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7 🌺4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12楚材晋用04/05

一些补充(续):

作为说客,声子的叙述容有夸大,下面我分别贴出了各事件发生时《左传》中的叙述,以资比较。

————————————————————

杜预《注》“子仪之乱,析公奔晋”云:“在文十四年。”

《文十四年传》:

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乱。城郢,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将如商密,庐-戢棃及叔麇诱之,遂杀鬭克及公子燮。((p 0604)(06141001))(061)。

初,鬭克囚于秦,秦有殽之败,而使归求成。成而不得志,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故二子作乱。((p 0605)(06141002))(061)。

杨伯峻先生注“晋人置诸戎车之殿”曰:

殿,杜《注》以为后军,然戎车当是晋侯之车,应在中军。谋主不能在后军,则戎车之殿,盖晋侯戎车之后也。

杨伯峻先生注“绕角之役”曰:

见成六年《传》。

《成六年传》:

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禦诸桑隧。赵同、赵括欲战,请于武子,武子将许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谏曰:“不可。吾来救郑,楚师去我,吾遂至于此,是迁戮也。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成师以出,而败楚之二县,何荣之有焉?若不能败,为辱已甚,不如还也。”乃遂还。((p 0830)(08061101))(074)。

“绕角之役”我在别处亦有介绍,如您感兴趣可移步《《左传》人物事略02附:晋楚盟宋1/3》,下面是本章《左传》中的叙述,您可对比:

绕角之役,晋将遁矣,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楚师必遁。’晋人从之,楚师宵溃。晋遂侵蔡,袭沈,获其君,败申、息之师于桑隧,获申丽而还。(《襄二十六年传》(p 1119)(09261002))。

杨伯峻先生注“楚师轻窕”曰:

轻窕即轻佻,不厚重,不坚韧。

杜预《注》“多鼓钧声”云:“钧同其声。”

杨伯峻先生注“袭沈,获其君”曰:

获沈子-揖初,见成八年《传》。

《成八年传》:

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p 0838)(08080201))(074)。

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p 0838)(08080202))(074)。

杨伯峻先生注“郑于是不敢南面”曰:

不敢从楚。楚在郑南,故云南面。

————————————————————

杨伯峻先生注“君与大夫不善是也”曰:

不善是,杜《注》谓“不是其曲直”。按善有调解和适之义,《礼记•学记•注》:“善犹解也。”《孟子•尽心上•注》:“善犹济也。”不善是即不能调解和济之。

杨伯峻先生注“彭城之役,晋、楚遇于靡角之谷”曰:

见成十八年《传》。

《成十八年传》:

七月,宋-老佐、华喜围彭城,老佐卒焉。((p 0913)(08180801))(073)。

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韩献子为政,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彊(强),自宋始矣。”晋侯师于台谷以救宋。遇楚师于靡角之谷,楚师还。((p 0913)(08181201))(073、083)。

“彭城之役”我在别处亦有介绍,如您感兴趣可移步《《左传》人物事略34附:华元杀山3/4》《《左传》人物事略34附:华元杀山4/4》,下面是本章《左传》中的叙述,您可对比:

彭城之役,晋、楚遇于靡角之谷。晋将遁矣。雍子发命于军曰:‘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师陈焚次,明日将战。’行归者,而逸楚囚。楚师宵溃,晋降彭城而归诸宋,以鱼石归。(《襄二十六年传》(p 1119)(09261002))。

杨伯峻先生注“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曰:

老者幼者及孤儿病人,与兄弟二人同役者之一人皆回家。

杨伯峻先生注“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师陈焚次”曰:

精选徒兵,检阅车兵。秣马,喂马使饱。蓐食,使兵士食饱。军队摆列军阵。焚烧所宿蓬帐。

杨伯峻先生注“行归者,而逸楚囚”曰:

归者即老幼孤弱等。放松楚囚之看守,使之自逃逸。故意使楚知之。

杨伯峻先生注“晋降彭城而归诸宋,以鱼石归”曰:

见襄元年《传》。

《襄元年传》:

元年春己亥,围宋-彭城。非宋地,追书也。于是为宋讨鱼石,故称宋,且不登叛人也,谓之宋志。((p 0916)(09010101))(073)。

彭城降晋,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置诸瓠丘。((p 0917)(09010102))(073)。

