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芷蘅网友说自己是山东的,所以想问点关于食物的。 -- 完颜陈和尚
面和好以后揉成条状贴到锅子的中上部一圈
锅里一般做茄子炖肉或者黄豆芽烧肉,这个味道啊
我至少15年没吃过这玩意了
如果你买的是成品的水饺,我觉得再宣传也就是个大批量产品的味道,就那个味。就跟北京烤鸭、德州扒鸡一样,再好的东西,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了,就固定了那个罐头味了。
要说鸡肉馅儿,自己肯定没有做的,反正我是没尝过。现在工业化养殖比较多,在我们这小地方想吃个草鸡(就是有些地方说的土鸡、笨鸡)都不容易,更别说大地方大批量的供应了。另外鸡肉的传统做法一般是炖,即便是炒鸡也是先炖再炒,包成水饺煮那一会儿是不能出味道的。
另外说饺子皮,连带芷蘅MM说的饺子的形状,都没有什么巧处的。关键是面和的怎么样。和面的时候水一定要适量,水放少了可以多醒一会儿,和软了就只有多放干面了。芷蘅MM也说了,面一定要软,我在回帖的时候也说了,这个软可不是放水放的多,关键在揉和醒的功夫,没什么巧处。
我们这有句俗话,饺子没有样,来回捏三趟。芷蘅MM说的那种做法在我们这儿叫餪饺子,这个餪得发去声,是一个动词,动作跟俩手一挤差不多。这种做法的有点是快,传统的水饺店一般都是这种做法,但更通常的是把饺子捏出花纹来,手巧的人比如我家LD,捏出来的饺子确实耐看,精致。
再就是芷蘅MM说的下水饺是要跟狗肉一样滚三滚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我琢磨着是如果一味的大火煮,饺子里面的空气膨胀过快,饺子撑破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要控制水温。现在一般用电热锅或者电磁炉,下上饺子水沸腾了之后把火力开小点,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说来说去,我觉得想吃饺子,还是自己做,完全依自己的口味。买来的饺子,吃着吃着就烦了。
一般就是虾皮,真放了海鲜还真不是那个味儿。
那个白菜馅儿,我们一般是把汁儿攥出来和面用。如果攥不干净,就放点淀粉,跟你放木耳一个道理。
应该就叫饼子,锅饼是很大的,见此外链出处
一元钱三个或者四个,像我这个年龄的饭量一般吃二到三个吧。大的手工馒头,跟自己蒸的差不多,一元钱两个。至于几个一斤,我还真不知道。
现在的面粉都买小袋装的了,十公斤或五公斤的。原来就是二十五公斤一袋。
现在人口多的家庭不多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所以说蒸三四十个馒头的情况真不多,除非是有宴席。
买馒头就是塑胶袋装的,吃几个买几个,下一顿再买就是了。
说到这里怪纳闷的,大和尚好像最近很寂寞啊。
山东人的大多数习惯和一般北方人一样,饺子不能和米饭比,可以和米饭比的是馒头,这个馒头与南方(尤其上海)不同,是没有馅的发面蒸的。传统上山东的面食最有特点的既不是饺子,也不是馒头,更不是烧饼,而是煎饼。煎饼主要是小米面和玉米面的,是用特制的鏊子摊出来的薄饼,比印度薄饼薄的多,不过凉了后特别韧,特别练牙口,我曾经扯的下巴脱臼。最有名的就是煎饼卷大葱。
现如今生活进步,煎饼已经不是主食了。目前是馒头米饭各占半壁江山。芷蘅对饺子的说法很具体,就不多说了。还有要提的是烧饼,这东西还叫火烧,有种说法,中间夹肉的才叫火烧,不过一般人不会做如此严格区分。有位河友提到杠子头,这不是某种饼的叫法,而是一种制作工艺的叫法(这种误解与老白干类似),是在制作发面饼的时候,揉面时不断地添加干面,面团因此特别硬,最后只有用杠子的一头才压得动(或说如杠子的头一样硬)。这种饼有大有小,都特别有嚼头,咀嚼时因为麦芽糖的缘故,特别有面香味,而且易于保存。这种做法也可用于馒头,叫戗面馒头。煎饼有名的是济南、泰安和临沂一带的煎饼,就着济南章丘的大葱。烧饼有泰安莱芜一带的吊炉烧饼,潍坊高密的杠子头烧饼,淄博周村的周村烧饼,后者最有名且已批量生产,各大商场有售。戗面馒头城市里很少见,得到农村去找,不过青岛的王哥庄大馒头,即是戗面馒头的一种。煎饼在超市里也有卖的,大多盒装,很酥脆。只要凉了还酥脆,就不算地道手工煎饼,不过地道的大多数人接受不了。
调馅的时候加上鸡蛋清,顺便加上烧开后晾凉的花椒水
还有芸豆、西红柿以及牛羊鱼肉都可以,饺子馅随自己口味,但口感不能发干发柴,那就不好了,所以用蔬菜不能老、硬,肉要油水足的,不足的要加猪肉,知非河友的鲅鱼饺就是这样。要特别提及的是三鲜馅,三鲜馅有几种,有荤素之分。一种是韭菜、猪肉、虾仁,也有用白菜替韭菜的。一种是韭菜鸡蛋虾仁。虾仁也可用海米和虾皮代替(其实都是大小不同的虾),这和生活水平及口味有关。说到韭菜,好像西方人不吃。饺子可以蒸、煮、煎。山东的饺子在北方不是最有名,但山东青岛的水饺因为青岛籍女老板在香港以湾仔码头为商标打出了高档速冻食品的名头。
在淄博而言薄的(厚度在5毫米以下)叫烧饼,厚的叫火烧。火烧有素的和肉的之分。在胶东吃煎饼的少,烙单饼得多。在鲁中和鲁西南煎饼才是王道
正经的三鲜饺子是要有虾仁的,一般用海米的多
超好吃的,一定要就着辣椒油吃。胡萝卜要蒸熟后把汁液挤出才好,否则水分太大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