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145):帝国的暮色 -- 本嘉明

共:💬392 🌺3401 🌵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

“政治原教旨”的另一个说法,或者说意识形态方面的表现,应该就是政治正确吧,这大概是美国式的“书同文,车同轨“,可惜太不正常了,比如一个中国人,天天把美国当作第一,一个无神的汉族人,天天把穆斯林捧在头顶,种种扭曲闹心,不用说中国人,连美国人自己也玩不下去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兄弟我一直在想,如果世界重归二战之前的乱世,中国最先想收拾的是谁。本大之见,甚明甚远。

天下将大乱矣。大洗牌时代来了。不知道二十年后,世界地图还认不认得出来。

家园 中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全球霸权

谁搞“全球霸”,最后必然累死,英国美国,都是如此。

未来100年,中国能搞的极限:

1)自己的小圈子:海军北达白令海峡,南达南极洲北岸,形成“囊括中,台,东南亚一部(印支半岛),马来,印尼,澳新”的,南北走向的“中国走廊(中国墙)”,在此区域内,获得军事支配权。

2)联合俄,德(可能还有法,英),共治中央岛北线。

3)联合伊斯兰的一部(全部都联合不可能),共治中央岛南线及北非。

4)联合俄国,开发外太空

5)联合英美,开发海洋产业

6)联合南非,以马达加斯加为中转站,中国独立(不再有其他域外国家参与)开发非洲中南部。

通宝推:崇文尚武,
家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日新其德,一点也不落伍

《尚书·皋陶谟》中,禹向皋陶请教治国的重点,关于如何识人选官,皋陶提出了“九德”的标准。作为上司,管理一大要务就是寻找人才,但是方法就因人而异,比如商王武丁靠作梦找到了傅说,周文王是出来闲逛找到了姜子牙,刘备三顾茅庐找到了诸葛亮……。选材的方法或是标准可以多种多样,人才是手段,目的是实现是天下太平。要求儒家把选才的标准给定好,后人就可以按图索骥,这是强人所难。《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与品评人物,其标准至今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然而,真能达到“君子”标准的,又能有多少?比如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这样的人,像我这样的寻常人的估计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这种处世标准,已经是老子“上德不德”的境界。所以贤才与否,确实不会有固定的范式。

批评儒家的择才方式简陋,别忘了,具体在实践中,舜和禹都是经过数十年的历练才得以继承帝位。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比起靠选票推出来的领导人,更加靠谱。也就是有了初选标准,还得经过实践才能判定是否是人才。后世察举、科举、公务员考试,同样也只是一种标准,晋升最终是看执政管理能力。

程朱理学的一大功能,是抗衡是佛学对儒学的侵蚀,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然而却不必真的以其准则,否则也不会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学说进步。

晏子、老子对儒家的评断,按他们各自所处的立场,完全可以解释。

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伯禽至鲁,三年而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周公曰:“后世其北面事齐乎?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曰:“尊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曰:“尊贤而尚亲。”太公曰:“后寝弱矣。”

这故事真假不论,姜齐后来变为田齐,鲁国被楚国吞并,两位大贤的诊断都得到了证明。

老子追求的小国寡民,算是无政府主义论调,大禹治水如果采用的是老子的方式,估计中华民族早玩完了,更别说是毛主席这样的动辄要发动全国人民,打一场漂亮仗的大有为之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号称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我理解的“道心”是指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物质到了量子这一级别,可以算得上是微,量子引出的各种学问,大致可以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达到天人合一。认识人性的本质,通过教育,去恶扬善,最终实现“六亿神州尽舜尧”。本质上就是关于世界与人性的认识论的问题。

人心、道心,关键是道心,因为人也是物质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利用——我认为应该是人改造自然界的科技能力,正德——即为人民服务,天下为公,厚生、惟和——关注的人的舒适生存、社会和谐。兼收并蓄、去芜存菁的能力,只是智识在一定程度的儒家学者都具有。儒学被人所诟病的地方在于不重视科学技术,认为是奇技淫巧,而且自认为是有先知者,是精神贵族,如果在学说中改变对科技的认知,以及能将自己与普通大众结合一起,则儒学焕发荣光只是时间问题。同样,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是儒学。如果今后要以马列毛为主体,那么如何继承传统,吸收西学

