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蝶影翻 序 -- 丁坎

共:💬85 🌺15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天倪一般的解释是磨盘

        天倪,天均是同义的.

        天均是"陶轮" 天倪"是"磨盘"道枢是"户枢",这可以看成是庄子在论说一个概念时,打的一组比喻.

        • 家园 怪兄的一般是指的那些学者?

          天倪"是"磨盘",

          从我看到的诸家,没有一人这样解释。

          这个解释的缺陷是倪与磨盘的联系于文献无征。

          可以说,天倪与天钧的关系大家都注意到了。

          钧的含义没有争议,天倪一般是解释作自然的分际。

          而这种说法对于 天钧与天倪的同义关系 解释得

          不太圆满。

          我的说法,是从端-倪说法入手,强调了

          把握棍棒型普通事物的关键在于它的端点,而把握转盘般的世界本体的关键在于它的圆心。

          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端点的倪,因为着手处这个功能,才与天钧同义。

          这个说法,我自己还是有些小得意的,如果没有前人指出这点,我觉得可以更得意一些。

          • 家园 这应该是很常见的解释吧......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引班固解作"天研"。卢文弨亦云:“倪,音近研,故计倪亦作计研。”(计研,是人名,和范蠡同时)。马叙伦接着阐述:“倪,当从班固作‘研’,双声通假字,《说文》曰:‘研,(原字打不出)磨也。’”后来一般的庄子研究者都持此观点。

            倪当端讲,出现得很晚,大约是在隋唐时才有用例。

            • 家园 很遗憾

              怪兄连我的帖都不读,就开讲了

              倪当端讲,出现得很晚,大约是在隋唐时才有用例。

              那么,

              反复终始,不知端倪--大宗师

              此处的倪何解呢?

              把握事物需要一个把手,这个把手常常是端点,

              所以礼记会说执其两端。

              今天,我们在

              英语和德语的概念一词中还可以看到:

              concept

              Begriff

              倪和磨盘是没有联系的,所以持此说者要假道通假,然而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一说法并没有特别的优越性--庄子是用端倪一词的。

              • 家园 这里是我疏忽了

                我刚才是查了<辞源>其它几本辞典,关于倪当端讲的用例是隋唐人,所以没详加考证,有点想当然了.

                事实上,倪当端讲,也是通假的用法。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提到,倪通假兒,兒者,人之微始。

                天倪当天磨说,是现在一般研究者采用的说法。而且庄子用环作譬,指的是圆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和磨盘的运转很相似。丁兄一定要说,有个圆心,似乎也不算错,但总不是很妥贴。

                • 家园 问题不在这里

                  事实上,倪当端讲,也是通假的用法。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提到,倪通假兒,兒者,人之微始。

                  倪当端讲,是通假的说法,我并不反对,段玉裁说端倪之倪通题,物初生之题也。

                  端也是个通假字,通耑

                  耑,物初生之題也。--说文

                  应该承认,这个解释是有说服力的。

                  所以,通假本身不是问题,这个通假是已经成为固定用法的可靠通假,对于使用者庄子而言,已经不是通假而是一个固有的义项。

                  而把倪解释成研,是一个不可靠的通假,我查过先秦文献,没有别的倪字解释为研的用例。

                  所以,把天倪解释成天研仅仅是一个不可靠的,为了让倪字向圆环靠拢的权宜之计。

                  而根据我的解释,倪字不需要这样向圆环靠拢,它是由端点引申出的着手处的意思,

                  普通事物的着手处是端点,而天道的着手处是整个圆环,或是圆心,或是环中。

                  天把手就是天轮,这个表达方式如同

                  大方无隅

                  一样,是道家惯用之技。

                  天倪当天磨说,是现在一般研究者采用的说法。

                  怪兄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把天倪解释成自然的分际,早在唐初成玄英就这样做了。

                  我手里的清王先谦 庄子集注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都采用的这种解释。

                  当代解庄的书,比陈先生著作用力更勤,影响更大的我还没有见过。

                  关键词(Tags): #训诂(东学西读岛主)
                  • 家园 怎么说呢

                    天研说应该是比较早的,出于班固。前引卢文弨也引文献为证“故计倪亦作计研。”计研本人也是先秦时人,可见两字同声假借,并非无例可循。

                    至于说到一般研究者所说,是这么来的,我上学时,帮老师做过两个课题,一个是民间宗教史,一个是先秦思想研究,我的工作也就收集整理资料。天倪是庄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当然不算争议最大的。就我所见当代国内关于《齐物论》的论文,当时大概整理了300多篇吧。不是很全,不过有代表性的基本都有。在我记忆中,天倪一说,一般都采用天研说。特地提出考证的,好像还真不多见。山大还是首都师范出的一本书里,有篇关于天倪与海德格尔比较的文章,印象比较深,因为前两年又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估计是旧文重刊,那篇文章天倪用的是边际说。

