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蚕:(4) 变态 -- 爱莲

共:💬27 🌺1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说蚕:(4) 变态

【原创】说蚕:(1)天虫

【原创】说蚕:(2)赛里斯国

【原创】说蚕:(3)野蚕

人若是做了违反常规的事,便被称为“变态”。不仅人会变态,蚕也会,而且还是“完全变态”!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一篇的“说蚕(3)”说到了野蚕,野蚕与家蚕的肤色虽然不同,但体形、体态相似,生物学习性也基本相同。这有点象不同肤色的人,看上去不同,实际上是没有多大的差别的。

譬如,在生物学习性上,野蚕和家蚕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完全变态”。

既然有“完全变态”,那有没有“不完全变态”呢?

有!蝗虫、蜻蜓、螳螂等等,一生只经过产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阶段,翅膀在幼虫期就已经出现,成虫的特征随着幼虫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完善,这种变态比蚕少了一个环节,所以叫做“不完全变态”。

那“鸡生蛋、蛋生鸡” 也是“不完全变态”吗?

不是,鸡不是昆虫,那不叫变态。

那人为什么也有变态的呢?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是因为人本身不变态的缘故,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对于像蚕这样的“完全变态”的生命现象感到很奇怪。先人们不明白,蚕为什么会变态,为什么要变态,又是如何变态的,于是就做了许多陶质、玉质的蚕虫、蚕蛹和蚕蛾,希望后人们能够给出答案。

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发掘出雕刻在象牙上的蚕纹;在江苏吴县梅堰(公元前约3000至2500年)的黑陶中也出现过蚕纹雕刻;在河北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约3400至3500年)还发现了陶质蚕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事实表明,先人们对蚕的变态现象是很感兴趣的。

人们从最初的偶尔发现蚕能吐丝结茧,到观察到蚕从蚕卵开始变为幼虫,蚕,蚕长大之后又吐丝结茧变成蚕蛹,最后经过蜕变成为蛾,这一生四变,动与静的转变引发了古人对天与地、生与死等人生重大问题的联想与思索。

先人们曾认为,卵是生命的源头,孵化成幼虫是生命的诞生,蚕眠与蚕起犹如生命的不同阶段,而由蚕转变成蛹则被看作是原生命的死亡,蛹的化蛾飞翔则是人们所追寻的死后灵魂的去向了。

所以,一直到晚唐,诗人李商隱还在感叹“春蚕到死丝方尽”!

其实,这不过是古时候人们对蚕的一种误解。这虽然是个误解,却一直被后世的人们争相传咏。更为可悲的是,这个“误解”被误传了一千多年,即使是在弄清了真相的今天,人们还执迷不悟,继续传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称赞春蚕的崇高精神。

事实上当蚕吐完了丝之后,丝虽尽而蚕却并没有死,只是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蛹而已,蛹还要化蛾、交配、产卵,代代相传,没有穷尽。

一粒蚕卵跟一粒芝麻的大小差不多,从蚕卵中孵化出来的“小蚕宝宝”只有小蚂蚁那么大,经过22-26天的幼虫阶段,其间每条蚕吃下20-25克桑叶(又待核实),体重约增加1万倍,最后吐出1000多米的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蚕的四个变态期中,蚕(幼虫)和蚕蛾(成虫)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卵和蛹都没有活动能力。卵的代谢水平低,呼吸量小,抵御各种恶劣气候的能力却是最强的,所以蚕是以卵的形式越冬/越夏的。幼虫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蚕,从桑叶中吸收营养,是唯一的获取水分和营养的阶段。而蚕蛹看上去虽然不吃不喝不动,这一阶段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过渡期”,尽管外部形态没有任何变化,体内却经历着一系列脱胎换骨的剧变。而在成虫期,则要努力交配、产卵,繁殖更多的下一代。当成虫完成产卵的使命之后便很快死去,一个生命周期便结束了。

蚕蛾死而无憾,因为它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后代---蚕卵。

请看:说蚕:(5)蚕卵

关键词(Tags): #蚕#爱莲科普通宝推:石老人,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说蚕:(5) 蚕卵

说蚕:(4) 变态

蚕卵看上去很像细芝麻粒,长约1.2毫米,厚约0.5毫米,一粒蚕卵重约0.5毫克,一只雌蛾可产400至500粒蚕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蚕蛾刚产下的卵呈现淡黄色,2、3天后,随着內部的胚胎发育,颜色会逐渐改变,约一星期后便呈现出每个品种固有的卵色,有紫、灰、褐、绿等等,而以紫灰和灰褐两种颜色最为常见。

卵产下之后,卵的外形也有一些微小的变化。起初卵面是隆起的,稍后由于一部分水分的丧失,卵面中央逐渐出現椭圆型凹陷,成为“卵涡”。正常的卵涡有的会出现2、3条纵纹,如卵涡呈三角形,則是水分丧失过多,那便是死卵了。

蚕卵的外层是坚硬的卵壳,其坚硬的程度与一般的鸡蛋壳相比毫不逊色!如果不硬,怎么能够担当起保护卵内的卵黄、浆膜和受精卵的作用?