杨伯峻先生注“楚失东夷,子辛死之”曰:

子辛非以战死,实于襄五年为楚杀。

桥:此“东夷”当指特定城邑,意为东边的那个“夷”,即“城父”也。

关于“东夷”——“夷”——“城父”,《僖二十三年传》和《襄元年传》曾提到:

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子文以为之功,使为令尹。((p 0402)(05230301))(045)。

夏五月,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之师伐郑,……。于是东诸侯之师次于鄫,以待晋师。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焦、夷及陈,……。((p 0917)(09010201))(083)。

关于“子辛”——“公子壬夫”,则有:

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襄五年经》(p 0941)(09050006))(083)。

楚人讨陈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实侵欲焉。”乃杀之。书曰“楚杀其大夫公子壬夫”,贪也。(《襄五年传》(p 0943)(09050701))(083)。

下面是楚失东夷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杨伯峻先生注“子反与子灵争夏姬”曰:

子灵即巫臣;曾为申尹,故又谓之申公巫臣;氏屈,成二年《传》又称为屈巫。襄三十一年《传》之屈狐庸,其子也。争夏姬见成二年《传》。

《成二年传》:

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君其图之!”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连尹襄老。襄老死于邲(bì),不获其尸。其子黑要(yāo腰)烝(zhēng)焉。巫臣使道焉,曰:“归,吾聘女。”又使自郑召之,曰:“尸可得也,必来逆之。”姬以告王。王问诸屈巫。对曰:“其信。知罃(yīng)之父,成公之嬖(bì)也,而中行伯之季弟也,新佐中军,而善郑-皇戌(xū),甚爱此子。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以求之。郑人惧于邲之役,而欲求媚于晋,其必许之。”王遣夏姬归。将行,谓送者曰:“不得尸,吾不反矣。”巫臣聘诸郑,郑伯许之。及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巫臣尽室以行。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将奔齐。齐师新败,曰:“吾不处不胜之国。”遂奔晋,而因郤(xì)至,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子反请以重币锢之。王曰:“止!其自为谋也则过矣,其为吾先君谋也则忠。忠,社稷之固也,所盖多矣。且彼若能利国家,虽重币,晋将可乎?若无益于晋,晋将弃之,何劳锢焉?”((p 0803)(08020601))(068)。

“争夏姬”事我在别处亦有介绍,如您感兴趣可移步《《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1》《《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2》

杨伯峻先生注“而雍害其事”曰:

雍同壅。壅害,阻碍,破坏。

杨伯峻先生注“通吴于晋,教吴叛楚,教之乘车、射御、驱侵,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焉”曰:

参成七年《传》。

《成七年传》:

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chéng)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p 0834)(08070502))(068)。

吴-楚这一段的争夺我在别处亦有介绍,如您感兴趣可移步《《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2》《《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3》《《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4》,下面是本章《左传》中的叙述,您可对比:

子反与子灵争夏姬,而雍害其事,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以为谋主。扞禦北狄,通吴于晋,教吴叛楚,教之乘车、射御、驱侵,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焉。吴于是伐巢、取驾、克棘、入州来,楚罢于奔命,至今为患,则子灵之为也。(《襄二十六年传》(p 1119)(09261002))。

————————————————————

杨伯峻先生注“若敖之乱”曰:

若敖之乱见宣四年《传》。伯贲,宣四年《传》作伯棼,古字通。

《宣四年传》:

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子文以为大慼,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p 0679)(07040301))(060)。

及令尹子文卒,鬭般为令尹,子越为司马。蒍贾为工正,谮子扬而杀之,子越为令尹,己为司马。子越又恶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轑阳而杀之,遂处烝野,将攻王。王以三王之子为质焉,弗受,师于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伯棼射王,汏辀,及鼓跗,著于丁宁。又射,汏辀,以贯笠毂。师惧,退。王使巡师曰:“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p 0680)(07040302))(060)。

“若敖之乱”我在别处亦有介绍,如您感兴趣可移步《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60狼子野心01/03》《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60狼子野心02/03》《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60狼子野心03/03》

杨伯峻先生注“鄢陵之役”曰:

