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内心的外在表达
【原文】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是鲁国人。有说是孔子的学生,也有说不是的。这个关系不大,关键是这个人问,孔子答,通过问答表明孔子对礼的根本认识。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这个问题问的好啊,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礼而言,与其面色哀戚,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这里孔子的意思很明白,仪式是表达礼的重要形式,但礼的根本反而不在形式而在内心。如果只是外表做做样子,那就违背了礼的精神。礼仪俭朴但内心尊崇,并不会损害礼的庄严。同样,丧尽礼讲的也是内心和感情上的哀戚,真正的失去亲人的哀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原文】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据说这话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的强烈的“夷夏观”,导致后世的儒者都看不起南蛮北夷。我倒觉得孔夫子说这话的时候应当没想这么多。他也就是话赶话秀秀华夏文明“礼”的优越感罢了。至于说这话的前因后果,书里不记载,大家当然就不知道了。于是后人便断章取义,夫子自己么,因为这个都快成了背锅专业户了。
我猜这个小剧场对话上一句应当是,或曰:夷狄亦有君,其礼若何?然后孔子回答了这么一句。
孔子的本意是夷狄现在虽然有君主,也只是有形式上的等级制度罢了,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礼仪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不如诸夏之亡也。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反而好理解了,就是说他们都不如夏商等灭亡了的国家还有一套礼仪制度流传下来。即便把亡解成无,这话也说得通。
总而言之,这里重点说的是礼的传承,不是比较夷狄与华夏有没有君主的优劣。 把这句解释成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华夏诸国没有君主呢。”这话语义并没有表达完整,补充完整应当是“夷狄虽然有君主(却没有相应的礼仪制度),还不如华夏诸国(即使)没有君主了,(都还有礼仪制度流传下来)”。
人都有死,王朝亦有更替,文化能够传承才具有历史意义。孔夫子就是感叹这个罢了,哪里有歧视少数民族的意思!
【原文】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孙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能不能劝阻他呢?”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我觉得上一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可能说的就是这件事。而“见义不为,无勇也”这挨骂也有冉有的份儿。
最后一句,“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这话该怎么理解呢?书上就解释成“唉,难道说泰山神灵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其实解释到这里语义并没有解完。我认为这话的真正语义是孔子让冉有传话给季孙氏:“泰山的神灵认为你去祭祀他是“僭礼”的行为,他是不会接受的,你去也是白去。泰山的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也许还会降罪于你。”
祭祀泰山上达于天。天道是要维护礼制的。曾谓句是反过来的肯定句,肯定泰山的神灵一定是比林放还知礼的。知礼,便不会同意“季氏旅于泰山”。古人不是无神论者,所以孔夫子这话我理解有吓唬进而阻止季孙氏祭祀泰山行为的意思。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棉妈论语别解(二十三) 6 王小棉她妈 字3788 2017-05-31 03:33:48
🙂古文是万能的 3 南宫长万 字564 2017-05-30 05:00:43
🙂古文字的多义性不在于“几乎有无限种解释" gzdcl 字186 2017-06-15 10:11:07
🙂棉妈论语别解(二十二)
🙂实在看不下去了,随意发挥那不叫解论语 3 删ID走人 字1236 2017-05-30 04:23:23
🙂你说的也有道理! 1 王小棉她妈 字0 2017-05-30 05:59:37
🙂这话就不对了,我也可以说你是在随意发挥呢 3 胡一刀 字584 2017-05-30 05:13:08
🙂我当然有充足的理由说楼主随意发挥 删ID走人 字1242 2017-05-30 08: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