为在地主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多重压迫下,太多的人吃不饱饭,对那个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充满了彻骨仇恨。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反抗像野火一样此起彼伏,根本压制不住。
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不是没经历过重大损失,从党首瞿秋白向忠发到普通党员都被国民党和各个军阀大量处决。多支军团级的部队曾经被成建制消灭。(马前卒在文中着重写了寻淮洲率领的十军团,寻淮洲是当时唯一一个比林彪还年轻的军团长,军事指挥能力非常强)但是中国革命从不曾完全失败,人民从未停止反抗。
长征胜利的真正意义,不是占领了陕北或是哪块具体的地盘,不是扩充了多少军队(实际上红军丢掉了大部分地盘和军队),而是在党内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锤炼出了一批坚强团结的干部,从此中国革命运动就是不可能失败的了。实际上,国民党和各路军阀对陕北的进攻在1936年就已经失败了,陕北根据地也大大扩展了。那时离日本侵华还有一年的时间,你怎么就有把握说,没有日本侵华,中共和红军就会被消灭呢?实际上仅仅十年后,胡宗南以十倍的兵力和物质力量,不但未能消灭彭德怀,还被打出了解放区,甚至彭德怀部队在后期主要是由国军俘虏转化的解放战士组成的。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在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面前,简直就是个送兵送枪送地盘的小丑角色,你凭什么认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能被这么个货色消灭呢?
isis的精神支柱是彼岸天堂,共产党是人间天堂。对物质力量的掌握从根本出发点就不一样。何况毛泽东又不是没丢过井冈山。isis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失败,共产党第一步的基础是旧中国秩序的崩溃。这里有相似之处。但肃反整风是为了建立人间天堂,而不是彼岸天堂 这就是下一步的根本区别了。张国焘肃反不是根据古兰经,是根据共产主义的可行性。
豪密是总理(伍豪)编的电报密码,设计思路比国民党的高的有代差,以至于国民党对红军密码根本摸不到头续,而红军能快速破解对方密码。可见一代tg极为重视现代科技,能搞两弹一星绝非偶然。
马文点出了信仰的物质基础,长征及中国革命的必要和必然。
马前卒其实代表一种越发明显的潮流,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国革命真的是正义的和进步的,课本没有骗人和遮掩,而就是字面意义。十几年前普遍对欧美有着迷信的仰视同时对中国的近代道路选择强烈质疑,网上流行炎黄类揭秘类的文章,这些人现在还把持着大专院校和媒体并影响中央决策。但是近年渐渐出现了更加客观的视角,取代以前的叙事而赢得广泛的赞同。这是一批人,不是老马一个。这些新视角的力量恰恰不在于中国是胜利者和获益者,而在于比前后三十年叙事都更广泛的视野。具体来说,分析上把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结合,东西方历史和现实相对比,并把最新的人类进化史甚至自然气候的影响加入考虑。比如易中天也算比较新锐,虽然他写的南北朝历史加入了与后罗马历史的对比,但还是从皇权宦官外戚世族平民的传统视角分析力量消涨,没有对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的分析,忽略了汉末和罗马后期周边游牧民族纷纷进入铁器时代的大背景。在阅历上很多人有国外国内前后三十年的多重经历,大量接触了国外信息,使得他们的对比分析有很强的力量,由于现在中国人大量出国,他们的分析可以得到印证。观点上,他们是五毛美分的共同敌人。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成为一个不断缩水的池塘里的又一个超霸还是趟出新路?这些日渐流行的新观点将在今后掀起更大的波涛。很多人都曾在这里驻足,这应该是老铁的荣耀。
是不断传递的光明和希望。
Isis干了什么?
