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共:💬190 🌺1176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见仁见智
家园 麻烦把你所鄙视的孔子思想和学说具体说说

想看看你是语出惊人还是真的有思考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肯嫁女儿是男人对男人的最大肯定

假期之中——发文无保证

【原文】?5·1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孔子的弟子,传说会鸟语。 我小时候听老人讲“瞎话儿”就有公冶长遭鸟报复被抓进牢房的故事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应当承担的罪责”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某人,如果不是交易,那说明其对某人的评价一定很高。比如孔子说公冶长人不错,虽然没有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但评价可妻也之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了过去,说明公冶长至少是一个仁人君子。

听其言观其行,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孔夫子言行一致。

古时候女孩子听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陌生人,靠不靠谱就看爹妈有没有正事儿了。因为让十几岁的小姑娘自己去找情投意合的男朋友,恐怕更不靠谱。那时候又没有同学习共劳动的机会,看男人好不好还真不如让父母给把关了。

孔子选公冶长做女婿肯定不是图虚名,从这一点看孔夫子还是一个好爸爸,很是为闺女打算。我曾写过一篇文叫做《我也是嫌贫爱富的妈》,里面的推论便是古代那些嫌贫爱富的父母多半还是爱女儿的,不嫌贫爱富的才是为了虚名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原文】?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也是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做官;国家政治混乱时,他也可以(保全自己)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孔子对南容也作了比较高的评价,嫁侄女给他,这同样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

春秋模式下,作为孔子的学生,出来当官想来是不难的,但能够保全自己便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了。后面还有几处也说明了乱世自我保全的不容易。孔子选他做侄女婿,想是也看中了这一点。

从这里引申一下男人该找个什么样的老婆。近日看了一篇文章说《豪门最爱心机女》,看后觉得人家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男人找老婆,需要自己呵护的清纯淑女是可以满足男人的某些偏好,但是如果一旦遇到了生活中的挫折,淑女,咱假定就是琼瑶范儿的淑女们,除了哭着找亲戚朋友帮忙,自己是一点用不顶的。倘使这时候周围的人包括亲人再虎视眈眈,那淑女不但管不了出事儿的老公,怕是连家都挺不起来了,也就是有束手待毙的份儿。

我就搞不清琼瑶片里的一些女主有啥可爱的。以爱呀爱呀的名义,完全没有理智,平日以折腾男主和周围的人为生活目标,整天计较的就是谁哪里对不起她。一旦遭遇什么挫折,小事儿折腾大了,大事儿折腾得收拾不了了,最后非得死人了才会消停。我只能说那些男主脑残。

于是又想起来当年一位老革命者说的最朴素的择偶观:至少得找一个能给自己送牢饭的吧。

通宝推:万年看客,广宽,旧时月色,林风清逸,jent,李寒秋,迷途笨狼,mezhan,huky,
家园 之前你用波字,现在改成伯,是要显示为长者吗?

关于孔子的说法,理解你。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一)有钱了不起?

【原文】?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孔子的学生。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的君子之道呢?”?

孔子在这里夸子贱为君子。不过这句话后半部分画风变了,大概有被谁给气着了:“谁说鲁国没有君子了?我不还在这呢吗?我的学生大多不都是君子吗?”想来这句话的前提是有人发表意见说“哎呀,现在鲁国还哪有君子了呀!” 。

【原文】?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老师老是夸别人这么好那么好,子贡按耐不住问老师:你说说我咋样呗?孔子瞄了子贡一眼:你呀,离做君子还差那么一点点啦,现在也就像一个器具一样(职业人)。子贡耐不住再问:“那老师把我比做什么器具呢?” 这回孔子认真看看了子贡说,比做瑚琏差不多。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是肯定子贡有赚钱的本事。但是,这个赚钱么,哪里是君子之道。君子求富贵要以其道,这里的求富贵之道就是货与帝王家。古话说“义不行贾”做生意赚钱是被鄙视的,所以孔子对子贡大多时候是“看不起其赚钱,羡慕其有钱” 。跟子贡说这话是告诉子贡你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像瑚琏,即便是看起来很美很贵,但其实那不是你应当追求的目标。—孔子就差翻白眼:“有钱了不起啊”。。。这里是骂子贡子呢,反正子贡骂着方便嘛。

