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回复河友关于葡萄酒的一些问题 -- 梨园大拿

共:💬154 🌺57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说得太好了!
家园 造假可以毁掉一个完整的行业。看奶粉就知道。葡萄酒是喝葡萄

酒的人的葡萄酒,中国人消费葡萄酒是葡萄酒行业的新希望。不必太悲观,继续写您喜欢的,总会有人把后面的事做齐整的。

家园 我现在正在喝着一瓶VSOP

我正一边喝着上周在camus买的vsop一边回帖,等下还有个sujet要做,看来今天得通宵了。30欧的VSOP,我觉得算是很实惠的了。

cognac在蒸馏木桶储藏之后,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就是勾兑。把不同年份(这里的年份主要是指在木桶中的陈酿年份),不同产区(cru)勾兑在一起,形成终产品。那么vs、vsop、和xo的区别就是勾兑的原酒的陈酿年份要求不同。vs要求参与勾兑的酒最少在木桶里陈酿2年,vsop是4年,Napoléon拿破仑和XO都是5年。

这么看,要求不高吧,所以很多大牌,都自行提高年限。比如vsop都不会低于25年这样。价格差别这里就会出现了。

还有一个产生价格差别的地方,就是cru产区。cognac本身是个产区,这个产区之下有6个cru(分产区),这6个分产区因为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不同,也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等级差别。有单一cru的酒也有混合的,价格差就会出现了。这一点,跟scotch whisky有类似的地方。scotland也有五片主要区域,Highland, Lowland, Islay, Speyside and Campbeltown。各地方特点都不同。

其实我知道很多人喜欢喝Armagnac,在口感上跟柔和些。

天哪,我杂又扯到这些上面了,果然还是不能系统条理的讲什么东西啊。

家园 谢谢大拿!您时间紧,兴趣也不在这些方面,难为您了。

国内人口基数可能会造就一个巨大的葡萄酒新兴市场, 而葡萄酒产地跨各洲、品牌种类数以万计,随着消费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喜欢就是好的”识别能力提高,只要是没有坏掉的、真正的葡萄酒,都有可能被消耗掉(考虑我们的白酒消耗量-耕地规模-粮食问题-消费转化),长远来看,要关注的就是(1)质量:不坏掉;(2)种植-生产-储运成本,低于其它酒。(这似乎是肯定的,酿酒葡萄种植可以不占粮食种植的耕地)

所以,我这外行呢,就是关心坏不坏掉的问题了。

看看这样理解您给的结论,对不对 ?

一、其实葡萄酒是2个分割的市场。(1)可陈酿且值得陈酿酒的生产消费;(2)非陈酿酒生产消费;