                    我手边庄子的书不多,七八种吧,陈鼓应确实是边际说,不过,崔大华先生,杨柳桥先生都采天研说。当然,天倪解释为圆心,确实我没见过,或者说,不记得了。倒是见过,把道枢解释为圆心的。可能是受这句--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影响吧。当然,我也不是很赞成,不过这不是这次的讨论范围。

                    我个人意见吧,天倪作天研讲,应该比较顺,毕竟你贴子中也提到庄子那句,天均者天倪也。可见,这两者基本上是同构的关系,如果天倪是中心。庄子虽然没受过现代哲学训练,但点和面的区别的还是清楚地。庄子说圆,按我的理解吧,可能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入手点,圆形吗,没有终点和起点,换句话说,每一点都可以是终点或起点,入手点的话,在圆上任取一点就可以了,没必要认准那一点吧?

                    • 家园 说个明白

                      就我所见当代国内关于《齐物论》的论文,当时大概整理了300多篇吧。不是很全,不过有代表性的基本都有。在我记忆中,天倪一说,一般都采用天研说。

                      数据我很欣赏,但说到具体比重,又变成记忆,这就失去了数据的说服力。

                      我手里解庄的书是十本上下,解倪为分际的占绝大多数,除了前面说的王陈二氏之外,还包括:

                      郭庆藩的庄子集释

                      王夫之的庄子解

                      王厚琛,朱宝昌的庄子三篇疏解

                      王叔岷的庄子校诠中引用章太炎的说法

                      并考虑天下篇的端崖一词,章认为倪,崖,研三者相通,皆际义也。

                      欧阳景贤的庄子释译

                      另外,于长春的庄子译注是直接把天倪解作自然,不同于两种说法。

                      在这种情况下,怪兄硬要说一般的研究者把天倪解作天磨,那是不把上述的研究者当研究者了。

                      庄子说圆,按我的理解吧,可能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入手点,圆形吗,没有终点和起点,换句话说,每一点都可以是终点或起点,入手点的话,在圆上任取一点就可以了,没必要认准那一点吧?

                      圆心作为圆的几何中心点,其特殊性是没有讨论余地的,只有在这点上,才能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 家园 有特殊的一点,就有不那么特殊的一点

                        有了中心,就有了边缘.那还谈什么齐物呢?

                        另外,丁兄可能误会我的话了。我在第一贴中,说常见的解释是磨盘,并不是否定别的解释。只是后来,丁兄抓住“常见”两字不放,讨论不免有些偏离主道。我在贴中反复提到的是“现在”研究者,一般来说,“天倪”这个概念不是“现在”研究者争论的焦点,专题考证“天倪”,我几乎没见到。经卢文弨以来,马叙伦、朱桂曜诸先生的考证,以及当代崔大华,杨柳桥诸先生的发挥。“天倪”几无余意。所以可能引不起现代研究者的兴趣,也就是在论文中引述时提一下。

                        不过,“天倪”一词当做何解,应该不是通过民主投票决定的,丁兄解释为圆心,应该算是发前人所未发,不论是解释为“磨盘”,还是“边际”,事实上,都和圆心相去甚远。即使这样,我在前边说应该也通。但我个人意见吧,肯定不是妥贴的。应该是有违庄子原意。昨天找书,看到前人谈“环中”顺手抄下,“环者圆而中虚,圆而无端,中又虚而无物,以此应物,安有穷极?”庄子关注的是圆本身,而非圆中任意一点,更不用说是特殊的一点了。

                        • 家园 怪兄休怪

                          我还是想辩析一下。

                          不过,“天倪”一词当做何解,应该不是通过民主投票决定的,

                          这正是我所赞同的态度,否则,任何一种新说,总不是一般的解释,如果要依从一般的解释,我提出新说还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怪兄一再坚持说,

                          天倪就是天研,这是一般研究者的意见,

                          这实际上就隐隐地要以人头定是非了。

                          而我想我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个说法不成立。

                          王先谦,郭庆藩,王夫之,章太炎,陈鼓应这个阵容,怎么说也比你列出来的阵容强大一些吧。

                          再说,你自己也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比较文章,也是以自然之分解释天倪的,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能说:

                          经卢文弨以来,马叙伦、朱桂曜诸先生的考证,以及当代崔大华,杨柳桥诸先生的发挥。“天倪”几无余意。所以可能引不起现代研究者的兴趣,也就是在论文中引述时提一下。

                          始卒[SIZE=3]若环[/SIZE],莫得其伦,是谓[SIZE=3]天均[/SIZE]。天均者天倪也。

                          得其[SIZE=3]环中[/SIZE]。

                          以上是庄子所明言的,由此可见:

                          1 天钧若环

                          2 对这个环来说,不是任意一点都同等重要,环中才是把握环的关键。

                          我想这个环中,是该理解成圆心,还是理解成圆上任意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很大一部份学者把天倪解释成自然之分,

                          而根据天均者天倪也,则有

                          大陶轮就是自然之分

                          这在文义显然不大吻合。

                          而把天倪说成天研,就更奇怪了,虽然这样在文义上倒是和天钧完全一致了,但人们倒要纳闷,为什么要创造出

                          天倪或天研这个概念呢,如果它们内涵完全一致?为什么不统一为天钧,而要造一个天倪出来,再说天钧者天倪也?

