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共:💬190 🌺1176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棉妈论语别解(三十二)仁者是面镜子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句话的翻译恐怕就要打笔墨官司。

我眼里看到的各种版本,虽说遣词不同,但中心意思都一样“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才有资格)爱别人和憎恨人”,进而还解释说“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在我看来这都是牵强附会。联系后面根本说不通。

我理解孔子这句话的翻译应当是:唯有真正有仁德的人才能对照出别人身上的优缺点。能好人,是说能看出一个人的好,也就是优点或者优良品德。能恶人,是能对照出一个人身上的恶,也就是缺点或者品德的缺陷。

唯有仁者才有资格当对照组,道理就这么简单。

这样解读,后面的几小节就顺理成章了。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要做个有仁德的人,最后就不会有恶行了(不会被人厌恶了)。

这是紧接上一小节而言的。跟有仁德得人做邻居,就会对照发现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不符合仁的标准。真要是一心想要成为仁德得人,就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过也好,错也好,都改没了,最后身上自然没有恶行了,也就是再不会做令别人厌恶自己的事情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一小节补充说仁人君子为什么可以久处约,可以长处乐。

孔子说:“富足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仁人君子宁可不去享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仁人君子宁可忍受。君子如果没有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是背离仁德的,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然如此,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然如此。”

这一小节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有仁德的人会处于贫困之中。那是因为有仁德的君子会遵守自己内心的道德规范,不会为了富与贵而去做违背道义的事情。人人都想要富贵,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富与贵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后面孔子又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一小节也反映了孔子的物欲观。孔子不是一味强调君子一定要宁守清贫的。富与贵,本身并不是恶,君子只是不主动逐利罢了。

君子可以爱财,但要取之有道。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会厌恶还没有到“仁”的修为的人。有仁德的人,他们的思想高度是常人无法比拟的;而厌恶还没有达到“仁”的修为的人,还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吗?他们是不会用“不仁”的行为加诸在别人身上的。

人需要一天里把自己的力量都用在怎么做“仁人”上吗?(不需要的),我还没看见有谁是因为能力不够所以得做不到“仁人”的。这种人也许有吧,但我没见过。”

这段话也讲“仁”,和前面有什么联系呢,有的。这段话是说,里仁为美,你不用担心和仁人做邻居人家会嫌弃你。真正有仁德的人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他们不会嫌弃自己周围的人不如自己,也不会对周围的人做出不“仁”的行为。

孔子自己是大德君子,是仁人,但他厌恶不仁的人了吗?没有嘛!对于他自己的学生,除了颜回,差不多都是“不知其仁矣!”。

所以对于通行本把“恶不仁者”翻成厌恶不仁的人,我觉得都不对。

后面的感慨,估计是讲课的时候有人提问题了:我们这样的人和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人家虽然不讨厌我们,但我们有机会整天跟人家学仁吗?人家会不会嫌我们太笨(我们能力不够怎么办)?于是夫子反问,一个人需要成天到晚去学“仁”吗?哪里用得着?我还没看见有谁是因为能力不够所以得做不到“仁”的。

孔子的观念中,仁是爱人。那按照佛家的说法仁就是一种内心的慈悲。只要追求做个有仁德的人,自己自然就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退一步说,无恶就是仁。那么要做到无恶,恰恰是管住自己不去说什么坏话,做什么坏事,这根本就与有能力和没能力无关。

我前面讲夫子“温良恭俭让”时曾说过,不做就是成全。

苟志于仁无恶矣!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也就接近于“仁”了。

最后是调侃的话:这种人也许有吧,但我没见过。就跟鲁迅说作文秘诀结尾一样:“以中国之大,也许有吧,其实是骗子!”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