精华是绕不过儒学的。儒学已经趟出了一条大道,共产党则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学说的较量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可以跟人一起学习,但不是大家都能得道;大家一起得道,但不见得都能容得下对方;可以容得下对方,但具体事物上却不能统一执行”。例子,就像是同样是十三个一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但真正坚持共产主义理念为之牺牲的不到一半;同样是共产主义理念,走中国独立自主的道路还是走苏联道路却水火不相容;同样是走中国道路,走共同富裕与让一部份人先富又不能谈到

一起。

传统就像是鲁迅说的那座继承下来的大宅子,珍宝很多、糟粕不少,就看后人如何抉择。中国的文化目前还没有左右世界,除了经济上还没有成为世界第一(大幅领先的第一),科技上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等到经济与科技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文化也自然而然能吸引各国。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矣。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烙在中国人基因里,显示自己与他国人不同的东西。哪怕这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也得背着它继续赶路。

家园 儒家脱离世界发展快一千年了

文化不是死的,是活的,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与时俱进才行。换句话说,必须实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决定文化,你看西方的文化发展和进步,和西方的大航海,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几乎是齐头并进的,今时今日,西方在科学和文化上同时碾压世界的落后国家,岂是偶然?儒学指导中国搞出来什么成果?

儒学落后,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生活落后,它根植于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人的生活封闭停滞了多久,儒学也同样封闭停滞了多久。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文化也是如此,科学要一次试验一次实验的积累,文化要一次又一次体验变化,它是一代又一代人,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出来的,不是某大儒脑袋一拍想出来的。一千年不学习,不思考,不改变,具体内容怎么可能不过时?别人竖起两杆大旗,一个科学,一个民主,至今烈烈飘扬,威震四海,儒学何以应之?

儒学想发展,不是不行,加入到新时代的洪流中,重新把自己当作诸子百家的普通一员,去接受生活的考验,去接受人民的审视,去学习,去观察,去积累,忘记独尊儒术的时代,从头再来。什么至圣先师,提都不要再提了。先把毛润之创立的“毛家”,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资家”比下去再说。

通宝推:本嘉明,飒勒青,
家园 现在流行气候学说解释

央视的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里说,明长城的修建基本与明代冰河时期的适于作物生长的气候分界线一致,再往北了就不适合屯田。

“小冰河期”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历史上,明朝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朝晚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地利不如天时,加上明末政府组织能力低下(崇祯折腾不到点子上,党争),农民起义十来年给国家放血。明军连起义军都收拾不了,又怎么能对付满清那样能征惯战的游牧骑兵。

家园 美国统治世界的时间太长了。

美国统治世界的时间真的长吗?罗马尚有两个世纪的“罗马的和平”。其实美国真的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时间满打满算也才20多年啊。

家园 我来讲讲我对心学和理学的看法

首先,要讲理学,就必须从另一件事讲起,哪件:安史之乱(扯得有点远了是不是,但是请你们往下看)。

安史之乱公认为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古典文明的终结。

唐代崇尚武功,军人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全国上下以武功为荣。安史造反又有两个前提,一是盛唐时府兵制难以为继,不得不改为募兵制,使边将坐大,二是唐玄宗老来昏聩,两者合力造成了这场天大的祸事。安史之乱的本质就是其实就是唐代武人政治走向反面的一个结果。

安史之乱虽然被平息,但到中唐晚唐,整个唐帝国还是被各路不听话的藩镇军头所困扰,这其实还是武人政治走向反面的一个结果。到了五代十国,更演变为“天子,兵强马壮者居之”,“乱世人命不如狗”这样的人间悲剧天天都在上演,到了宋初,整个赵宋统治层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如何遏制武人政治。于是赵宋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崇文抑武,文贵武贱,处处打压武人。

由于有唐代的殷鉴在前,赵宋的想法很好,而且设计出各种制度也很合理,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武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后途径,如果所有手段都解决不了问题,就只能动用武力了,如果说武人都成了娘炮,那么就意味着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而且如果别人的武力比你强大,那么就意味着你被别人用武力给解决掉。另外,一个不尊重武人的社会,武人自然也不会为你卖命。赵宋那惨不忍睹的对外战争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就是宋末元初大批的武将弃宋投元,有多少是因为得不到文官集团的尊重?蒙元崇尚武功,武将社会地位高,站在宋朝武将的立场上,与其为一个根本就不尊重自己还要自己效死的政权卖命,倒不如去投一个更好的东家。