不要听别人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中国落后弱小,同时内部矛盾已经到达极点,而以老蒋为代表的统治者们既不能安内也不能攘外。正因为这些原因,红军才会出现和发展;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已经完成工业化、急需对外扩张的日本,一定会侵略中国。
老毛在年轻的时候就断言: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
结果1937年日本大举入侵,和老毛“二十年内”的估计差了才一年——预见性是最能体现思想的价值的
日本人不入侵?东北日本人31年就占了。怎么可能乖乖停下来,日本入侵中国,只有早于晚的问题,根本没有日本不入侵中国的问题。
再说,红军长征胜利是36年的事情,在西北和张学良杨虎城结成三位一体也有一年多了。这种红军和地方军阀的结盟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红军只有展现了不会被老蒋消灭的实力,军阀才会与红军结成政治联盟。这时候,37年全面抗战还没打响呢。老蒋也早就清楚他消灭不了红军了。张学良知道老蒋一面要他剿共,一面自己和红军谈判,这可是西安事变的诱因之一。
老蒋刚和红军谈判时候的条件是红军编制3000人,师长以上军官全部出洋,一年以后回来“量才适用”。山城堡打完,这个编制后面就加了一个0。这种谈判,都是以实力作为基础的。
一年时间能做什么?
摄影家纪录片导演左力的选择是,用 374 天时间徒步 12100公里,重走红军长征路,身体力行地向80年前那群用脚步丈量信仰的英雄致敬。
日前,左力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做了题为《一个人的长征》的精彩演讲。
讲到这一段时他哽住了,花白的头发剧烈抖动。
“我在若尔盖草原班佑村见过一座红军雕塑,我知道这个雕塑背后的故事,因为1995年我在王平将军家里听他讲起过这个故事。老爷子回忆说,当时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突然彭德怀来找他,说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 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远远看见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他当时勃然大怒,走过去就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 700 多个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王平将军讲到这里时老泪纵横,他说: “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都不飞,鸟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
还有一组数据。红军军团长一级的平均年龄为25岁,一线作战的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为20岁,14岁到18岁的红军小战士占60%。所以,长征还是历史上罕见的青年血脉贲张的历史事件。那一代年轻人虽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富足、这么安宁,但是他们背负着光荣和梦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脊梁。我们虽然成不了英雄, 但可以成就英雄的梦想我在这一路上,依然能感受到长征的影响在今天的延续。
在江西于都,我遇见了一位老大爷。那天我到邮局盖邮戳, 老大爷得知我在走长征路,就对我说:小伙子,你盖这个邮戳不顶事,这邮戳上没有“长征” 两个字,我们县里邮政总局的邮戳上才有。老人把我带到邮政总局,补盖了那个邮戳,然后他一直把我送到于都河边。 当我迈步出发时,他突然在背后说:“小伙子,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上路的,路上 300 米倒一个呀。你今天是去看望他们的,是去祭奠他们的呀!他们都会来帮你的,你不用怕,大胆地往前走吧。”我当时听得热泪盈眶,我甚至不敢回头再看大爷一眼。但大爷的这句话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让我难忘的还有一位藏族大妈。我在她家里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要走的时候她突然问我:今天是中秋节,你吃月饼了吗?我说没有。大妈二话没说,跑到厨房里切了一块三角大饼,煎了一个鸡蛋,一路追出来塞到我的包里,然后拍着我的后背,说了一句让我温暖一辈子的话:“你饱饱地去找红军吧!” 我这一路,很多朋友发短信问我:左力,你想找到什么? 你真能找到红军吗?快到终点的时候,我发了一条短信回答他们:红军真的还在,红军就在我住的家家户户的枕头边, 红军就在这些大叔大妈塞给我的大饼鸡蛋里,中国百姓最温暖的情怀就融化在长征精神里。这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
=======================================
中国百姓最温暖的情怀就融化在长征精神里。这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
什么是长征精神?
