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西医论战攻略(1)中药到底做不做临床和毒理实验 -- 花大熊

共:💬99 🌺14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赚了
              家园 快点拉票啊

              尤其是和MM拉票,还是很重要滴

          • 家园 有细致化、系统化啊

            西医的方法是还原论,认为治病靠单一的有效成分,所以细致化、系统化的方法是毒理实验。

            中医的方法是整体论、系统论,所以细致化、系统化的方法是:诊断如何辨证,下药如何对症,药如何君臣佐使,细致到多少克、产地、给谁吃、什么时机吃等等。

            最可怕的是“中成药”注射液这样的,按西医的方法论看病、却注射中药,在西医、中医都是大忌。又不像几十年前的“中西医结合”那样以治病为目标,还比较负责。现在是以谋财为目标,天天上演的谋财害命啊!

          • 家园 是啊,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这一代从业者的身上了。

            中医从来就不是罪过,它的原罪是带了个“中”字。如果把中医过继给“美”医或者“欧”医,那些拼命反对中医的人肯定又是另一幅嘴脸。

            现在中医最大的幸事就是,国家和一大批有识之士开始认真全面思考中医,我想在我们有生之年一定能够看到中医话语权的回归。

            • 家园 欧洲一样有传统医药,别以为光中国有。

                美国历史太短了,所有历史较长的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欧洲也有,流传最广的是放血疗法,还有用嗅氨水让昏迷病人苏醒。

                没见到中国人学西医把这些也学来,西医也同样把这些无效或证明对人有害的医药抛弃掉了,这与民族、国家根本无关。

                没见到化学、物理等还要搞个中国的理化来保护。

              • 家园 上次是不是你说的?不要分中医西医了,直接一个“现代医学”

                就没有什么好争论了。(忘了谁说的了)。我觉得这也是个方法。就怕有人觉得吃亏了,又来个“现代医学”PK“中医”。

      • 家园 花!这样的文章对于破除迷信有很大帮助!

        真正要“消灭”中医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连中医支持者最讨厌的方舟子,也不敢公然叫嚣要消灭中医,新语丝上面,比方激烈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往往某些中医支持者一发谬论,就连最温和的改革派,也受不了,他们往往无视科学,无视事实,只相信眼前见到的,或者根本就是臆测,所以我说,亡中医者,就是这些不懂装懂的人!

        中医有自己的长处,但是短处也不少,在民智已开的今天,其短处基本是藏不住的,就拿病理术语来说,哪个中医可以无视现代医学带来的冲击?居然还有人说“真正的中医根本不尿现代医学的那一套”,就说古代的名医,难道是闭门独自研究的,从不与外界交流?传说叶天士为了研究治疗鸦片烟瘾,自己吸上了大烟,这鸦片可也是外来物种,要是不交流,《黄帝内经》能告诉他鸦片瘾的症状么?

        还有什么中医不能量化,不能套用“科学”的标准来检验,这是实际情况还是推脱之辞?中医从来就不是不可检验的,也不是没有标准的,阴阳平衡,五行相克是不是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过时了,被证明是不适合这个时代,那么就得想办法证明自己,而不是缩在自己的“千年文化传统”的壳子里YY。

    • 家园 现代药理学研究有否检验古代药理学原则

      比如纠气之偏。再比如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中医自许原则上没有副作用,是因为有这两大说法保驾,这两个原则很容易从中医学原理导出。但现在看来这只是理想模型,指导原则,因为没有人能做到纠偏纠得毫发不爽。岐伯于是提出个经验公式:毒药(峻剂如十枣汤)去病,十中六七分,次毒(次峻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十之七八,甜药去病(如六味地黄),十之八九,还留一点以免自己什么都不做。

      如果用上述法则作指导,用目前的办法,中药的药理学就显得要复杂艰难的多(三体问题,连高大精深的西学也犯难了),有效性,君臣佐使是否有理都处于em,em阶段,遑论其副作用如何了。中医你不得不先去思考那些“原教旨”。

      • 家园 中医无副作用只是民间传说和庸医谬论

        “是药三分毒”才是中医的正规理论。中医药方配伍方面,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抵消某些毒副作用的。否则中医药方也不需要这么多味药了。

        • 家园 三分毒和药都有偏性是等价的。

          中医就是在以偏纠偏达到无过不及,多味药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纠偏之“气”,不一定为了缓解毒性,麻黄附子细辛,张仲景用来治外感入少阴之病,单看就是炮制后都有毒性,组合起来,也没有解毒的针对性,但是相互连接达成沟通阴阳的目的。当然也有单纯考虑毒性问题,乌头汤中乌头蜜中加蜜之意就只为缓解乌头之毒(关公之箭毒,传说中的见血封喉)。在这两个方剂上写上其毒副作用实在需要一本大书。

          所以中医讲毒药可以是补药,补药也可以是毒药,除了药方本身还和辨证大有关系,废医存药之说要么就是为了消灭中医要么就是把广大患者放在火上烤。这中药就是瓶上标明毒性用起来也是要很小心。

          • 家园 中医里的“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有确切定义么?

            • 家园 已经讲了是偏性

              估计是要问什么是偏性?回答就是不“中正平匀”。

              而中正平匀是中医学依据,理想模型,用现代眼光看和最小能量原理的思想挺接近。

              • 家园 那么是怎么衡量偏多少的?就是说怎么定量的。

                当然不需要定量也是一种说法。

                另外砒霜等中毒应该不算中“毒”的吧。

                • 家园 古中医比较难学

                  一般学中医先理再象最后“数”,所以有关定量的学问(中正平匀定性比较常见)还不能精确回答,先请见谅。但是大致思路是知道一些的。古中医的定量比较客观的方法是术数法,也就是用河图洛书定初始量,比如脾的数是“五”,这是正态。如果生病,根据易经,五运六气推算其“年之所加”,得其人其时其方(方位)过运数为“九”。这样等于病了(偏)多少“候”,需要多少“铢”的药(药成有节气,也可推算其候数)。注意古代历法度量都是遵照“天人合一”相应来制定,所以可以互相换算。这套方法就算是合理,也由于标定工作的不完备,并不好用。

                  还有比较主观的方法就是象法,比如“肺”病观色,常态是如白色羽毛而有光泽为正色,如枯骨为不治。两者之间于何处就是偏多少。施治者根据这些抓方,闻其气尝其味确定多少量与病气合,所以老中医有“抓药”之语,并不称量。说句大话叫作“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这种方法看来玄乎一些,但也有不玄的地方,凡是这种老师认为可以教的,都能成才。想来也是,人体这么奥妙的东西,天赋不特别还真不让人放心。

                  再一种就是懒法,经验法。中医既然都尊张仲景为医圣。把他的方意吃透就行了。清朝的邹衍就是专门研究伤寒经方,把一类方排在一起,一方比另方多一味药,功能就不同从而得出其药性,又根据配比得到方意,指导加减。

                  更多的人根据旧方,随证调整,所以中医里有很多的“开路药”。

                  至于最后一句问话,有点怪,你认为中毒,认为我认为不中毒,往坏里想这不是找打架么?实际上我没有用过砒霜,但我一贯的观点:你吃了一样东西手脚更冷,更睡不着觉,更吃不下拉不出,或吃不饱拉不停,精神更不好,就错了。如果相反,那么你就不需要医生来告诉你,也不需要化验报告,你就好好过你吃得香,睡的死,醒得精,动得灵。。。。的幸福生活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