二、普通葡萄酒市场是有可能生产过剩的(过剩指的就是非陈酿数量太大,X年内调整不过来,生产出来不能在保持期/合理价格内消费掉,因此会坏掉)。

1可能影响陈酿的规模的因素就是2个

(1)当年气候

(2)品种配比

2由于气候不可控,唯一能控的,就是适合陈酿品种的搭配种植、规模;【所以,这些品种的种植面积、产量基本就限制了陈酿生产规模?】

3做葡萄酒的原料,与做干邑的原料是不同的,产区也不同,所以,不可能因为当年的市场价格不好,就去做蒸馏酒保质,指望延长可储存、销售的时间,调整产品结构。

家园 大拿,这下我可以给您一些信息了。(1)竖着放的问题,

可能要看竖着放多长时间。我注意到大型综超、小超市、烟酒店、家庭这些地方,一般都没有酒架什么的设施,竖着放至少会超过半年,因为堆货、展示都竖着,绝不是即时放放;(2)近几年,国内6大港口保税区都有公司在做专业物流保税业务,但规模很小。最大的在深圳,号称每年走200万瓶,也就这点,说明主渠道是乱的。另外,散装酒走私的数量非常大,这是用集装箱+塑料袋包装进来的,无论是大厂还是黑厂,都干这事,然后,哈,进渠道了。(3)专业物流公司想做,最近就有大企业在调研这事(要不我跟您学习呢),目前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走私网络、黑渠道根本不需要专业物流,也不能用专业物流(因为专业物流是要受检、有完整的运输数据记录的),专业物流也不能、不会违法运输走私、假冒产品去冒险。所以,结论几乎成了:如果不能在零售网络、销售终端培养消费者识别能力,专业物流也没活可干。【相反,这也就是机会了—造假、违规让好人喝不上酒,干不了活挣不上钱,而市场有需求,这样造反、协同做正规业务的就多了:)】(4)分酒机可能是一个实现终端识别、体验的好东西。ENOMATIC有些专利保护,国内的目前从外观看,是仿制的;另外,这里面应该还有些KNOW HOW,具体情况,我还没来得及现场考察。(5)据我了解,爱喝、懂酒的人不少,(只喝对的不喝贵的—根据实际消费能力来)特别是上海,我的朋友们现在搞直购—产地定购,委托进口,内部分了:这种消费者,是你们最需要、最值得服务的,我也喜欢服务。所以,具备识别酒、当地一手供应商资源的海外朋友,应该多写一些,多跟国内交流。所以,专业物流+专业代购=喝酒开心。

家园 我不是行内人,所以说这话没顾忌

呵呵,我不是行内的人,所以说这话没顾忌。国内的大环境就是跟风,这正能喝懂葡萄酒的有几人?酒桌上红酒都是用“干”的,这还喝什么啊。。。

换标其实和合法的,而且根据商检要求一定要有中文标签,所以进口葡萄酒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贴标,虽然不是换,但是洋标看不懂,中文标当然随便设计了。

说回到葡萄酒,我倒觉得大拿如果能给大家写个法国旅游的购酒指南或者品酒入门之类倒是善莫大焉。我小时就以为葡萄酒不过是些又酸又苦的东东,后来有比较的喝过几种正品酒之后,才品出味道——虽然我不喝酒。我想能喝懂葡萄酒的河友毕竟是极少数,但是感兴趣的肯定不少,奈何网络上抢手文章太多,河里的文章大家还是大多信得过的。

家园 喝过几次澳洲的yellow tail

应该是很久以前了。2-3刀的样子。大约可以和10刀的拿帕酒比。感觉上应该是多个不同的产区出的。不过就是不知道是勾兑的葡萄汁还是酒。现在也见不到了。不知道这酒在澳洲怎么样。

家园 大拿兄你厉害,喝着干邑熬夜啊

Armagnac在法国见过,法国以外就不太多,不知道为什么。

酒有趣也就有趣在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排序,VS或者XO都仅是一个最低标准,cru体现更多的也是特色而不一定是优劣,对不对?

我有这么个印象,调酒一方面是搭配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大公司保证不同年份的酒经过调和保证多年比较一致的味道,有稳定的同质性才有品牌的价值积累。因此老牌子觉得利润率高过平均值也是应该的,等于买了质量保证。

家园 竖放不是问题,喝得快就行了~

夜深了,尝试讨论下您的问题:

(1)可能要看竖着放多长时间。我注意到大型综超、小超市、烟酒店、家庭这些地方,一般都没有酒架什么的设施,竖着放至少会超过半年,因为堆货、展示都竖着,绝不是即时放放;

正如梨园所说,竖放主要的问题是如软木塞因干燥而萎缩,造成葡萄酒迅速氧化的问题,但事实上超市中的竖放基本上不会造成品质问题,原因是[1]超市是有盈利压力的,比如说WEM超市某一时间段内1平方米必须盈利3万元(这也是采购的压力所在),如果一排酒摆放在一个货架上长达“至少超过半年”,很显然他们无法达到这一指标,酒也会被迅速撤换或打折处理掉;反而如果能实现这一盈利目标,那么迅速的销售也意味着酒不可能长期停留。此外国内超市目前都是以"赊货"的方式运作,先拿到经销商的酒上架销售,30天或者45天后甚至60天结款,这意味着如果这些酒在30/45/60天内销售不出去,就会变成超市的“负债”,国内超市葡萄酒商品已经大量上架,因此可以推断超市已经在贸易实践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