救苦救难,救国救民,击碎黑暗,带来光明。这就是长征精神。
这是中国的光辉,人类的星辰。
这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
不要说什么张学良脑子发热,不要扯什么偶然事件救了共产党,小张必须服从地方军阀的历史行程,他不抓蒋介石才是小概率事件。换了他爹张作霖处理同样的局面,怕是下手还要再早一点。
先不说张学良,几百年前的吴三桂为什么主动造反?为什么造反后会主动出击?第一个原因是清朝即将巩固中原,如果等大清再搞定西北(噶尔丹)和东南(台湾),必定要来消化自己这个旁系军阀。第二个原因是他这个最强的外系军阀被封到了最穷的云南,财政上靠中央支持才能养兵。
所以,只要清朝皇帝翻脸,吴三桂闭门自守也当不成西南王。与其守上几年,等部队拿不到军饷自行溃散,不如提前打出去,起码手里还有主动权。
【历史⑨课】中国历史地图の重绘详细版
吴三桂起兵形势
军阀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到了民国中期,只要国民党中央军决定“毕其功于一役”地剿共,剿共区域内必然有军阀会反蒋,而率先反蒋的军阀肯定是对地盘控制最弱的那个。为什么呢?首先因为中央军剿共之后一定会去收拾他,其次没有固定地盘的军阀要仰赖蒋介石的财政支持,所以屡屡被赶到剿共前线。这样的军阀死的最快,怨气最大,危机感最深,也没有守住地盘慢慢发展的退路,当然会选一个好机会拼死一搏——我说的不是张学良,而是蔡廷锴、陈铭枢。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十九路军的独立建国事件:
……此时中央红军尚有5万骨干,如果积极配合十九路军,完全有可能打破蒋介石的封锁,甚至可能直接重创蒋介石政权。但是,当时毛泽东并不在红军领导层,博古李德等高层领导战术上崇尚硬碰硬,战略上拒绝和十九路军合作,坐视蒋介石镇压福建事变再回来围剿,浪费了最后一次立足南方的机会,只能选择战略转移,走上长征之路。
这和张学良的反戈一击像不像?都是国民党全力剿共,都是调集兵力企图一举全歼红军的前夕,都是在蒋介石的背后狠插一刀,都差点带来国民党的总崩溃。之所以两者这么像,是因为军阀的想法都差不多,在类似的环境下当然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十九路军本来是参加北伐的粤军,南昌起义的时候还差点被共产党拉走一部分,但很快被老领导陈铭枢带到了福建,名义上服从蒋介石,算是勉强有了个根基。中原大战前后,蒋介石只控制四大集团军之一,西有冯玉祥,西北阎锡山,西南李宗仁,哪个都有可能要他命。所以蒋介石给十九路军的待遇还不错,十九路军先后在济南打败阎锡山,在湖南打败李宗仁,在郑州顶住冯玉祥,巩固了自己中央系支流的地位。但紧接着就被调到江西剿共——打的很艰苦。陈铭枢在回忆录中这么写:
红军这边的记录,就是著名的“高兴圩大战”。毛、彭、林精锐尽出,企图一举吃掉十九路军,结果啃了硬骨头,损失三四千人没拿下来。而蔡廷锴也死了2000多老兵,伤了元气,赶快退走。但没等十九路军恢复过来,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被调到上海打日本人,打的依然很凶,以至于在中学历史课本能占大半页。等到蒋日和谈,十九路军回福建,任务是从东面继续打共军的中央苏区。打到1934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掏空家底准备干掉共产党。就在这关键的当口……十九路军反了!