我们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蚕卵壳却几乎全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的种类多达150种。那么多的卵壳蛋白质分属于两个大家庭,它们在行动上步调一致,这曾经是研究基因的结构与调控的一大热门。

卵壳表面遍布凹凸不平,由多角型组成的网状花纹,叫做“卵纹”,那是卵管內卵泡细胞分泌卵壳时留下的痕迹。稍尖的一端有卵孔,以漏斗狀向外开口,是精子进入卵內的通道。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卵壳上都有 5,000至10,000 个气孔,那是蚕卵的呼吸通道。它们要是被堵上了,那卵就没命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卵壳內有卵黃膜、浆膜、卵黃和胚胎等,卵黃膜和浆膜依次紧贴卵壳。浆膜內有许多无色或淡黃色的卵黃;胚胎裹在卵黃中,头向卵孔,偏在卵腹的一側,以卵黃為营养,卵黃耗尽、蚁蚕长成后,蚁蚕便咬破卵孔一端的卵壳而孵化。

蚕卵产下后,并不总是立即孵化出小蚕来的。这是因为,蚕是以卵滞育的昆虫,也就是说,在卵产下后不久,尽管是受了精的、健康的卵,发育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停滞不前,形成所谓的“滞育” 。这种在发育上的“停”于“不停”,使得蚕卵有“越年卵”和“不越年卵”之分。

在一年内只发生一代就产下滞育卵的,叫做一化性蚕。这样的蚕发育缓慢,经过日数多,幼虫期吃得多,体形大茧也大,丝量多,但体质虚弱,对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不适应,适宜于寒温带地区饲养。

在一年内发生二代,即第一代产非滞育卵,第二代产滞育卵的称二化性蚕。这种蚕品种幼虫期经过比一化性品种短,体质较强健,但产丝量略逊于一化性蚕。生产上所用的蚕品种大都是二化性蚕品种经过改良,导入了一化性品种丝多的性能而育成的高产、优质品种。

在一年内发生三代以上的,通称多化性蚕。有的多化性蚕的最后一代能产滞育卵,有的仍产非滞育卵,前者称有滞育性多化性蚕,后者称无滞育性化性蚕。多化性蚕发育快,幼虫期经过时间极短,体质好,但茧小、丝量少,丝质也不及一化、二化性蚕。

蚕卵的滞育是由滞育激素调节的。形成滞育后可以对蚕种进行长期保存,而只有滞育解除之后,才能使蚕种孵化。无论是滞育的调控机理还是对于滞育的应用,一直科学家们所感兴趣的课题。

雌蚕蛾体内的一对神经节决定是否分泌滞育激素,也就是说,蚕卵是否滞育,蚕妈妈早就定下了。而在幼虫和蛹期间的环境条件,则决定雌蛾是否分泌滞育激素。同常情况下,长光照和高温的条件预示着还有丰富的食物,从而产非滞育卵;而短光照和低温则预示着冬季的来临,于是产滞育卵。

滞育形成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刺激将滞育解除。生产上,滞育卵产下后,经过25℃的温度保护10~20天之后,再用稀盐酸刺激“洗种” ,可以达到解除滞育的目的。

滞育解除之后,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蚕卵的胚胎得以继续发育,便孵化出幼虫---蚕宝宝。

说蚕:(6) 蚕宝宝

关键词(Tags): #蚕蛾#蚕丝#蚕卵#蚕蛹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炸早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才一位)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原创】说蚕:(6) 蚕宝宝

说蚕:(5) 蚕卵

解除滞育的蚕卵在25℃下会逐渐发育成为紫黑色,经过大约两个星期左右,胚胎便发育成熟,由“蚕胎儿” 成为“蚕宝宝”, 孵化出幼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蚕宝宝”出生时,将卵壳咬破、吃下,那是蚕妈妈给它留下的高蛋白营养品。卵壳咬破了,便露出头、爬出来。

刚出壳的蚕宝宝因为看上去跟小蚂蚁相似,所以叫做“蚁蚕” 。

蚁蚕出壳后,头部和身体全是黑色的,体长只有3毫米左右,身上还有很多“胎毛” 。因为蚁蚕的身体太小,要想移动它们,得用鸡毛刷子刷才行。蚁蚕对光线非常敏感,也可以通过光线将它们吸引到一起。