因为当年搞财务工作,所以见过很多所谓的有钱人起起落落。

后来我发现一个规律:有了钱打算做一番事业的人有更加成功的,有保本的,也有失败的。但是有钱以后单纯想要再赚更多钱的人,几乎都投资或炒股失败了。可见没有做事业的心,没有为社会服务的信仰,有钱还真就没啥了不起的。即使某个时段赚了很多钱,最后也都以各种方式消散了。

【原文】?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焉用佞?”?

雍就是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后文还有,孔子对他的评价极高“可使南面”?。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花言巧语说服别人听命于己,经常会招致别人的怨憎,不知道这样的人的仁德在哪里(君子就应当以德服人)。(有仁德的人)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这回不是孔子直接说了,是有人说。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孔子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花言巧语只会遭恨。 别说别人,孔子自己就恨:“是故恶夫佞者”。

孔子认为能言善辩是用诡辩的语言来掩饰自己德行的不足,或是用来煽动不明真相群众,这样的人就没打算做个有仁德的人。

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人德行不足这没什么,学就是了。但是本来德行不足偏要加以掩盖,甚至强词夺理,那怕就是没救了。

办公室里也一样。要是看一个人本来能力就不咋样还找各种理由为自己不上进辩解,那离一定要这样的人远点。

通宝推: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二)—是自己人就好!

【原文】?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漆雕开是人名,孔子的学生。? ?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自信心(怕自己说了也做不到)。”孔子听了很高兴。?

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跟现在提倡的“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是一个意思。 孔子让学生漆雕开去做官,没想到漆雕开感到尚未达到“学而优”的程度,自认自己能力还不够给推辞了。这让孔子很高兴。

孔子高兴的是自己教的学生能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漆雕开表现的正是学道应有的态度。

【原文】?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如果这天下论乱无道,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人,肯定会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孔子虽然奔走各国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也这也不妨碍他老人家偶尔想想“去他妈的,等哪天老子不耐烦了,我也离国出走,再也不管这些滥事儿了”。于是话赶话,可能就有人问他:老师你要往哪里走啊,走的时候会带着谁呀?。于是孔子说,别人不敢说,肯定要带子路的么。子路一听,哈,老师可算知道我的好处了,咧嘴笑了,结果孔子看子路一眼,挖苦他:“子路那家伙,有一股子瞎闯的劲头,也没啥别的能耐,带走了么也就带走了,没人会觉得可惜。”

整个《论语》看下来,孔子私情上对子路和子贡最好,骂着方便,全无顾忌。这一点颜回甚至他的儿子可能都比不上。我猜孔子都不敢对颜回这样,因为这不符合君子的处人之道,他怕颜回笑话他!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淡如水么,公事还罢了,私下也都这样,也真没什么滋味儿。就好比夫妻若真是相敬如宾,那还不如一别两宽了。

【原文】?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前面出场问过孝,这回来找孔子挖人。?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追问(为什么这么说?),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对仁的理解是个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他不轻易许人。一个人事务能力很强,强到可以做国防部长、内阁总理、外交部长,但是他的内在修养不一定达到了“仁”的境界。孔子这里的“不知其仁也”,可以理解为不知道是不是做到了“仁”,也可以理解为不知道他们的“仁”的境界有多高。

这一小节,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推荐,抛开了“仁”的德行标准,只说他们的个人能力。这是因为在孔子看来,德行到了“仁”的境界固然最好,可是选人还要看另一个能力指标,能用就好了,别太挑剔。

职场也一样。能招到德才兼备的人那谁也没话说,就是好么。但是哪有那么多德才兼备的人呢,即便有,还要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这样的人大家都抢,出不出的起价钱呢?所以一个公司要搞好还是要依靠我党的群众路线。