十九路军为啥反?因为蒋介石始终无法把这支粤军“中央化”,而十九路军也始终视自己为一个独立的军事团体,有资格占一个省割地称雄。
十九路军内部尤其是“三巨头”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之间有着紧密的“个人关系”。十九路军上层除戴戟(安徽人)等少数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广东人,而且蔡廷锴与区寿年、沈光汉、谭启秀等几位师旅长还都是广东一个县的(罗定)。早在1907年,陈铭枢与蒋光鼐就一起考入广东陆军小学,为该校第二期同学。后来两人又一起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和保定军校。长期的同学和共事,使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陈铭枢对蒋光鼐一直以兄长视之。大约在1917年,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已相聚于林虎部的“肇军游击第一营”。此后,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十九路军的前身虽然屡经改组,但军官们始终保持紧密的个人纽带。到1927年宁汉分裂时,十九路军的“团体”意识已相当强烈。
地域关系的欠缺以及陈铭枢的思想复杂也是十九路军与蒋介石关系中的隐患。十九路军是以广东人为主体的军事集团,亲历福建事变的陈祖康甚至断言十九路军“绝对不信任广东以外的人”。蒋介石对陈铭枢的粤人身份也有疑虑,怀疑他已成为粤籍元老胡汉民在“军队之人”。与蒋光鼐、蔡廷锴等较单纯的军人不同,陈铭枢兴趣广泛而思想复杂,这也不利于维持他与蒋介石的关系。
这样一支自成体系的部队,和蒋介石粘在一起只能靠利益关系。蒋介石看重他是因为始终有强劲的外敌,十九路军则需要从蒋介石那边拿到财政支持。现在蒋介石已经压倒了冯、阎、李各路军阀,与日本人谈了和平协议,只剩下共军还没摆平,眼看就用不着旁系军队帮自己打仗了,再加上十九路军一贯相对左倾,陈铭枢蔡廷锴终于下定了决心。就在第五次围剿的高潮阶段,十九路军作为最靠近共军的围剿部队,果断割据福建,反蒋独立建国。他们成立了一个“中华共和国”,最高政权机构是“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执政党是“生产人民党”,以陈铭枢为总书记。国旗是红蓝两色中间夹着五角星,意思是老子不国不共,算独立势力,希望能在国共之间左右逢源,起码也要待价而沽。
当然,左倾的军阀也还是军阀。对于十九路军要给自己刷一半红漆的做法,蒋介石在军事上全力对付,政治上则远不像对红军那么重视,甚至可以说鄙夷,颇有“别给我装了”的意思:
“此次师出无名,其军心必动摇,干部钱多,必不如前之肯牺牲”。——《电呈预防西南异动及应付闽变之刍见》
所以,推断十九路军为什么独立,意识形态是一方面,归根结底还得从军阀利益上分析。这支部队离开了自己起家的地盘,很靠近蒋介石政权的统治中心,又不肯融入中央军体系,当然担心蒋介石击败红军就来搞自己,造反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他们和吴三桂一样,都未控制能自筹军费的富庶地区(福建为穷省,每月仅从广东方面就接受20万银元的接济),都没有闭关自守的选择,所以必须选对手最脆弱的时候,主动出击以求挽回局面。这就是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的根源。
看了吴三桂和陈铭枢这两个前辈,张学良的选择就很顺理成章了。东北军也离开了起家的地盘,西北的地盘也不足以养兵,国民党还赶着他们去剿共,矛盾本来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偏偏共产党还很扎手,先是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狠揍过东北军,然后徐海东带25军过路也在东北军身上刷了1000多条枪的装备,最后中央红军到陕北,四战四捷,吃掉东北军3个师,中央军直接就砍掉了这三个师的编制,停发军饷。(东北军总共只有十几个师的兵力)换了你是张学良,你反不反?如果共产党不进攻,你会不会主动打红军?蒋介石跑过来威胁你,说不剿共就交出地盘,你抓不抓他?
王以哲,何柱国这些高级军官认为,现在东北军没有地盘,补给军费全部靠南京提供。中央提供给东北军的军费很低,一个师仅有3万元,大约是中央军一个师的四分之一(中央军整编师每月军饷12万)。之前老萨在说杨虎城因为对冯玉祥提供军费不满,导致杨冯决裂的时候曾经分析过:一个师3万元的军费顶多只能保证士兵军官吃饱肚子,加上给与少量的军饷。这点点军饷用于士兵养家是肯定不够的,也造成了东北军家属几乎无法生存,境遇极惨。东北军士兵一方面因为不战逃出东北老家,被全国舆论抨击,造成全军情绪极为低落,另一方面由于随军家属无依无靠,更是兵无斗志。
最后还要回到毛选第一卷的总结:
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怪现象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其实类似的事件之后还发生过一次——高树勋投共。那是1945年9月的事情,日本刚刚投降,国民党对共产党还有绝对优势,不是1949年大决战后望风而降的状况。但国民党为了反共,更为了消耗其他军阀,逼着老西北军打头阵,企图让华北解放军和这些杂牌军同归于尽。结果高树勋没地盘、没出路,没补给,果断带着新8军和上万地方部队投共,刘伯承因此痛快淋漓地赢了一仗,吃掉了高树勋的上司孙连仲。
总而言之,红军之所以能在旧中国站住脚,原因不是西安事变之类的偶然事件,而是因为红军看准了旧中国的社会结构,通过科学分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长征后,红军被四五家军阀三面包围在陕北看似凶险,实际上在政治上很安全。无论蒋介石在哪个方向策动剿共,被送上来当炮灰的地方军阀都必然和中央军发生矛盾,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军事冲突。有十九路军的例子在前,只要东北军或其他军阀还占据着西北地区,我可以推断,就算没有一个西安事变扣住蒋介石,XX事变也是迟早的事情,比如说入晋的中央军就绝不会与和阎锡山长期“和平共处”。所以,在远离蒋介石统治中心的西部地区,蒋介石通过“围剿”来消灭红军是不可能的。
我记得在毛的选集里毛有个相反的假设,就是假设国军做类似这样的长途转移,结论是一定被很快消灭掉的,理由是他们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红军为什么没被消灭?