在这点上大型综超做得最好,基本上我买的酒都没出过问题,应该不仅仅是好运。

(3)专业物流公司想做,最近就有大企业在调研这事(要不我跟您学习呢),目前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走私网络、黑渠道根本不需要专业物流,也不能用专业物流(因为专业物流是要受检、有完整的运输数据记录的),专业物流也不能、不会违法运输走私、假冒产品去冒险。所以,结论几乎成了:如果不能在零售网络、销售终端培养消费者识别能力,专业物流也没活可干。【相反,这也就是机会了—造假、违规让好人喝不上酒,干不了活挣不上钱,而市场有需求,这样造反、协同做正规业务的就多了:)】

其实黑渠道也是需要专业物流的,因为黑渠道也进口名庄酒(据我所知某些黑渠道商行内信誉甚佳,走货量极为巨大),白渠道也作走私(某如雷贯耳就曾被罚过巨额罚金,另一直接就被封库,直接断掉资金链垮台),还有他们的下家也有优质运输的需求,至于运输数据记录甚至各种政府文件,一方面我觉得运输企业没有能力去甄别,另外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些不是最重要的依据,因为还有运输后接货的人可以品尝测定,另外您企业的运输服务(质量保证)甚至可以不覆盖全程,只在某一程,作为某一环节上下家之间的信誉保证,比如人家认为在不需要品尝测定的情况下也非常靠谱,就已经很好了........事实上葡萄酒上面早就出现过检验检疫的小镭射标,后来也逐渐销声匿迹了,说明消费者也并不将这个东西作为购买的主要依据,作为一家物流提供商,希望消费者看到你们的label就认定是好酒显然野心过大(风险也过大,因为葡萄酒的败坏可以从产地开始,品尝测定也不可能一瓶瓶都尝过一遍,到时您认为消费者会归罪于产地还是打出如此“金字招牌”的运输企业?)

(4)分酒机可能是一个实现终端识别、体验的好东西。ENOMATIC有些专利保护,国内的目前从外观看,是仿制的;另外,这里面应该还有些KNOW HOW,具体情况,我还没来得及现场考察。

分酒机的原理是充入惰性气体,比如N2,,隔绝于葡萄酒内部成分发生作用的氧气,这点山寨的估计已经没有技术难度了,这个主要是培养国内消费者的按杯点酒的习惯,事实上各香槟厂商在这方面都苦心经营了多年(香槟难度更大,因为有泡而且泡会跑,没泡的香槟就像马尿),而且主要是针对香槟或者名庄这些整瓶买下来有点受伤的贵价酒,比如Chateau d'Yquem一杯50欧(突然想起梨园的阶级固化理论.....)。

(5)据我了解,爱喝、懂酒的人不少,(只喝对的不喝贵的—根据实际消费能力来)特别是上海,我的朋友们现在搞直购—产地定购,委托进口,内部分了:这种消费者,是你们最需要、最值得服务的,我也喜欢服务。所以,具备识别酒、当地一手供应商资源的海外朋友,应该多写一些,多跟国内交流。所以,专业物流+专业代购=喝酒开心。

您朋友的产地定购也是很有潜力,但缺点相信也蛮突出的:时间和选择性(一定要整箱整箱弄,长期喝一种酒很容易乏味的啊)。事实上台湾前些年就有些专门做“fine & rare”的专业酒铺,受人委托全世界找酒,或者干脆拿本Decenter啊什么的牛逼杂志,本期推荐什么就进什么货,不求数量,只求质量,最适合喜欢尝鲜的中国人,不过台湾的那家最后倒掉了,为什么,因为整天尝鲜不但需要很深厚的钱包,更需要专业素养,真正能把品尝变成一种生活乐趣,这点即便在葡萄酒市场和消费者素质领先大陆十年的香港和台湾都无法做到,不知兄台有何高见?

家园 "兄"什么劲,姐我还没嫁呢

撑到5点不行了,就睡了,估计也是喝上头了啊。

VS或者XO都仅是一个最低标准,cru体现更多的也是特色而不一定是优劣,对不对?