                          我的理解,天倪天钧这两个概念,既要吻合到可以说 者也,又要有区别到概念区分是必要的。

                          所以才把天倪理解为对天钧的把握方式。

                          这的确有我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不是随便提出的,希望怪兄能好好想想。

                          昨天找书,看到前人谈“环中”顺手抄下,“环者圆而中虚,圆而无端,中又虚而无物,以此应物,安有穷极?”庄子关注的是圆本身,而非圆中任意一点,更不用说是特殊的一点了。

                          这个肯定是不对的,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因为根据圆心,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求得其对称点,所以得圆心可以应无穷。

                          而其他任意一点,都没有这个特点,所以不能作为以应无穷的凭据。

                          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庄子齐物的思想,就认为圆心与其他点也等同,要这样说的话,道枢与非道枢,冉相氏与其他人都应该等同起来,不该有任何区别,这就完全消解了庄子的全部体系。

                          实际上,庄子的齐物,齐的是个别,短暂的零散事物,这些事物正如陶轮上非圆心的散落的点,

                          而这些事物的总和就是一个不断运转的大陶轮,陶轮的几何中心就是环中。

                          你可以把这个环中理解为万物皆变的动力,也可以理解成对万物皆变的认识和皈依。

                          道家对于本体和对本体的认识本就是混杂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这个概念。

                          在道德经中,道绝大部份时间是个实体,但在上士闻道中,是对道这个本体的正确认识。

                          又如

                          这个概念。

                          一本来是个实体

                          但在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实体和对实体的认识仍然是混杂的。

                          • 家园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在所齐之物上,我可能和丁兄有些不同意见.

                            我认为庄子的思想中是不存在这个"阿基米德点"的.庄子所齐不仅指零碎的物,而且也指各种评判标准,价值体系。

                            这种看法也体现在庄子看待宇宙人生的态度中,“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在无穷尽的推衍之后,“开始”实际也就不存在。甚至不知道话是说了呢,还是没有说。而庄子引啮缺和王倪的对话,首先就用“三问三不知”否定了事物的可知性。最后也就是不可知,无是非。章太炎引唯识论释庄,在我看来有些走火入魔,但未必不是心有所触。

                            所谓“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庄子看来,如果存在最高的话(我说的是如果,因为也只能如此表述)那么最高的就是好比天钧,天倪,道枢的环,(只所以取三个不同的东西做比,无非是种写作习惯,不存在微言大义)这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在环中运转,每一点都是起点和终点。

                            丁兄坚持有个圆心做这个“阿基米德点”,说实话,虽然和我的看法相去甚远,但似乎也没必要就此争论,估计我俩谁也说服不了谁了。

                            • 家园 我也不想说服你

                              但想指出两点:

                              1

                              认为世界无始终与世界有圆心是不矛盾的。

                              正是因为无始终才成为圆,正是因为万物皆变,才把

                              变的事物视为圆上任意之点,而把万物皆变本身,或万物皆变的动力,或对此的认识视为圆的圆心。

                              2 环中到底是圆心还是圆上任意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我想怪兄回避这点是没有意义的吧。

                        • 家园 我自己学识浅薄,不足以参加讨论,但

                          每次看两位大人的讨论,都觉得非常享受,受益匪浅。

                          逐篇花上。

      • 家园 指出一个技术性Bug

        制陶的轮制法早在殷商时期就得到了应用,有殷墟出土的陶器为证。

        在我国,轮制法的出现比殷商早多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诞生,河姆渡文化晚期的部分陶器已经使用慢轮修整边缘,而以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而论,不用快轮制法又怎能使其厚度小于一毫米?

        • 家园 指出一个逻辑性BUG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应用,与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应用不构成否定关系。

          正如,即使将来发现比龙山更早的轮制器,也不对江城兄的说法构成否定。

          因为此处说的是早在,而不是最早在。

          此处要说的仅仅是早在庄子之前就有了大规模运用,所以庄子会借用它来构造自己的思想体系。

          对我来说,说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应用也是一样的无误--早于庄子之前就可以了。

          当然,江城兄补充资料在下是欢迎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