这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用毛自己的语言讲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因是到处都是干柴。自己看斯诺的一本图集,里面普通民众的生活可以说就是赤贫,红军到贵州时候,就有一个家里大姑娘都没裤子穿的事。。而上海一夜的气候骤降,早上就多个不少冻死的人。。而遇到灾荒与水灾,死的人更是没法统计。。插个草标就卖儿卖女的事情当时就是常事。。。而另一方面呐,资源高度垄断,尤其是当时社会经济严重依赖农业,而最关键的土地资源,按后来阶级的划分,贫农比重最大但土地最少,而地主尤其是大地主,垄断性的控制着土地资源。。。这个时代背景下,加上国家积弱,西方列强对国家命脉强势干涉控制,国家外被列强控制,内被军阀割据。。所有的重压都压在最底层民众身上,红军为什么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不怕打败仗,始终有那么多不怕死的人,重要的原因就是压迫太狠,剥削太重了,不平等性太过了。。。好多国军被俘摇身一变就成了铁杆红粉,看其原因再朴素不过了,红军官兵平等不打骂士兵,红区干人会分土地,红军反对剥削压迫。。。
就是后来放在解放战争,更是如此。没有土改就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到了战争中后期,到处都是变红的白军拿着白军的武器到处追打白军了,焉能不败!一败就崩,一走就逃,让这样的军队做个类似红军的大转移?!
军事实力上,国军早就占有了绝对优势,也有过消灭红军主力的机会时机。但会不会彻底消灭红军,自己觉得不会,看看陈毅粟裕他们后来的情况,最残酷的清洗与镇压,而且不是短期,而且是长期的扫荡,结果怎么样? 消灭了吗?这帮人,宁愿饿死烧死,也要搞‘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还有渡湘江时被俘扯断自己肠子的将军,还有不愿被俘自己跳崖那个毛的恩师,就是书生出身的诗人也选择被杀。。。这些“火种”会自己灭吗,不会呀!!
国军彻底消灭红军另一个方式就是去柴,但从第一次国民革命分裂开始,国军注定就没有彻底去柴的本事,就是解决土地问题。。具体可以参看毛选中毛的农村调查报告,国军政客将领们不可能来反对自己的既得利益。。。等他们到台湾了,反思后重视了,加上一是外来的本来没土地,二是从大陆带的钱够用,用赎买的方式,成功在台湾搞了土改,自己看,台湾闹红没闹起来,这是最关键一招,而且后来抓住时机,在现代工业转型上早大陆很多年实现了跃进,改开初期,这也是许多人怀疑当时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国军在大陆有二件关键的柴没解决,一个就是土地问题,蒋政府执政多年,尤其抗战时期更是有核心的位置,那怕是借鉴当时TG的减租减息民主改革等方式,在抗日的大前提下也会归拢民众人心的,但没有吧,反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防民如同防水,抗战一结束,到处都闹接收大员,掠夺财富,而且类似TG的土改他搞不了,台湾方式的改革又没那么多资金,更要命的是他自己依赖生存的就是这帮土地垄断者们的支持,外呐,要听欧美的。。撑到头,别的不敢说,土地这事上,蒋自己没招,就是当年把红军主力都通通收拾掉了,就靠陈毅粟裕这种人物一样会闹大。。。
还有一个柴就是军阀割据,蒋的历史作用中,他在这方面是有建树的,大小诸侯灭了不少,但红军长征时期,红军的行军过程中是主动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的,而蒋呐,也充分在过程中表演了借刀杀人的技术,演变到最后就是逼出个‘西安事变’。。他这辈子,保中央军消耗杂牌军的习惯一辈子都没改了,也造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TG大小军事将领士兵里好多原出身是原杂牌地方军的,更让人奇怪的是,原来在国军系中各种不服气和设防,一转红就铁杆,吕正操将军老年时曾跑去看张学良的谈话建议查来看看,估计基本都是这种套路,最根本的是立场变了。
再回到现实中,假如还是同样的红军,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有可能存在吗?
