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连贝类海鲜补全 -- 燕人
我八二年初就离开大连了。我在校时对大连的焖子情有独钟,煎得焦黄的焖子放些大蒜水及佐料,似乎百吃不厌。
说到海鲜,忍不住凑几句。
大连的海鲜印象最深的是生拌海参和炒海肠,最早都是在大连吃到的。
离大连很近的丹东也有不少特色海鲜。最有名的就是大黄蚬子,其它地方比较少见。个头很大,肉质饱满,味道鲜甜,就是沙子和淤泥太多。小时候价格只有几分钱一斤,或者是赶海自己去滩涂来踩,现在价格那是相当的高,而且已经成了地方海鲜品牌。过去都是煮熟了剥出来反过来反复洗,然后拌着吃。现在不知道怎么搞的能把活蚬子的沙子去除干净,大多是烧烤来吃,绝对鲜美,尤其蚌壳烤开后里面那一汪汁水,实在是太鲜了!
另外特色的还有生拌鲜海蜇,虽然现在其它地方也有,但我记得在丹东八十年代就开始这么吃了。另外有一种虎头蟹也很有特色,个人感觉味道比飞蟹和赤甲红更鲜甜,尤其是其膏,比飞蟹的膏好吃的多。可惜虎头蟹季节性太强,离开家乡后基本没再吃到,想啊!
这玩意又很寒。。
肯定是摆拍。不过挺正常的画面,看文字和瓶子是白葡萄酒,海鲜配白葡萄酒是正常搭配。
应该不是去的黑店。
77,78年的时候,我住在金州农村的姥姥家,阳光灿烂的冬日中午是吃海蛎子的好时候。市场上5毛钱可以买一篮子筐的带壳海蛎子,约有10公斤,我能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拎不动那个筐。我的姥姥,坐在院子里,总是在南墙根下,一堆蛎子壳傍边,身侧石头上摆着2个玉米饼子,身前摆着一筐海蛎子和一个刨海蛎子专用的尖嘴锄头,锄头用于把互相长在一起或者粘连在一起的海蛎子彼此分开。带壳的海蛎子被我姥姥称之为蛎头,里面的肉被称为蛎子,最中间蛎子的内脏被称为蛎黄,类似于鸡蛋黄的称呼吧。在刨开彼此粘连的海蛎子之后,她左手拿起一个蛎头,右手用一个薄片似的锥形铁片一扎一撬就打开了蛎壳,然后顺势一刮把里面的肉和着汁水一起放到嘴里,吃上一会可能感觉有些咸,抓起身前的玉米饼子咬上一口,压压咸,蛎壳则被丢到身边的壳堆里,那个壳堆从我记事起就存在。这样周而复始,可以吃上1-2个小时,直到她解馋为止。当时吃不完的则抠出来放到碗里,留着下顿做疙瘩汤之类的。
晒着中午暖暖的阳光,品尝着鲜嫩的海蛎子,其他的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干,真是冬日里最惬意的时刻。可惜她老人家早已经离开了我们,和冬日里的海蛎子大餐一样都是留在记忆中的一缕阳光,想起来总是暖暖的。
我姥姥年轻的时候自己到海边礁石上去刨海蛎子,带着2个玉米饼子,在海边现刨现吃,吃饱了刨一碗海蛎子肉带回家做汤。岁数大了,就不去自己刨而是买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