最基层的工作从来都是肯干活儿的小人们集体完成的,所以对下属不要求全责备,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通宝推:mezhan,
家园 这时给三个得意门生做的职业推荐广告

这时给三个得意门生做的职业推荐广告,一方面说明特长,说不定已经知道对方需求,另一方面说明对老大构不成威胁,放心大胆用

他老人家能力太强,势力太大,因此只能当高级摆设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原文】?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这是孔子和子贡闲聊。孔子夸奖别的同学时,子贡跃跃欲试,老师,我怎么样?子贡对于其他同学是不怎么服气的。但是,子贡对于颜回的评价,那可不是一般的高。这里孔子问子贡,你不服气我夸别人吗?那你说说你跟颜回比怎么样啊?子贡这会儿服气了:“老师哦,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呀,颜回闻一知十,听到开头便能预知结果,我最多能闻一知二,听说一件事能做个类比分析就不错了。”孔子看子贡还算谦虚,才没有再挖苦他,只是肯定了他的说法:“你在学道方面是不如他呀,你这回说对了。”

圣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里还可以补上一句“人贵有知人之明”。人不自知与人不知人都是不智。智者,知人也。人,也可以包括自己。

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职场人要是总纠结于上司与同事是不是理解自己,那就没功夫去学习如何“自知”与“知人”了,这样的人,成为职场失败者毫无悬念。

如果先学会了知人,知道怎么沟通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就是了,哪里需要“患人之不己知”呢!

【原文】?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你们就不要责备他了!”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一个人说的话便相信他能做到;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不是能做到。我跟宰予学习改变了我观察人的方法。”?

孔子别的学生出名是文治武功,到了这个倒霉蛋,出名竟然是因为白天睡大觉。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的学生到他那里告状:“老师,你看宰予竟然大白天睡觉”通行本的翻译都说是孔子见宰予白天睡觉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结果害得中国的儒者没人敢大白天睡觉。据说曾国藩就是因为这句话不敢白天睡觉,只好在傍晚小憩一会儿。

按我的理解,当时的风俗习惯应当是不提倡白天睡觉的,所以孔子那里才会有学生告状。那时候晚上也没电灯不能加班,有活儿还是白天抓紧干的好。等天黑了,随你怎么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息习惯想不绿色节能也不行。

但这段话并不是为了骂宰予的。这段话是孔子劝告状的学生:白天睡觉是不好,但凡事都有例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是举例子说宰予身体不好,所以不像你们一样抗造,你们就不要责备宰予了(让他白天睡一会儿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于予与何诛!(?)”这句话不论是感叹句还是疑问句,都有替人开脱的语意:“你们还说他干啥!”或“你们为何要责备他呢?”而孔子替宰予说情所举的例子,是把宰予比喻成木头。他休息好了多睡一会儿就不会变成朽木了,才有雕刻的价值。

这个解读我是从南怀瑾老先生的书里看来的,深以为是。因为这样后面孔子的解释才说得通。孔子替宰予开脱之后又对告状的学生补充说:“宰予这个人啊,也是不错的,老师我就是跟他学会了判断一个人的正确的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通宝推: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四)—无欲才能刚

【原文】?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申枨也是孔子的学生。大概长得高大威猛阳刚十足。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刚在这里应当是一种不被外物诱惑的坚定的态度。孔子看人的功夫炉火纯青,这不用单举例子,《论语》里到处都是。之所以这么看人这么厉害,是因为孔子深谙人性。一个人有欲望是正常的,如果不能或者不愿意舍弃各种物欲,那便会去追求自己的满足。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收买。

小人喻于利说的就是用利益可以使小人就范。有钱能使鬼推磨,盖因在人的思维里鬼也趋利。倘使鬼不爱钱,如何驱使?