自己觉得不可能了,最根本的是土地问题解决了。
就是现在在世界范围内,闹毛派有些气候的国家,基本都是有土地问题存在的地方。
问:如何评价现在大规模的纪念长征活动?
官媒、电视,铺天盖地的纪念活动。是我自己的价值观出问题了吗?我以为,自己人打自己人,永远没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看到电视里小学老师教孩子们读《飞夺泸定桥》的课文,其实,莫名的怒不可遏,感到深深的被冒犯。
答:对,就是你的价值观出问题了。
首先,“自己人”这个概念是通过利益共享、互惠互利才形成的,不是靠什么血缘关系来的。亲爹亲娘出生就遗弃你,养父养母艰难打工把你养大,这时亲生父母找你要钱,不止要你自己赚的钱,还要你养父养母那一份,谁才是自己人?
1000年前就有人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饮酒数行,(方)腊起曰:“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于汝甘乎?”
皆曰:“不能!”
腊曰:“靡荡之余,又悉举而奉之仇雠,仇雠赖我之资益以富实,反见侵侮,则使子弟应之,子弟力弗能支,则谴责无所不至。然岁奉仇雠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于汝甘乎?”
皆曰:“安有此理!”
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夫天生烝民,树之司牧,本以养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无愠乎?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曰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如何?”
皆愤愤曰:“惟命!”
“天下国家,本同一理”,这里的国家是指“国”和“家”。后面话的应该不用翻译了。总之,方腊同志的演讲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水平上又进了一大步,普适性和动员力都很强。
陈胜吴广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只是说:“凭什么你们垄断富贵的资格?”,和现在骂政府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差不多,无非是抱怨“为啥不是我(们)”,很难超越小集团利益激发共鸣。方腊则跳出了个人利益,以平民代言人的立场列出了政府(统治集团)的合法性标准——收税(租)是否太高,对平民暴虐不暴虐,生活是否过于奢侈,以及拿了这么多税能不能打败外国侵略者。一条条数下来,政府得分为负数,所以方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其实这几条标准已经很接近于现代“主权在民”的概念,以至于一度被收入当代的中学课本,当然用来衡量民国政府也很合适。
那么,民国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呢?政府和地主拿占有了绝大多数剩余产品,军阀政权对平民的态度和土匪差不多,少数人把这些剩余物资换了外国商品和毒品,在上海南京营造了貌似繁华的现代生活氛围,你要是没资格挤进这个小圈子,有啥资格说自己和他们是一家人啊?而且这个统治集团还打不过帝国主义,一方面继续向日本付出庚子赔款,一方面隔几年要割一块地求和,实在顶不住了就炸开黄河大堤,淹死上百万农民来回避战斗,这用方腊的标准衡量也是负分啊。你拿他们当自己人,几亿农民知道吗?答应吗?
更何况你用热脸去贴他们,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是一家人,你知道这些“亲戚”怎么看你吗?今天那些勾结地方官员炒房价的开发商也是中国人,你饿肚子还房贷的时候有没有到他家里去吃宴席的资格?