对滴,而且除了cru,勾兑也是形成特色的一个环节。常规产品的确需要保持味道的一致性,但是隔三岔五,酒厂、调酒师会出一些特别款,那就是值得收藏的好东西了。我见过调酒师工作,十几几十种不同的样,一点点勾兑,反复品尝,的确很让人着迷的。好的牌子都应该有自己大牌的调酒师,这跟blended whisky一样,chivas不就是以其调酒师著称。

进一步的话,可以说蒸馏过程也是可以决定酒的特点的。因为酒中香气、口感等有机物质成分的蒸馏系数不同,所以你截取头、中、尾或者第一、第二次蒸馏液的组分都是不同的,这个也是可以来选择控制酒的特点的一个作业。

Armagnac产量不多,我了解的也不多,你一说还提醒我再去学习学习呢。

家园 勾兑酒的可能性大一点

这牌子我在Dan Murphy这样的大专业零售商那里没怎么看见过,可能也因为南澳政府的贸易保护什么的,从他的价钱和不标产地(或者只标“州”一级),应该是勾兑无疑,我的想法是酒比汁质量容易控制,汁的话要需要发酵罐等设备继续加工,产能要大,非忙时的闲置维护成本也高,不适合该公司这种“approachable”的低价经营理念,相反直接勾兑装瓶倒是更好的方法。

家园 其实这些事儿不用这么讲究

真要说起来,葡萄酒是不能运的。因为除了温度以外,震动也是影响葡萄酒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震动会破坏葡萄酒在长期保存后形成的大分子络合结构。特别是那些10年以上的酒,长途运输常常会使酒的质量下降。高档的葡萄酒,多数都是在灌完瓶以后立刻运出。在客人的自己的酒窖里完成后熟。否则是无法保证这些酒的质量的。相对于震动,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可能还小一些。

至于说竖放还是模放的问题,应该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把葡萄酒的酒瓶横放是一个传统,主要是防止塞子干裂。这在密封工艺不过关的过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质手段。可由于密封工艺的进步,现代的塞子很少会出现干裂的情况。因此把酒瓶竖放一段时间不会对酒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对于低中档的葡萄酒来说,基本上从灌瓶以后都是在竖放的状态下。只有那些高档的,已经很有一些年头的酒才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当然,在自己的洒窖里存放时,为了保险起见,酒瓶还是横放最好。

家园 我唯一一次现场挂掉

就是先一瓶茅台,再一瓶泰山特曲,再一瓶什么福满多什么的.....印象中其他场次起码都是能找到厕所在哪的,那次直接就在饭桌上吐了,好不丢人。

家园 赶紧向未婚少女献花
家园 花了,但是其实我已经fellow不了你们的话题了

我是这么觉得的,一是生产(酿造),二是消费。我自己对生产环节想法很苛刻,不然对不起“专业”二字。除此之外,所有商业行为和消费行为,我真觉得,不用那么计较。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商品就好了。事实上,生产在最后环节中也是为了适应常规消费行为,而不断在改进,为了就是减少葡萄酒的“小脾气”。

我总觉得wfan同学您吧,对消费环节的期望的描述过于理想化了。也许国内作为不算成熟的市场有这样、那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可他是个市场,而且是个快速稳定增长的巨大市场。有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让我别太矫情了,我想到的东西别人早就想过了并且做过了,无数的人带着无数的概念、想法冲进来,最终都没有办法适应这个市场,关的关、变的变。这个市场从大规模消费数量到消费质量变成所谓成熟市场是需要时间的,真不是某个人能轻易改变的。而同时,在我们变成成熟市场提供稳定优质服务之前,生产者却还想方设法改进自己来适应这个不成熟的市场呢。

关于走私,这里就指名酒庄吧,基本路径就是海运到香港,因为香港不收关税,然后从香港运进深圳。有没有人有能耐能一次性大批运进来我不知道,通常都是货车司机或者其他专门带酒入关以此为生意的人,每次2瓶带进来,每日往返多次。而相对水货,造假才是大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