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到处找吃的。这时它们的牙齿太嫩,要吃很嫩的桑叶, 而且还要切得细细的。吃过一天的桑叶之后,身体便慢慢成为白色。两天之后,它们看上去像是吃饱了,一个个将头翘起,不吃不动,开始第一次“眠”。这第一觉睡得比较短,通常只要一天半时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蚕为什么还要“眠”,要睡觉呢?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吃桑叶吃累了的缘故。

虽然蚕眠的时候,也是不吃也不动的, 看上去跟人睡觉差不多,但蚕眠和人眠是大不相同的。我们人睡觉是为了休息,而蚕呢,从表面看也是在休息,实际上呢,它们却并没有休息,它们可忙了,忙得很,忙着换衣服---蜕皮。

蜕皮? 蚕又为什么要蜕皮呢?

蚕的外皮是由几丁质构成的,不像人皮那样能够随着身体的成长而增加面积,蚕皮的大小是固定的,无法随着蚕体的长大而变大。蚕吃了桑叶、身体长大了,皮太小了,不合适了,就要换上大一号的新皮。这个过程是在“睡眠”的时候进行的。蜕一次皮蚕就增加一龄,就是长了一岁的意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蚕宝宝蜕皮是从头部开始的,先是头部的皮裂开,向后缩,露出胸足,再褪至腹部,直至尾足。这个过程有些像女士们脱裙子,从上至下,而不是从下向上。刚刚蜕完皮的“新蚕”邹巴巴的,给成长留下足够的空间。蜕完皮之后,又恢复了原先的模样和性格,开始找吃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蜕皮是蚕宝宝成长的象征。蜕一次皮,对于蚕宝宝来说就是长了一岁。蚕的“年龄”叫蚕龄。一般的蚕都是四眠五龄蚕,在幼虫期眠四次、蜕四次皮、达到5龄之后,便成了“熟蚕”,要“上山” 、结茧。

一般生产中所采用的蚕品种均为四眠蚕品种,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四龄蚕第四次蜕皮称为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蚕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的一万倍。

除了四眠蚕品种之外,也有三眠蚕品种。在幼虫期就眠、蜕皮3次,经过4个龄期即结茧。三眠蚕品种的幼虫期经过短,食桑量少,蚕茧的茧形小,丝量少,茧丝纤度细。生产上常常利用3眠蚕品种生产细纤度特别细的生丝。另外,在四眠蚕品种的饲养过程中, 偶尔也会出现3眠蚕和5眠蚕。

蚕眠3次、4次、还是5次,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通过两种叫做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平衡来实现的。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发现,对蚕业生产非常有好处。在养蚕过程中,如果发现桑叶不够了,那就给蚕喷洒脱皮激素,让它们结茧了事。这样虽然茧子小了一些,产量不高,但比因为没有桑叶吃而全部饿死、颗粒无收要好得多。相反,如果桑叶有余,吃不完,又可以给蚕吃保幼激素,延迟其幼虫期,达到多吃桑叶,结大茧,提高产量的目的。

蚕的胃口很大,活活儿的一个将桑叶转化成茧丝的机器。经过五千多年的改造,这个机器的构造与原先的野蚕虽然相似,但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土鳖扛铁牛

关键词(Tags): #蚕蛹#蚕蛾#蚕丝#蚕卵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早不早,俺是那第一个砸花的

这么个炸法效果最好,俺不介意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多谢多谢!

都还没睡?还早呢!

家园 挖,勾起以前养蚕的回忆啊

大体的都差不多,除了那个桑叶以外.俺当时是剪成细长条...俺老妈帮俺剪

家园 有宝,蚕宝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不完全变态的“幼虫”好象叫若虫?
家园 【文摘】那人为什么也有变态的呢?

那是因为他们是rb人呀

家园 那么

育形成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刺激将滞育解除。生产上,滞育卵产下后,经过25℃的温度保护10~20天之后,再用稀盐酸刺激“洗种” ,可以达到解除滞育的目的。

这有多稀呢?人的胃液也算稀盐酸的。。

家园 这个不太对8

蚕宝宝蜕皮是从头部开始的,先是头部的皮裂开,向后缩,露出胸足,再褪至腹部,直至尾足。这个过程有些像女士们脱裙子,从上至下,而不是从下向上。

我看好多rb电影,里面的女士们都是从下至上脱裙子的

家园 帮你配些照片。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是把最后上山的一条蚕放在盘子里看他怎么办,原想它应该在平面上吐薄薄一层,这样做帛就简单了。实际上一开始它也在平面上吐了点丝,然后就跑到边上来了。

点看全图

  LP对它有点心痛,把它放到该去的地方。可惜丝不够了,茧就结成这样。

点看全图

家园 电影是电影

生活是生活,

家园 很专业嘛!

连方格镞都有,有多少上多少,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