而古代农业社会都是以土地为生产基础的,土地越多人口越多国家越强。扩张壮大自己是人的本能,不要说是想开疆拓土的皇帝了,是个老板都天天想着要扩大自己的公司。而整个宋代外战一塌糊涂,对外扩张从外界获得土地人口这种最典型的壮大国家实力方式自然就是无从谈起,那么整个宋朝的知识阶层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这就是理学产生的根本原因:既然不能从外部获得土地人口资源,那我就尝试着让自己的需求或欲望少一点吧,扩张壮大自己是人的本能,那我就来个“去人欲存天理”,告诉你人的欲望是错的,你想扩张壮大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不符合“天理”的,一切一切要以“天理”为准,天理是啥,理学家说是圣人之言,要我说阿猫阿狗都算,反正你就是不能有欲望。至于如果壮大国家,理学家们说秦皇汉武那样的勇于开拓就不要去想了,皇帝百官们要依圣人之言,亲贤臣远小人。。。自然天下长治久安,外敌不敢来了。如此种种。。。。。。要我说,理学其实就是这么一种,既然我没办法出门,我搞不过别人,那我就关起门来过小日子过了的这么一种哲学。当然,你这种“小确幸”碰上蒙古人的刀马,一样还是一个大悲剧。

下面就是心学的发端了

到了明初,朱元璋自认为朱熹的后人,于是将朱熹的理论拿来做开科取士的样版,因为朱元璋因为出身低微,所以还是一肚子小农思维,自然认为程朱那套拿来统治这么一个上千万一盘散沙式的自耕农的大帝国是合适的。现在我们要把目光放远点,看看朱元璋死后的数十年里,整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朱元璋死于洪武31年(公元1398年),1419年或1420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派出了他的第一支仅有一艘横帆船的探险队,向南寻找几内亚。1492年哥伦布发现南美洲,1532年皮萨罗灭掉印加帝国,从南美获得了天量的白银,全球化的第一笔原始积累完成,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从欧洲到东方的海上商路被打通。另一方面在明帝国内部,由于明早期和中期,社会比较安定,东南沿海人口增长很快,而土地有限,所以生存的需要就只能逼着那些“多余人口”下海经商,有些人下海经商赚了钱,但是在崇尚理学,视商人为“士农工商”最末的明帝国统治机构看来,商人不管多有钱,终究是没地位的,所以整个工商阶层就自然而然想有一种新的思维来对抗理学。

这时候心学来了,心学的生产和传播,有三重意义,一,前面讲过,理学其实就是一种“小确信”,而新兴的工商阶层因为自己开拓了眼界,自然就认为理学不值一哂,理学反对人的欲望,而新兴的工商阶层有了钱,自然要扩张自己的欲望,理学反对开疆拓土,新兴的工商阶层却认为要极力扩张,以获取更多的资本;二就是新兴工商阶层为了打破理学对官僚阶层的垄断的思想武器;三,欧洲发端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第一次全球化,以理学为代表的用来治理一盘散沙的小农社会的统治理论和心学为代表的用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理论的对决是迟早要到来的。

综上,心学是对理学的一种反动,而理学的出现是整个中华文明对武人政治的反动的一种合理化,这种合理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在新时代新条件下,理学不再符合时代精神时,自然就会有新的思想来取代它。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罗马是罗马,美国是美国

罗马时代,人类的消息交流和物资人员运输的速度和数量,连今天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反过来,美国统治世界的时间,也只能是罗马的百分之一不到。

家园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这是针对技术工具来说的,科技本质上让人对自然界的了解更深,人掌握更多的改造自然的方式,之后让生活更便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中国的开国皇帝,普遍要求能征惯战,或者能有超强的统御、决策能力。 如果导向变成了,国家元首必须精通数理化,一样可以扭转风气。就像察举、八股文一样,当孝悌、作文成为入仕的必备条件,人人都会去假装具有这种品德或学习掌握。当代科技工作人员,如果论文数量跟职称挂钩,他一样会滥发文章。科技的事,有很多是看一眼就怀孕,假如儒学也将科技当教育成体系的一部分来培养人才,有道德又掌握技术的儒家学者一样能大量产生。明末,黄宗羲等人就是当时数学、天文学的专家。