所以,打这种负分的政府不仅不丢脸,还可以理直气壮地骄傲和自豪,因为就算造反者不能建立一套新的公平制度,起码也给人民提供了选择机会。而共产党不仅带着人民造反,还要共享土地权益,剥夺少数人占有的剩余产品搞工业,拿回海关控制权保护国内产业链发育(最大的革命成果之一!)。这远远超越了方腊和其他农民领袖的思想水平,当然是光荣伟大的事业。长征是这个事业的转折点之一,应该堂堂正正的纪念。
但是,在反对错误立场的同时,我还是要有限赞同你的观点——现在宣传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从央媒到地方,从军队到民间团体,对长征的纪念几乎可以总结为三个词:“比惨”、“斗狠”、“猎奇”。
所谓“比惨”,就是说长征多么艰苦,沿途战斗多么惨烈,各地的红军陵园有多少尸骨云云。最近很火的那个做选择题的小游戏也属于这个范畴。
所谓“斗狠”,就是像题主说的那样,片面夸耀泸定桥、娄山关、金沙江上的战功,说红军战士有信念,有勇气,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那些废柴军阀。
所谓“猎奇”,就是一路上和牧民酋长搞外交,和活佛聊天,打土豪吃肉,用了什么奇谋诡计骗过敌人,又在何处缴获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以至于得出“天助我也”的潜在结论。
这三条可以概括95-99%的长征纪念内容。但问题在于,这三件事自古以来就不缺。谁都知道成大事的人必然要经过苦战,必然要有超人的悍勇,也必然要靠运气。刘邦如此,朱元璋如此,成吉思汗和皇太极也如此。你靠这几点当了皇帝,一样要和士大夫、军事贵族、皇族外戚共治天下,一样是剥夺平民,奉养少数统治集团,等到锐气过了一样要对侵略者低头。新朝兵强马壮,大军路过荒村野店,路边的百姓除了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外,难道还能有别的想法?那些把唯一的儿子送去当红军的农民,那些在红军离开后被屠杀的苏区百姓如果看到今天的长征纪念活动,又会如何评价?
归根结底,长征是造反,更是革命,是为走到绝路的中国农业社会争夺翻身的机会。所有对长征的纪念如果不从这一点出发,不谈红军带来的公平正义和发展机会,不谈阶级斗争激发出来的民众力量,最终都会沦落到封建王朝的颂歌水平,最多也就是陈胜吴广式的小资产阶级奋斗史,还不如《红与黑》有教育意义,不如方腊演讲的境界高。从这个角度说,拥有现代民权意识的读者厌恶当前纪念活动的主基调,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理解。甚至对于各家媒体故意忽略长征的本质,不提长征是为了搞社会革命,不说长征是为了摧毁代表少数人的政府,我也可以理解,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么……
说实在的不是很懂中共都统治这个国家67年了,居然还没有一个军队与地方顺利衔接的程序,而总是给人一种军人回到地方与地方的人抢夺职位的感觉。
安置军人转业再就职的地方工作人员也非常抵触军人。
如果有一些部位和工作岗位规定必须是当了兵的人才能做的话,应该可以比较顺利的过渡。
这附二才是点睛之笔,让人忽然之间开阔视野。好好。我宝推。我上花。
一切有才华有良心的学者都会走到这条路上来。
这不是什么不可能事件。何况tg还不至于一般农民起义,外有共产国际,内有受过西方教育的精英干部队伍。
但是弄到长征的地步,已经是李自成后期的姿态了。而蒋也不是土皇帝,算是各路争雄霸业中的佼佼者,已经收拾兼并了大量杂牌军阀。
tg有草根革命的思想武器与极端组织路线,但是蒋也有外援,美国与苏联都将其视为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因此蒋的资源是tg无法比的。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更类似于三国时期。只不过蒋已经基本上完成全国霸业了,而tg正在从太平天国的阶段进入李自成刘宗敏在清军入关之后的阶段。而二十世纪与满清入关的年代最大不同是西方列强的存在。而中国的现代三国因此就变成了列强势力较量的直接结果。不论是日本的入侵还是日本的败退,中国的战场影像只占一小部分,而没有决定意义。
但是列强的较量对于争夺霸业的“诸侯”来说却有决定意义。tg在二战后与南京政府形成鼎足而立的姿态,只是从各路“诸侯”自身的能力角度去总结反而是违背了tg喜欢高举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