不过我等凡人,没有欲望是修炼不来的。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很好了。

【原文】?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后文有子贡白话语的精炼版,便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面咱们再解读这句。这里说说为啥孔子说子贡你做不到。

前面说了,孔子心下非常喜欢子贡,所以对他的态度很随意,想骂就骂。这里子贡又有学习心得了,就跟老师显摆了一下,结果又被煽回来了:“子贡啊,你也就这么说罢,其实你根本做不到”。

孔子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子贡经商。经商是干什么呢?就是赚别人的钱。试想有谁愿意被人赚走自己的钱呢?经商哪有不夸大其词的呢?所以孔子断定子贡做不到,正所谓仁不统兵义不行贾。

【原文】?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这里的文章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在子贡看来,老师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书本知识,靠认真听讲就可以学到了,但老师讲的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意义无穷,不是光靠听讲就可以学到的了,要靠实践中的内心的感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

子贡这话也接近于真理。一个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小孩子如果不把手伸到水里,不会真正理解大人说的凉水热水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不同感受。所以,有些道理必须自己亲自去实践才能真正领会此中真意。

我上课给学生们讲为人处事之道的时候时常会说,老师给你们讲这些,不是指望你们不犯类似的错误,只是希望你们在犯了类似错误的时候能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话,要正确反思,吸取经验教训,以后不再犯就很好了。

通宝推:mezhan,
家园 棉妈读论语(四十五)—人怕出名猪怕壮!

【原文】?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诸本都翻译成“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这话简直全无道理。老师教学生包括孔子还不是一股脑教下去,听不明白慢慢想,哪里会有好学生说“老师啊别再讲了,我的头都要炸了。”

这里的有闻,不是有听到什么,和后面“是闻也,非达也”的闻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有了名气的意思。这段话的翻译应当是“子路出名了,可是他自己觉得自己做的没有外人传说的那么好,所以唯恐自己出名。”

子路成了名人,传说中难免会夸大其词。子路觉得自己也做不到人家说的那样好,所以还是不要出名的好了。

子路怕出名是耻名不符实,和害怕听到新的道理不挨边。

【原文】?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这里先说,“文”是一个很好的谥号。王安石就被宋哲宗追赐这个“文”字,后来更是排名在孟子之后。“文”不是说文章做得好,而是说做的事情或者做事的方法可以成为典范,可以当做后人学习的榜样。

孔子这里也很推崇孔文子。所以他很认真地回答了子贡的提问:孔文子这个人勤敏好学啊,好学还表现在他能够向比自己地位还低的人请教啊。这种“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就是应当旌表天下的呀!。

这里说职场也一样。什么东西不会不丢人,不会还不肯学习才丢人。至于学习的方法,先在网上找,网上找不到书上找,书上找不到去问人,问人的时候就不要不好意思,别管职务高低贵贱,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终目的。不好意思弯腰问人,那只能是小人之心在作怪,心里害怕别人小瞧自己。

前文说过,“入太庙每事问”才 “是礼也”!

【原文】?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惠及养护百姓,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本小节以下是孔子讲为官之道。评价别人当官做的怎么样就好比举例子来讲怎么当大官。好官是怎么做的,坏官又是怎么做的。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他认为要想当治国安邦的好官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上忠诚,对下施惠,要役使百姓的时候能做到“使民以时”。这几种官员必备的素质其实前面孔子都已经说过了,比如临之以庄,主忠信,孝慈以及使民以时等。

这几条做官守则放在哪里都是适用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要求自己庄重也是对人恭敬,对上忠诚除了特殊的造反年代,是社会有序的基本伦理道德。对上忠诚对应的便是对下慈惠,最后说要人干活也得顾及最起码的社会情理。如果这些做不到,团队领导便不合格,团队当然也就没有战斗力。

【原文】?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就是晏子,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晏子使楚》故事中的主角。晏子能言善辩且堪称浓缩就是精华 ,据说他的个子很矮,大约只有1米4。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别人与他交往久了,都很尊敬他。”?

孔子非常厌恶单纯的能言善辩,他说“是故恶夫佞者”。但在这里孔子为什么肯定了晏子呢?