儒家社会的重点在家庭,一切人伦关系、道德基础都以家庭为出发点。真到了哪天,国家垄断孩子的生育(人类像机器一样可以随便生产)、培养。达到了不知父、也不知母的地步(在传统道德中,知母不知父是禽兽)。或许儒学所倡导的社会才会真的消亡。传统社会,没有强力的国家组织,人们要以血缘构成的家族,对应各种危机。现在,科技发达,国家组织能力强,家族管理的模式就必须淘汰。

然而科技本身不能解决道德的问题,“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再聪明的科学家、工程师也不可能根据公式、模型给造出一栋抗震高达9级以上的道德大坝来防止社会的堕落。还得靠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滳来培养。民主也不见得都是优质的、能切实解决大众问题的组织方式,因缺乏道德体系而成为乌合之众反而更常见。

下面文章是史文恭发的,《【讨论】随便说说基层派出所和新一代“无产阶级”生活》。现在的科技,相比这些年轻人的父辈年轻时,已经可算是天翻地覆。他们缺少了父辈们的传统道德约束,真的无所谓?

链接出处

家园 你前半段梳理得很好,对于心学则过于拔高了

王阳明因为家世是累代名士,所以年轻时功名心也很重,21岁浙江乡试中榜(这第一级台阶,毕竟对他不难),既想学于谦万古流芳(去涉猎兵家),又想长生不老(学气功导引),但最追求的,还是”成圣”。他去拜见名儒娄谅,娄谅跟娄自己的老师吴兴弼都以理学为正宗,但两人都相信“圣人必可学而至”,所以娄跟王一拍即合,可以说“心学”是早有萌芽,王是发扬光大罢了。

心学之所以想取代理学,是因为理学僵化已死,心学是试图重建儒学的精神境界,是儒学界的“文艺复兴”,并非托名“复古”而谋求打倒儒学。心学后来搞得声势浩大,就是符合了明朝中后期江南士人新的精神需求。但理学已经与权力结合,在“官本位”的中国,地位牢不可破,单靠中国人自己已经灭不掉它(后来礼教被灭掉,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丧权辱国,马克思主义,苏俄干涉中国内政,日本侵略,TG土改等一系列社会运动,前后相继,环环相扣才终于成功的)。

当时读书人的主要任务,就是“举子业”,即全职学习,背诵朱熹注释的《四书》,练习写八股文,应考。1493年,1496年,王两次会试,接连落第,对他打击很大,毕竟他要建功立业,不进入体制可不行。

从王一生的立言来看,他其实不反对“举子业”(就好比在今天不反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只是认为朱子那套以经注经的玩意太无聊,不能有效支撑这个体制。就是说,高考的方式虽然残酷,但没有错,错的是那些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材太差劲(与现实完全脱节),编教材的教育部长朱熹太操蛋,把优秀青年都赶到哈佛去了。心学后来在文艺界,文化界影响比较大,但始终没能“侵入”举子业,没能成为官方认定的教科书。心学比较好的一点,就是追求做实事,这一条没能进入中央党校的校训,那么大明的覆灭,确实无人能救。

总之,朱熹那套东西,朽烂不堪,放在明末,已经无一物可用。心学稍好,但随着时代发展,也陷入了不上不下的两难境地,王阳明固然志大,还是才疏,不可能编出比哈佛的德教授赛教授更好的教材来,去跟西方的坚船利炮叫板,后来渐渐就消散了,也不奇怪。当然,他注重实践/众生平等的思想,影响了日本和中华的仁人志士,包括孙毛,也很合理。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儒家其实质和基督教在中世纪、伊斯兰教在当今的困境雷同

问题的关键是将先圣的一言一行绝对化,不容任何置疑。

儒家的王安石改革、心学根本不敢否定先贤,只能是利用古文字高度浓缩(刻竹片太累了只能尽量精简)和古今差异来在先贤的文字中来些不一样的解读。但是这样最大的问题是,你可以这样解读,别人可以那样解读,就要看什么样的解读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任何思想进步都如无根之萍,随时可以颠覆。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样有这样的问题,目前的伊斯兰教世俗化的全面倒退,就是因为激进原教旨主义用另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读经文来迎合对社会不满的人,一方面有沙特等保守国家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温合派不敢跳出经文其任何解读都不免被经文本身所局限,无法有效否定极端解读。

