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棉妈论语别解 -- 王小棉她妈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为政时考虑的是怎样进行道德教化,小人为政考虑的是做事是否能让当地获得利益;君子处理政务会考虑怎样让老百姓免于刑罚,小人处理政务只考虑会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
前面说君子做事,只考虑是否符合道义,本小节则是举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说明君子和小人做事出发点的不同。
这里的君子和小人,一定要从他们是统治阶级的官员这一角度来理解。
小人不是坏人,小人不是民,也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小人甚至也不是枉者,他们只是个人道德修养层次不够罢了。这里包括以下关于小人的言论,并不是批判,而是陈述,只是孔子在给学生们讲同样作为统治阶级官员小人与君子的不同。
君子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是否有利于为政的道德建设,小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是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君子管理人民想的是让他们免于刑罚,也就是如何有耻且格,而小人么,就只考虑怎么收买人民(而获得好名声)。
这样的排比句必定会有其语意对称的地方。“德”与“刑”,如果从前文的语意来看,应当是道德教化让民众免于刑罚的意思。而小人么,只顾及小团体利益,刑是针对老百姓的,那惠也应当是针对乡党或者老百姓的。惠的本意,本来也是给别人好处的意思。
我们应当想到孔子是教学生怎么做官的,所以这里的小人做事的出发点,是出于利益考虑没错,但不一定全是为了一己之私,也可能是为了一个地方的山头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所以小人怀惠,也可能是只想着惠及自己的乡里乡亲或则治下的老百姓。总之,不要把小人想的太坏了。
【原文】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说:“(小人)做事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所以结果很多时候会招致埋怨。”
这一句话是上文文意的补充。
上一小节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亦即小人为政的行为模式是凡事都以利为先。那么坏处就来了。坏处是什么呢?就是本句的“多怨”。
追求利益大多时候是零和博弈。一个人获得的多了,其他人的份额必然就少了。也可能小人自己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那么多,因此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是自己不满意,就是别人不满意。总而言之,一定多怨。
或者从小人是统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是以利益驱动下属或民众,让下面的人获得实惠,也会因为分配不均而招致埋怨。
以上这两小节也是孔子在教学生不要学小人处理政务的思维方式。学小人靠以给人以小恩小惠的方式领导下属和人民,最后是讨不了好的。
我们日常中也会多见有的小领导靠给下属小恩小惠来搞小团体以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最后部门被搞得乌烟瘴气。如果中间没有人出来管,最后没有不出事的。
说句题外话,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用来瓦解敌对阵营,只要敌对阵营的人是小人集团就行。怎么用呢?比如丢一根肉骨头出去准能让一群本来一起玩耍的小狗子互相厮杀。二桃杀三士,晏子丢出的的肉骨头是“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关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最好结合这句话教育对象 2 迷途笨狼 字425 2017-06-27 11:26:37
🙂棉妈论语别解(三十六)—钓鱼还是钓虾? 12 王小棉她妈 字5320 2017-06-25 23:33:08
🙂参与一下: 3 gzdcl 字2060 2017-06-28 07:51:13
🙂棉妈论语别解(三十四)—三士杀之费二桃
🙂棉妈论语别解(三十五)—劳动即修行 7 王小棉她妈 字4604 2017-06-25 03:38:37
🙂赞同 米高扬 字0 2018-05-27 12:25:47
🙂棉妈论语别解(三十三)—看云识天气 4 王小棉她妈 字4403 2017-06-23 03:01:24
🙂棉妈论语别解(三十二)仁者是面镜子 7 王小棉她妈 字5278 2017-06-20 0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