因为孔子在这里是希望他的学生,能学习晏子的“善与人交”。因为晏子的善与人交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几任大boss,还是下属,百姓,再或者他国不友好人士,都可以应付的很好。这种人已经不仅仅是能言善辩了,其实这种人最后体现的是人格的魅力,是“斯人而已有斯言矣!”所以孔子说“久而敬之”。

至于为什么是久而敬之,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最开始看不起他,交往的时间久了,才开始尊敬他并且越来越尊敬。因为晏子一来长的不帅,个子很矮,二来衣裳也很简朴,正所谓衣不压身,貌不压众。照现在的说法一看就像矮穷矬,最开始士大夫们看不起他也是可以有的。还有这个最开始也可以理解为刚接他爸爸班的时候,还没有建功立业,等到晏子的故事越来越了,大家也就越来越了,于是也就“久而敬之”了。

这里补充说下职场的着装。虽然以貌取人特别不对,但是咱也不能给某些人犯这个错误的机会不是?职场人没有晏子的本事还是着装得体比较好。于西蔓就曾经说过,穿挣2000块钱的衣服去应征7000块钱的工作,怎么可能应聘成功!

通宝推: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六)—我们可以活得卑微,但人格不能卑劣

【原文】?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也不知道怎么配得上他的“智者”的名声”?

据说臧文仲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智者”,蔡是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因为蔡国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做蔡。山节藻棁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雕梁画柱。?

孔子责备他给大乌龟住那么奢侈的房子,是越礼的行为。所以孔子气得说: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脑子进水了,给大乌龟住那么好的房子。亏他还被称为智者。

大乌龟都能住的那么好,那么人呢?其他心爱的任何动物呢?

孔子是提倡节俭的,他认为奢则不逊。物欲与学道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他看不上臧文仲这样的人。

【原文】?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这一小节是子张和孔子的对话,也说的是孔子对人的评价不轻易许“仁”。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其他方面是不是做到了仁)我不知道。只做这些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其他方面是不是做到了仁)我不知道。只做到了这些怎么能算得仁呢?”?

令尹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这里面说他是三起三落。陈文子是陈国的大夫。?

这二位估计是新闻人物,人们议论纷纷意见又不统一,所以子张问老师他们算得上仁吗?

孔子的回答是如果只做到这些,那就算不上。比如令尹子文,只是做了臣子守了臣子该守的本分。让干就好好干,不让干就好好交出去。所以孔子给的评价是“忠矣”。这也不容易了,“忠”“恕”若是都做到了,离“仁”亦不远矣!

为什么孔子不能把仁的评价给令尹子文呢?因为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是对上。他对待同僚下属和民众怎么样子张并没有说呀,所以孔子说,其他方面我不知道啊,只做到了这些,那做到了“忠”字。

对陈文子的评价也是一样的。子张说的这些,只能说明陈文子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而已。所以孔子给了个“清”字。如果没有做其他的,离“仁”还差得远呢。

陈文子的行为如果放在今天就好比国际难民了。本国政权被推翻,只好流亡他国。结果他发现世道都差不多,不知道这家伙最后去了哪里。

孔子给的评价“清”其实不是个太好的。清者自然自清,不会危害社会,可也就是自了汉的道德水平了,于社会是没啥贡献的。要说有,那也就马尔萨斯说的,可以促进社会消费—这个猪也做得到。

卫国乱,子路见义赴死,这样的行为和崔子比,岂可以道里计?

姚大嘴说:我们也有可能成为难民。为什么呢?就因为如她所想的某些人见到祖国有难,肯定效法陈文子。

想当年,跑到国外的都是爱国人士,都是清流,上山下河躲着日本人的,都是聪明人,只有拿起武器抗日的是群憨包。憨包们把日本人打跑了,于是爱国的清流和聪明人纷纷回来了,蘸着人血馒头继续清谈。

本来曾经的某一段时间这些人都被活下来的憨包们专了政的,可惜再后来,风向不想怎么又变了,聪明人的后代们虽不至于明着替汉奸翻案,可也有人敢拿着“人性”到处兜售来嘲笑憨包们了。