儒学在中国被打倒后现在又开始被重新拾起,我们一定要警惕是否有人又要搞全面肯定的戏码,儒学必须要有扬有弃。

基督教现况不是特别了解,但起码它承认了进化论和一些科学证明的东西,不再坚持教义的天然正义性,这是它在当代能够活得还比较滋润的基础。

伊斯兰教的出路,必须是打破教义的神圣化,与现实结合改变教义。

儒学也要根据现实重新审视,根据现实重写。

家园 预测一下

神仙会开得久了,来预测一下时事,接接地气。

一,英国脱欧公投。我看不会脱欧,险险过关。

二,海牙法庭对于黄岩岛的裁决,肯定是对中国不利,问题只在于不利到何种程度。一口气填7个岛,中国把棋子走得太实,走得太远,接下来是有点被动的,难道真的退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三,美国总统,应该是任志气了。奥兰多案件一出,共和党候选人的位置上就算是坐了一只猫,也很有机会当选了。赵姨准备了这么久,可惜心术不正,想要好报就难。

四,中国会不会填黄岩岛?如果海牙的裁决对中国十分不利,最坏结果出现,那么填岛的可能性还真是有。因为中国已经没有负担了,光脚了,豁出去了,反而美国要面临痛苦的抉择,要不要开打?

我一直的想法,就是不要在填岛上花那么多钱,当初应该把目前已填的工程量,压缩一半左右,省下的钱造2艘“003型南海专用航母”------12万吨,慢速(10节左右),就是一个浮动的机器岛------替代现在这几座吹填人工岛上的跑道,起降歼-15,从而把“南海航空识别区”建立起来。好处是,一,这些机器岛能来也能走,就像981平台一样,那么斗争的灵活性就大大增加。二,歼-15是好飞机,但不隐形,不符合四代机的要求,中国海军不得不很快就淘汰它,研发四代舰载机装备下一型新锐航母,结果就是辛辛苦苦定型歼-15,才造几十架就结束了。如果南海是用机器岛的机场来建立识别区,浮岛上的跑道不够长,还是要弹射起飞,阻拦降落,那么歼-15能多造2倍的数量,不但摊低了歼-15的单价,平时练兵/战时补充一线航母,都是很好的预备队。三,机器岛走得虽慢,还是能走,小国的地对地导弹威胁不了它。

南海的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讲道理的问题------这不是历史上谁更有主权依据,不是海底的资源多么丰饶,不是通航的商船多么繁忙,不是这些表面理由------问题的本质,这里是美国海军的必争之地,美国海军没有衰落之前,硬掰是掰不下来的。美国的龙脉,就是环绕地球的通航海路,如果在南海被别人锁喉,迭戈-加西亚基地作废还是小事,恐怕整个中央司令部在中东的兵力,都呆不住了,美国的龙脉也就断了,美国也就窒息了。目前这种中美直接顶牛的僵局,事先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不知道中国政府准备了什么样的预案来破解。

这一篇的主帖,其实走到最后,要冒出一个问题的,现在先提出来,大家想一想,然后我们再讨论:

中帝国,有没有一点可能性,会“未老先暮”?

家园 该来的躲不掉,中美直接顶牛有没有南海都会发生

re: 目前这种中美直接顶牛的僵局,事先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不知道中国政府准备了什么样的预案来破解。

-------------

该来的躲不掉,中美直接顶牛有没有南海都会发生。

没有南海的话,会有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香港独立,北朝鲜问题,这些问题,总归会发生的,逃是逃不掉的。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南海如果打不过的话,就在台湾打;台湾打不过,就在韩国打,韩国打不过,就在缅甸打。从东南亚直推到新加坡。

中国作为大陆国家,在韩国、日本、台湾,南海、缅甸、东南亚全面开打,美国没有办法全面介入的。

跟大流氓在一起,你先怂了,才是死无葬身之地。

家园 大国与大国之间

一锤定音的时候少,反复摩擦的时候多。不找几个点试一下,怎么知道美国海军现在还有多少实力。这几个岛基本建成,下一步不管是经济开发还是军事斗争都有了坚实的落脚点。

家园 前半段是“理学”,后半段是“心学”

前半段看着挺一本正经的,后半段直接进入本大时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