见成十六年《传》。

《成十六年传》: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郤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反命;邲之师,荀伯不复从,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彊,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彊服矣,敌楚而已。惟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p 0882)(08160504))(079)。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军吏患之。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窕,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嚻,合而加嚻。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p 0883)(08160505))(079)。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徹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嚻,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chéng)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chéng)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伯州犁以公卒告王。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 (100000),曰:‘南国䠞[足戚cù],射其元王,中厥目。’国䠞[足戚cù]、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p 0884)(08160506))(079)。

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步毅御晋厉公,栾鍼为右。彭名御楚共王,潘党为右。石首御郑成公,唐苟为右。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栾书将载晋侯。鍼曰:“书退!国有大任,焉得专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离局,姦也。有三罪焉,不可犯也。”乃掀公以出于淖。((p 0885)(08160507))(079)。

癸巳,潘尫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王怒曰:“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p 0886)(08160508))(079)。

楚师薄于险,叔山冉谓养由基曰:“虽君有命,为国故,子必射。”乃射,再发,尽殪。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晋师乃止。囚楚-公子茷。((p 0888)(08160511))(079)。

栾鍼见子重之旌,请曰:“楚人谓夫旌,子重之麾也。彼其子重也。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请摄饮焉。”公许之。使行人执榼承饮,造于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鍼御持矛。是以不得犒从者,使某摄饮。”子重曰:“夫子尝与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识乎?”受而饮之,免使者而复鼓。旦而战,见星未已。((p 0889)(08160512))(079)。

子反命军吏察夷伤,补卒乘(shèng),缮甲兵,展车马,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晋人患之。苗贲皇徇曰:“蒐乘(shèng)、补卒,秣马、利兵,脩陈、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乃逸楚囚。王闻之,召子反谋。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王曰:“天败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p 0889)(08160513))(079)。

晋入楚军,三日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有德之谓。”((p 0890)(08160514))(079)。

楚师还,及瑕,王使谓子反曰:“先大夫之覆师徒者,君不在。子无以为过,不穀之罪也。”子反再拜稽首曰:“君赐臣死,死且不朽。臣之卒实奔,臣之罪也。”子重使谓子反曰:“初陨师徒者,而亦闻之矣。盍图之!”对曰:“虽微先大夫有之,大夫命侧,侧敢不义?侧亡君师,敢忘其死?”王使止之,弗及而卒。((p 0890)(08160515))(079)。

“鄢陵之战”我在别处亦有介绍,如您感兴趣可移步《《左传》人物事略04附:鄢陵之战2/6》《《左传》人物事略04附:鄢陵之战3/6》《《左传》人物事略04附:鄢陵之战4/6》,下面是本章《左传》中的叙述,您可对比:

若敖之乱,伯贲之子贲皇奔晋,晋人与之苗,以为谋主。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军而陈。晋将遁矣,苗贲皇曰:‘楚师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陈以当之,栾、范易行以诱之,中行、二郤必克二穆,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败之。’晋人从之,楚师大败,王夷、师熸,子反死之。郑叛、吴兴,楚失诸侯,则苗贲皇之为也。(《襄二十六年传》(p 1119)(09261002))。

杨伯峻先生注“栾、范易行以诱之”曰:

栾,栾书,时将中军。范,士燮,时佐中军。栾、范易行,《楚语上》作“若易中下”,韦昭依《左传》解之云,“中下,中军之下也。”孔《疏》引郑众谓“易行,中军与下军易卒伍也。”臧琳《经义杂记》谓中下军相易。然此诸说皆难通,成十六年《传》云:“栾、范以其族夹公行”,则栾、范易行者,不夹公行,而各以己之家兵先进,以诱楚之大军。

杨伯峻先生注“中行、二郤必克二穆”曰:

中行即荀偃,时佐上军。二郤,郤锜、郤至也。锜时将上军,至时佐新军。二穆,楚之子重、子辛,子重为左军帅,子辛为右军帅。两人均出自楚穆王,故曰二穆。

杨伯峻先生注“吾乃四萃于其王族”曰:

既败其左右军,则晋中、上、下、新四军皆能集中攻击楚之中军王族。参成十六年《传》。

杨伯峻先生注“王夷、师熸”曰:

夷,伤也。晋-吕锜射楚共王中目,即王伤也。熸音潛,火灭也。此喻楚师士气不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