我们自己也许没那么崇高,但一定不能允许某些人找理由给“崇高”抹黑。

“勇于牺牲”我们可以做不到,但我们要崇敬,要仰望。

我们可以活得卑微,但人格不能卑劣。

通宝推:桥上,一行,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七)—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原文】?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在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那时候得个“文”的谥号看来也不难。?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再三考虑。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三思而后行,现在汉语语意是好的,说明一个人办事谨慎。但在这里,孔子说他考虑太多了。后有人解释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从这段话看来,所谓三思,不过是在反复计较个人的厉害得失,想多了还不如不去想该咋办咋办更符合君子之道。

因为前面已经说了,君子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做事,第一思考考不该做,第二思考能不能做,如果该作还能做,那就去做了,不用第三思考对自己会有什么结果第四思考对家人朋友会有什么结果。考虑完前两个便是“再,斯可以”。

聪明人所以不成事多半就毁在了第三思。比如在职场,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我们该做的,努努力也还能做得来,但是坏就坏在聪明人还要再想:领导没交代呀,做了也白做呀。或者领导也就是那么一说,也没说做了会给什么好处,不做会有什么坏处,我干嘛要做?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看似聪明的人最后混的真不咋样,因为他们有选择做聪明人的自由,但架不住老板们也有喜欢傻子的自由呀。

对于创业者来说貌似也差不多—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偏执狂便是不计后果勇往直前。对于创业成功者来说,首先决定要不要创业?要的话,有没有或者能不能创造创业条件?能的话,那就干了。如果再三再四考虑失败了没饭吃怎么办呀?失败了别人瞧不起我怎么办呀?想到这里,N多的创业计划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引申地说,嘲笑创业失败的人更是懦夫!用人家失败的案例来给自己的放弃找理由。连水都不敢下的人哪里有资格嘲笑学游泳呛水的人呢?

【原文】?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就显得很有才能,当国家政治混乱时候,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这里是孔子说为官之道。并拿宁武子举例子。一个人固然可以选择是不是在国家昏乱的时候做官,比如有些人就逃掉了,但是如果是仁人君子,那就不可以一走了之。比如前面所说的陈文子,也就能得个清字。那作为是大夫君子,国家政治清明自然可以好好地辅佐国君治理国家,那如果国家政治形势不好怎么办呢?那就装傻。西谚说,没有人会去踢一条死狗。装傻是乱世自保的不二法门。

孔子很赞成宁武子的这种做法,所以后面的评价是他的装傻一般人是比不上的。因为人都愿意表现自己聪明的一面,谁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傻瓜呢?不过几千年历史算下来,因为聪明而送命的人还真的不一定比傻瓜少!杨雄的下场便具有代表性。

有时候大道理是相通的。比如这话也可以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生活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这个我们根本没得选。因此对于生活中的不完美,比较好的处理方法便是装看不见。如果装傻能成功滴骗过自己,那便生活在天堂了。可是偏偏总有些聪明人,看不见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好,总能慧眼如炬地看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然后再放大再扩大传播给周围得人好叫别人知道自己的“知不可及”。当自己是在唤醒小黑屋里的人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往小里说,一些人的聪明都用在挑自己单位的毛病和同事身上的不足了。这种聪明人也是没有学会装傻。别人不说不代表人家没看见,只不过别人知道这些不是生活和工作的重点罢了。到处挑毛病的人,就是现在意义上的“愚不可及”。

另外我觉得,现在许多人装傻就不用了,倘是把装聪明的毛病改了,好歹还算是本色出演。

通宝推: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八)—记住是智力,忘记是智慧

【原文】?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周游列国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还被困差点死掉。这是在陈国想要回鲁国时说的话:“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看事情的层面太简单;就像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文章但还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修改。”?

孔子这段话是对自己学生的评价。他们有远大抱负但是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彻底,许多事情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斐然成章,后人理解为有文采的文章,但这里我以为斐的本意有五色相错的意思,这里并不是说文章很好,反而是说学生们的思想行为狂简么,所以有点混乱需要厘清的意思。这样后文才说得通,需要裁剪

这些学生的思想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一篇篇华丽丽的文章,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还是需要指导的。最后一句潜台词是说自己应当负担起这些文章裁剪的工作,也就是孔夫子自认自己有手把手教会他们做官的责任。

【原文】?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是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因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中。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从这里以下的三小节,孔子用举例子的方式讲为人处世的态度。这一小节孔子称赞的是伯夷叔齐的“不念旧恶”。因为孔子认为是因为伯夷、叔齐不记别人的旧怨,别人才会忘记他们的旧怨。这话好像说起来别扭,用大白话说便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总要有一方先放下才能化解旧怨。化解了双方便都解脱了。

孔子在这里说自己也好,教学生也好,都是教人放宽心退一步的意思。在职场也是一样,若是整天就想着“谁谁谁对不起我”“谁谁谁又惹到我”这些事情,那一定没时间干正经事了,或者说干正经事非得受到影响不可。

职场人须知类似的事情,忘了最好。

别人的不好,记住是智力,忘记是智慧。

通宝推:mezhan,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四十九)—做人千万不要装

以下两小节都是说“做人千万不要装”

【原文】?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的人认为他为他的行为称得上“直”。直是孔子比较推崇的一种行为准则,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比如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便认同“直道”应当作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从邻居家讨醋来给人家,并不直说自己没有,孔子认为他并没有做到 “直”。一般来说,直是该怎样便怎样。自己家没醋就是没醋,直说就完了。从别人家讨醋是几个意思呢?是自己家没醋丢人?是自己不能满足别人的要求丢人?还是显摆自己比别人面子大可以讨来醋?

别人有求于己,能办多少办多少,帮忙不求回报这是君子所为。但反过来,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超出能力去帮助别人一定是要获得某些方面的回报,而这些回报多半不那么说的出口。比如这里说的微生高,不说自己没有醋是不是害怕对自己的慷慨大方的名声有损?而现实中的某些人之所以被纪委找喝茶,是不是因为怕没面子才越权给别人帮忙?或者更有其他所求?

有网友吐槽自己借钱给朋友结果遭致背弃或者某些人自己都没钱用却节衣缩食供给别人挥霍,我觉得识人不清倒在其次,“不在直中取,偏在曲中求”才是根本原因。帮助别人到借钱给人,不是以前的对价,便是日后的投资。以前的对价不说,欠人家的就得还。倘是日后的投资,超出能力又被背弃,那人情投资目的一定有问题。指望人家认识某某日后好给自己帮忙?苍蝇就盯这种有缝的蛋,多看看各种诈骗新闻提高智商比抱怨别人背信弃义更有意义。总之,超出自己能力去帮助别人是曲非直,非君子所为。

【原文】?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这段话跟我们写论文要用引文一样。?

孔子说:“花言巧语(言不由衷),装得和颜悦色摆出十足的恭敬(内心却不是这样),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这话还是在解释前面的“直”。孔子认为应当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直”便是该怎样便怎样,不能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耻之”,也可以理解为如果自己这么做了会觉得羞耻,所以耻于去做。

鸡汤文会说“心胸是委屈撑大的”。咋听好像很对啊,于是职场人经常会觉得自己为了团队协作“匿怨而友其人”是应该的,总不能把对同事的不满都放脸上吧?

其实这也是曲非直。 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前面有答案啊,就是“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要与同事合作,以前的恩怨不是在心里藏起来,而是应当忘掉。就是要想起来,那也是合作以后。

至于说心胸是委屈撑大的,不要用这话麻醉自己。因为这话说的前提是自己都对。自己都对的假设下,一个人还能客观地反思自己吗?

在单位做事,与同事合作,没啥需要委屈的。自己做的对,便是对的,别人说错也不用放在心上,自己若是做错了,不管啥原因,那也没啥委屈的,改了就是了。经常有人说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老板或者部门主管不理解。人家又没有理解下属的义务,只看结果,不看动机。所以,结果不好,就是错了,要认账。当然有人说自己做的都对结果也好,领导就是没给公正的评价,那还不委屈?那委屈什么呢?要么反省为什么自己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而后修正自己,要么用脚投票走人。

自己不反思,委屈给谁看?

通宝推:mezhan,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